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媒谈高仓健:中国人很久没有如此真心实意地称赞日本人了

后藤康浩
2014-12-03 15:00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高仓健之所以成为特别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其不惜脱离集体也要追求正义的孤高形象跨越国界。

        日本影星高仓健去世的消息获得了中国媒体和民众的关注。《日本经济新闻》12月3日发表专栏文章“从高仓健看中日关系”,作者后藤康浩称,在中日关系冷淡的情况下,中国舆论对高仓健的称赞“令人动容”。

        “一个中国人说‘太不可思议了’!他指的是在日本影星高仓健去世消息传出的当天,中国的微信、微博上人们点燃了无数根‘蜡烛’。”文章开头描述了中国舆论对高仓健去世的反应。”

        作者指出,说来也巧,就在高仓健去世的那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会谈,两人表情严肃的握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之后中国人对高仓健这个日本人的称赞真是让人动容。

        “为什么高仓健会如此深受中国人喜爱呢?”作者设问。

        文章写道,1979年,一部外国电影在中国上映,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冲击,那就是日本电影《追捕》(日本原作名为《涉过愤怒的河流》)。在1978年底启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决定引进外国文化,选择的电影便是高仓健主演的《追捕》和《幸福的黄手帕》。

        “虽然不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两部电影,但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欧美电影对中国人而言还是遥不可及的世界,所以才选择了与中国拥有很多共同点的国家——日本的电影,而且选择的似乎都是政治色彩较淡的电影。”

        文章称,《追捕》和《幸福的黄手帕》在中国各地的影院、学校及国营企业等播放。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可以说几乎都看过这两部电影。不仅看过,而且还进行了细细品味。很多中国人说这两部电影有两个令人震惊的地方。一是一直被教育宣传为“残暴、没有人性”的日本人居然饱含爱情,怀有正义之心;二是从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城市及人们的生活状态可以看出,比起日本的发展水平相比,中国十分落后。

        “这样说或许有些夸张甚至牵强附会,不过1980年代之后,一心追求经济增长的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或许存在相信‘也有高仓健那样的日本人’的想法,以及希望‘中国能像日本一样发展’的愿望。如果引进的是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仅仅是在心里憧憬一下而已。”作者写道。

        文章也指出,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除了高仓健,还有其他受欢迎的日本明星,例如宇津井健和山口百惠等。但是,高仓健之所以成为特别的存在,可能是因为其不惜脱离集体也要追求正义的孤高形象跨越国界,在中国也引起了共鸣。

        文章继而谈到日本的“软实力”。“虽然中日时隔3年终于实现首脑会见,但是两国关系的前途似乎仍然荆棘密布。岛屿争端、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企业战前和战时强征中国劳工的问题、有关资产接收的赔偿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国游客在日本的不文明行为等等,中日之间的问题堆积如山。有观点指出,要想改善中日关系,除了外交途径外,还应该推进产业界、学术界和年轻人的交流,也就是所谓的‘第2条道路’。电影等软实力的作用不应该被忘记。”

        作者称,也有很多日本人因为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而喜欢上中国,继而希望从事有助于中国发展的工作。不过,让中国人喜欢上日本的电影或深受中国人喜爱的日本明星不能刻意打造,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将真实反映日本和日本人面貌的作品介绍给中国。众多中国人追悼高仓健的现象值得日本深思。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