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保组织质疑声中,中国金枪鱼公司IPO搁浅香江

澎湃新闻记者 欧昌梅
2014-12-11 07:40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中国金枪鱼产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IPO状态已为“撤回”。

        在环保组织的质疑声中,原本打算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内地远洋捕捞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宣告失败。

        12月9日,港交所发行人资料显示,中国金枪鱼产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金枪鱼公司)的IPO状态已为“撤回”。

        中国金枪鱼公司原定于9月18日进行公开招股,9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计划募资1到1.5亿美元,扩大船队,建设加工产业,开发中国销售市场。

        两个多月前,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向港交所发出申诉信,称中国金枪鱼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过时数据,以降低该公司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上的业务风险。

        中国金枪鱼公司成立于2000年,其在中国的子公司——大连远洋渔业,总部位于大连,主要从事超低温高端金枪鱼远洋捕捞。

金枪鱼有多“金贵”

        金枪鱼是一种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颇高的洄游鱼类,常见的金枪鱼主要包括:蓝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和鲣鱼。其中,鲣鱼是捕捞量最多且较为低端的品种。

        一位业内人士以上海市场为例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不同品种的金枪鱼价格相差悬殊。一片普通鲣鱼制成的寿司,价格仅为10多元。而在高端的日本料理店,一片蓝鳍金枪鱼制成的寿司,价格高达200元。

        由于渔业资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国际渔业发展组织要求对金枪鱼等渔业资源,采取保护性开发。

        公开报道显示,全球有17个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对金枪鱼等有经济价值的洄游鱼类进行管理。每年,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通过渔业资源配额体系向各成员国分配捕捞限额,以此约束和管理各国在公海的捕捞行为。

        目前,有关金枪鱼捕捞的国际公约主要有《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WCPFC),《大西洋金枪鱼养护国际公约》(ICCAT),及《美洲热带金枪鱼委员会公约》(IATTC)。

        中国金枪鱼公司的招股书称, 根据IATTC与ICCAT分别于2013年、2010年进行的资源评估,大目金枪鱼在两大海域要么并未遭到过度捕捞,要么过度捕捞已不复存在。而WCPFC于2011年进行的资源评估,虽指出“出现大目金枪鱼资源过度捕捞现象”,但大目金枪鱼资源未被过度捕捞。

        针对上述表述,绿色和平当时指责说,根据WCPFC科学委员会于7月25日发布的大目金枪鱼数量评估,大目金枪鱼数量已达“警戒线”水平,需要立即停止捕捞以恢复其数量。

        招股书显示,中国金枪鱼公司在中西部太平洋、东部太平洋和大西洋拥有一支由24艘渔船组成的远洋舰队,2014年前三个月,其捕捞的两种高端金枪鱼大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收益占比高达96.3%。

金枪鱼从外销到“回国”

        回到中国市场。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金枪鱼产量达约670万吨,中国金枪鱼产量仅为11万吨,占比不足2%。但2001至2012年,全球金枪鱼捕获量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85%,而中国达32%。

        报告称,2006年至今,国内人均金枪鱼消费量正在快速提升。2006年,国内人均金枪鱼消费量为1.52克,2013年达到8.23克

        在A股市场上,目前仅有两家远洋渔业公司从事金枪鱼捕捞。一家是农业央企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旗下的中水渔业(000798),一家是上海水产集团旗下的开创国际(600097)。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网(www.thepaper.cn),国内金枪鱼围网业务排在前三位的是开创国际、浙江远洋和中水渔业与辽宁渔业。

        资料显示,开创国际金枪鱼围网船队有10艘,主要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进行金枪鱼捕捞,年产量达6万吨,其捕捞的金枪鱼鱼种主要是鲣鱼,也包括少量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

        中水渔业的金枪鱼船只则达到43艘,其2013年年收入中,约60%来自金枪鱼。

        早年,这些远洋捕捞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外。近两年,由于国内金枪鱼消费需求的增加,两公司都在加大国内金枪鱼市场的开发力度,开创国际还制定了“产品回国”战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