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军一潜艇遭外军围堵带伤突围,官兵事后笑称这都不是事儿

新华网
2014-12-17 12:5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2014年《解放军报》一篇通讯员文章,引发网友关注。很多军迷可能不知道,这次潜艇所遭遇的险情有多么险恶,历经艰险完成任务后对潜艇部队的建设意义有多么重大。2014年12月,新华军网记者再次走进这支神秘的潜艇部队,还原那惊险无比的180秒。以下为全文:

水下发射导弹。
损管堵漏训练。
水下拜年。

走近372潜艇

        在各种网络照片中,潜艇一般在水面上以黝黑的外壳示人,带来一种颇为神秘的感觉。再加上流畅的外形和现代化的建造工艺,高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当记者来到372潜艇面前的时候,才体会到什么是“距离产生美”。在船坞中检修的潜艇,黝黑的外壳略显粗糙。这时的潜艇已经没有了照片中的神秘,而就像百战归来的大将一样,卸甲疗伤,满面征尘,一脸的杀伐之气。

        相对于航母、四代机的喧嚣,潜艇却要维持自己的低调。从某种意义上说,潜艇就是海中的“隐身战机”。无论先进的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他们依靠更为捉摸不定的水下隐蔽性,能够预先潜伏在关键海域,战时从海中向对方发动攻击。甚至说他们本身在海中的存在,就足以遏制或影响战争的进程。

        要说起这艘潜艇设计上的优缺点,很多网友可能几个小时都说不完。但局外人的评头论足,和部队的装备实际是另外一码事。记者几次在部队采访时都发现,相对于头头是道的军事爱好者,官兵都精专于本专业岗位。因为像潜艇如此复杂的装备,需要几十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甚至超水平发挥潜艇的极限性能。

        作战部队,并不需要胡吹的军事“达人”;战争,更没有网络论坛中诡辩的机会,只有生死一线的胜机。

        即便是和平,茫茫大海中也是暗藏杀机。

        只有平安归来的372潜艇官兵们,能告诉记者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走近是不够的,只有走进这艘潜艇,记者才能感同身受那惊心动魄的3分钟。

“大洋黑洞”还原生死180秒

        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库伯跳进了黑洞,才拯救了他的女儿和整个地球。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也要走进这艘“大洋黑洞”,来让“时光倒流”,还原372潜艇在海中惊险的3分钟。

        就像德国著名潜艇电影《Das Boot》中的战地记者沃纳一样,记者从艇艏狭窄的入口舷梯爬下,周围的光线逐渐暗淡,仿佛也随着潜艇也潜入了大洋深处。

        这是一片有利于潜艇隐蔽出击的深海海域。372潜艇黝黑的艇体宛如水下巨鲸,悄然无息地在海中游弋。而艇内,却是一番井然有序的战斗场面:海上指挥员、支队长王红理正在检查值更情况,官兵们有的操纵着设备,有的注视着仪表,有的穿梭于舱室间巡查管线。

        很有可能,这本来是372潜艇一次完美的远航战备巡逻任务,但也许是命运要给372潜艇一个考验,完美只能代表过去,只有危险才能突破自己,成就辉煌。

        成云朝,一个身高1米9,体重200斤的河北大汉。这位372潜艇舵信副班长一边抚摸着手里的操纵手柄,一边向记者回忆当时潜艇掉深的一刹那。

        当时海区情况比较复杂,以前也经常碰见掉深的情况,但这次潜艇掉的又快又深,我马上向指挥员报告情况。”

        “前进二。”“向中组供气。”当更指挥员、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速下达增速等一系列指令。

        然而这一系列措施,并没有阻止潜艇加速掉深。支队长王红理、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艇长易辉等官兵都听见了海水巨压将艇壳压缩产生的“咣咣”恐怖闷响。

        “主机舱管路破损进水!”然而这时电工区队长陈祖军的一声急促的报告,却让整艇官兵感到命悬一线。主机舱一旦进水,就会造成动力瘫痪。而潜艇在海中趴窝,就意味着很可能艇毁人亡。

        372潜艇的指挥舱出奇的狭窄,七扭八拐的管道和低矮的空间,压迫感极大。但记者旁边的王红理支队长却感觉就像在家里的客厅一样,似乎这里就是他天生的主场。“材料里说,您当时下达了两个关键的命令?”记者问道。

        “损管警报!向所有水柜供气!”王红理告诉记者说,“这是我当时一瞬间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不到10秒钟,应急供气阀门打开,所有水柜开始供气;1分钟内,上百个阀门关闭,数十种电气设备关闭;2分钟后,全艇各舱室封舱完毕。但掉深依然继续。

        全部水柜供气,产生的数百吨浮力像一把无形的巨手,在竭力托举372潜艇。3分钟后,掉深终于停止。紧接着深度计开始缓慢回升。

        “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我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正是这180秒的正确处置,让我们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闯过了鬼门关。”王红理说。

        “当然,潜艇如此快速上浮,同样是极为危险的。”王红理告诉记者,如果上面有水面船舶,就会一头撞上去;如果出水的姿态不好,完全可能倾覆或砸到水面上造成艇体断裂。

        “潜艇出水后摇晃达20多度,反反复复震荡了好几下,舱内一片狼藉,但372潜艇成功脱离了险情!”

生死背后的细节追问

        作为一篇典型报道,似乎这里就可以结束,但作为网络报道,还需要更多的细节。

        在372潜艇内一间狭窄的小会议室内,王红理支队长向记者详细解释了372潜艇掉深的危险性。

        “一般来说掉深并不可怕,由于受海水密度和洋流的影响,潜艇在低速巡航中经常有掉深的情况发生,这次危险性首先在于我们在大深度潜航时,碰上了密度变化剧烈地海流断崖。”王红理说。

        原来,372潜艇出于潜艇隐蔽前提的需要,在数百米大深度低速航行。而潜艇的浮力等于其等体积水的重量,而洋流等造成海水密度突然下降,就等于这一区域骤然减少了浮力,从而引发潜艇掉深,而大深度掉深就很可能造成沉没。

        “这就像山间开车一样,前面突然出现一个悬崖,车就掉下去了。”王红理说。

        然而他的下一句话却让记者目瞪口呆,“诡异的是,我们潜艇遇到的水下断崖,位置是变化的。”

        因为海洋内部充满了动态变化的流体。即便是372潜艇再次来到险情爆发的海域,却不见得再次碰到这个危险的“水下断崖”。

        “这不等于说开车随时可能出现断崖。”“没错。但你别忘了我们潜艇可是会‘飞’的。”

        在海洋这个三维环境中,潜艇实际就相当于在海水介质中翱翔的“飞行器”。即便是应对捉摸不定的掉深,潜艇依然可以通过发动机增速和舵面配合,来增加升力“飞过断崖”,或者采取水柜供气的办法,增大浮力来提升高度。

        “但当时潜艇的主机舱管路却发生破损,这等于把我们逼到了死角上。只有向所有水柜供气才能求得一线生机。”

        不过,王红理不是“言出法随”的神仙,372潜艇闯过鬼门关,靠的是及时准确的命令,也靠着全艇几十名官兵超水平的配合,甚至舍生忘死的决绝。

损管堵漏训练。
驶向远洋。
“龙宫”运动会上官兵展开肌肉大比拼。

钢铁丛林的奇迹

        走向372潜艇主机舱,记者觉得脚下的通道,就是一条从钢铁丛林开辟出来的一条“胡志明小道”。但在艇内走不了几步,稍不注意上下左右凸出来的管路和设备就会给你的身上留下点记号。

        “慢慢走,小心点头。”给记者带路的是372潜艇的电工区队长陈祖军。这位皮肤黝黑、貌不惊人的老士官告诉记者,就是在这条狭窄的通道内,当险情发生的时候,有的人20秒就完成了平时1分钟才能完成的动作,有的人光着脚竟跑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当然这种奇迹不是官兵小宇宙爆发,而是372潜艇官兵在平时训练中不断自我加压的结果,越是带战术背景越是多练几招,越是风险项目越是从难从严,这样才能在在灾难面前头不懵、手不抖、腿不软。

        老陈没提他自己,但记者知道,老陈当时干了两件足以拯救艇上所有战友的两件事:关闭主电机和封舱。

        主机舱分上下两层,记者爬到了下层,趴在硕大主电机旁边,才看到了关键时刻断裂的那条管道。

        “当时潜艇的深度,相当于几十个大气压,相当于平地将水冲到数百米高的摩天大楼楼顶,以至于断裂管道的水是以雾状形式喷进来,其猛烈程度超出想象!”陈祖军说。

        由于现场环境极度恶劣,整个机舱全是水雾,进水声音巨大,陈祖军已经听不到指挥员下达的损管指令。

        “我们听不清你那里的指令,我们正在进行封舱堵漏。”——这是当时陈祖军向指挥舱报告的原话。同时当更的轮机兵朱召伟不顾打在脸上生疼的海水,飞速关闭了30多个阀门;而首先发现管道断裂的电工班长毛雪刚则按照陈祖军的命令迅速封闭舱室,寻找破洞进行堵漏。

        对于他当时的两个行动,陈祖军只谈了两个如果。

        “如果不关停主电机,主机舱进水将导致全艇短路断电,甚至引发火灾,一片漆黑、氧气耗尽的情况下,我们还怎么自救?”

        “如果不封舱,大量海水将可能进入其他舱室,前面所有的救援措施就会前功尽弃。”

        “如果堵漏失败,你知不知道面临着什么?”记者也说出了另一个如果。

        “这样的问题,不少人都问过我。当时就是生死一线之间,所有人的想法,就是如何把潜艇浮上去,哪还有还有功夫考虑生与死?如果换成朱召伟和毛雪刚,也一样会这么干!”

        “怕死不当潜艇兵”,这是王红理、陈祖军和他的战友们的信条;而绝境中生的希望,不在于私心之中的胡思乱想而是“同舟共济”的信赖。

与人奋斗,与敌奋斗,其乐无穷

        生与死的考验刚刚结束,进与退的抉择接踵而来。

        正是潜艇官兵在几个小时内迅速将经航电机恢复,才有了进或退的选择,这实际是一个好消息,说明潜艇又具备了机动能力。

        “高压气决定潜艇上浮下沉的能力,由于当时艇上电量充足,压缩机又是可以恢复来制造高压气,因此我决定将潜艇下潜隐蔽。”王红理回忆当时的决定。

        记者站在狭窄的舱室里面,很难想象372潜艇是如何抢修装备的。王红理告诉记者,全艇上下官兵都是没日没夜的干,那些进水的电气设备,需要用蒸馏水清洗,然后用酒精擦拭,最后再用吹风机和红外灯烘干,一些机电部门人员都是整天趴在设备上修理,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非常大。

        王红理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潜艇起航之时。“这次任务非常贴近实战,我们艇当时并不清楚情况,在接受命令后就紧急出动,等到了海上充电时,才收到电报执行战备远航任务。”

        “仗该怎么打,平时就该怎么练!”王红理认为,敌人不可能给我们充裕的准备时间,这次“背靠背”的突然出动,对部队临战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但这样一次演练计划。就因为潜艇的故障而打道回府,这会不会影响上级机关的决心?”王红理向记者说出了他当时的顾虑。

        前进继续执行任务,这是王红理的决心,但指挥员制定决策不能只凭主观的决心和意志,必须建立在科学和实际的基础之上,要看看装备和官兵状态能不能承受。

        “当时艇上的临时党委会推迟了一天,我在这一天的等待中看到了希望。”王红理说,“因为装备在一件件的修复,艇上的同志没有人崩溃、打退堂鼓,大家斗志昂扬。”

        最后临时党委会上7名临时党委委员一致决定,327艇“带伤”继续向任务海区挺进,用行动履行对党忠诚的承诺。

        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和围追堵截,并不会因为372艇的遇险而稍有缓解。“趁你病,要你命”才是战场残酷的常态。

        “对手近在迟尺,干部战士没有一人退缩,我当时想,既然我们有‘免费’的陪练,就不能辜负人家的‘美意’。”王红理指挥潜艇采取一系列战术动作,与对手斗智斗勇,成功摆脱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和高强度围堵,成功抵达任务海域。

        “‘天空飞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儿!’那段时间,支队长经常用这句歌词跟我们开玩笑。”成云朝告诉记者支队长王红理的“另一面”。

        这是属于潜艇兵的黑色幽默,他们乐在其中。

        这是与敌战斗,战天斗海的自信和激情!

        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

家、国、天下

        每一次有关部队的典型报道,记者都会将笔墨关注于官兵家属的奉献和牺牲。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军队越是强大,国际责任越是繁重,越需要军队官兵及其家属付出更多的牺牲。

        美军的核潜艇部队全球化部署,一般要持续3个月以上。看看美军的网站,潜艇部队执行任务回来,儿女出生无法到场的愧疚、夫妻之间聚少离多的思念,这些儿女情长的场面照样比比皆是。美军很多高官,也在不同场合感谢家属所作出的奉献。

        以当今中国社会的流行婚姻、家庭价值观来衡量,每一个选择潜艇兵当配偶的女性,每一个潜艇兵的家庭,似乎都有点“逆潮流而动”。

        高危行业、待遇一般、环境封闭、长期无法照顾家庭等等,这不禁让记者疑问,这些女性为什么会选择潜艇兵作为托付一生的依靠?

        记者采访了好几位372潜艇官兵的家属后发现,他们的结合尽管有一见钟情和缘分的偶然因素,但潜艇兵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却成为维系家庭最主要的粘合剂。因为一个对军队使命有着高度责任感、矢志建功深蓝的军人必然是可靠的;一个在危险中勇于承担责任、沉着果敢、精通业务的潜艇兵则集中体现了男性的优秀品质;一个忘我奉献优秀军人对子女的言传身教,表率作用远大于书本空洞的指导;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或儿子,更不会因为其角色的缺失而形象倒塌。军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与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元素交相辉映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必然从另一个方向“反补”家庭的血亲情感,光大当今社会正在稀缺的传统家庭价值,纠正被金钱、地位所过度扭曲的导向。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古人诚不欺我。

        也许这些潜艇官兵的生活和追求在很多人看来难以理解甚至匪夷所思。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潜艇兵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些追名逐利甚至大搞权钱交易的“成功人士”,也未必比他们活的更幸福、更充实。

        在记者眼中,372潜艇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但他们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对于家人,他们不愿意再和他们讨论这段惊险的经历,让他们担心后怕;对于自己,死里逃生之后是全艇上下的大总结、大检讨。王红理告诉记者:“这次回来最重要的是收集数据、总结经验、学习教训,艇上要总结、部门要总结、班里也要总结,这才能推进战斗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毫无疑问,372潜艇创造了潜艇史上的奇迹,其处置经验将成为中国海军整个潜艇部队极为珍贵的财富,因为等待中国海军各型潜艇的,必然是更为诡异和凶险的远海深蓝。

        走向远海,走向深蓝,说起来就是几个字,而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是国家战略利益的要求,是新时期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几十万海军基层官兵的使命担当。能走多远,能走多深,能不能战时粉碎敌手对中国海上的战略围堵,依靠的是一大批像372潜艇官兵那样“思想、作风、战技”牢固过硬的骨干队伍。

        世界,正处于新旧时代变换的关键时期,是走向一个更为公平合理的全球新秩序,还是徘徊于强权独霸的世界旧格局,取决于多种力量的综合博弈,这其中也包括军事力量的角力。中国周边海域并不是太平之洋而是暗流涌动,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并不能只靠外交部的声明因为有时“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这次到中国南海的深入采访,更让记者看到了中国海军、中国潜艇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底气与决心。

        (编者注:新华军网由新华网和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联合主办的新华军网2013年12月26日正式上线运行,同时开通新华军网英文版,这为中国军队网络传播开辟了又一重要窗口和平台阵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