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聂树斌案能像呼案那样翻过来吗?党媒:启动再审的难度很大

正哥哥/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
2014-12-22 12:09
来源:澎湃新闻
一号专案 >
字号

【编者按】

        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今日(12月22日)推送署名正哥哥的《特别关注:聂树斌案也能翻过来吗?》一文,关注呼格案在18年后终得平反昭雪,而聂树斌案也能翻过来吗?

        文章提到,虽然呼格吉勒图和聂树斌背负的案件都出现“一案两凶”的局面,都发生于死刑复核权尚未收归最高法时期,都有严打时从重从快处理的背景,两人都已被执行死刑,都时隔久远、取证困难,都有刑讯逼供的影子。

        但“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

        王书金已被法院终审认定并非案件真凶,这样一来,聂树斌案根本并非“真凶归来”。

        而故意承认自己为某起有瑕疵的案件“真凶”,从而使司法机关枪下留人、继续调查,会不会是王书金想要延长自己性命的伎俩呢?这一疑惑不仅困扰着人们,也是复查迟迟难以做出结论的原因之一。

        文章最后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王敏远的观点称,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情况看,尤其从该案由最高法指令山东高院复查,可以看出其复查难度远大于呼格吉勒图案,启动再审的难度很大。即便启动再审,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再审证明聂树斌案不是冤假错案,依法维持原判。

        全文如下:

2013年6月25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走出法庭。 孙湛 澎湃资料

        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使一起尘封多年的冤假错案得以纠正。从呼格吉勒图母亲的泪水中,人们看到了太多的委屈和思念。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北,另一位母亲还在焦急地期盼着,她的儿子聂树斌在1995年因故意杀人和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并执行。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聂树斌案。

        “坚持下去,你也能等到那一天!”呼格吉勒图的母亲与聂树斌的母亲通电话,让人们看到两个家庭太多相似的不幸。

        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两起案件有哪些相似?又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会给聂树斌案的复查走向带来怎样的影响?

两起案件“真凶归来

        1996年4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年仅18周岁的职工呼格吉勒图被认定为“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凶手。案发61天后,法院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并立即执行。2005年,被媒体称为“杀人恶魔”的内蒙古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落网,其交代的数起杀人案中的一起就是“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从而引发媒体和社会对呼格吉勒图案的广泛关注。

        也是在2005年,河北省广平县人王书金在河南被警方抓获,他供述曾强奸杀死多名妇女,其中包括一起“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而这起案件原本早已被石家庄警方“侦破”,“凶手”聂树斌已于1995年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执行死刑。

        2007年3月12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王书金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王书金死刑。王书金不服,提起上诉,理由之一是“检方未起诉他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的一起奸杀案”。

        2013年9月27日,王书金故意杀人强奸上诉案二审宣判。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1994年石家庄西郊强奸、故意杀人案不是王书金所为,裁定驳回上诉人王书金上诉,维持一审判处王书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

        可直到几天前,当有律师去见仍在看守所里的王书金时,王书金仍坚持表示他才是案件的“真凶”:得知聂树斌案被指令复查的消息,“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真能等到那件案子了结,我也能踏踏实实地‘走’了。”

        我们看到,呼格吉勒图和聂树斌背负的案件都出现“一案两凶”的局面,都发生于死刑复核权尚未收归最高法时期,都有严打时从重从快处理的背景,两人都已被执行死刑,都时隔久远、取证困难,都有刑讯逼供的影子。

        这些相同之处引起舆论关注,政法机关也对案件进行了多年的复查。

细微差别可能预示案件走向

        两起相似的案件,也有不同。

        首先,王书金已被法院终审认定并非案件真凶,这样一来,聂树斌案根本并非“真凶归来”。

        在呼格吉勒图案中,“真凶”赵志红2006年一审后,便一直被羁押,案件二审始终未开庭,也就是说,目前没有法院生效判决认定“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是或不是为赵志红所为。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后,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已对他追加起诉。

        然而,在聂树斌案中,“真凶”王书金已于2013年9月27日,经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终审宣判。法院认定王书金供述与案情多处不符,“1994年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奸杀案”,即聂树斌案并非王书金所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受审时,被告人王书金主动承认犯罪,而检察机关极力否认他犯罪。这种“控辩颠倒”的情形曾令人费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王敏远说:“认定王书金不是‘真凶’,也是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不能仅凭被告人口供就认定他犯罪。这也是法治的进步。”

        王敏远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机关对纠正冤假错案作出艰苦努力。2013年,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施行。人权保障、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原则得到贯彻落实。应该说,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纠正错误的氛围已经形成。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河北高院仍然作出王书金不是“真凶”的判决,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虽然在法律上,王书金和聂树斌谁是真凶,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王书金被证实不是真凶,大大削弱了人们最初怀疑聂树斌案为冤假错案的重要依据——“真凶归来”。

        其次,呼格吉勒图案确为冤假错案早已有政法机关的内部结论,而聂树斌案几经内部复查,公开资料显示,并未作出是冤假错案的结论。

        据赵志红案件的主要侦办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公安分局原局长赫峰透露,赵志红准确指认了“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后,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抽调专人复查呼格吉勒图案。作为复查组主要成员,赫峰对比赵志红和呼格吉勒图的笔录,他发现,赵志红的笔录更可信,更符合现场实际。2006年,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曾作出结论:“赵志红才是真凶,呼格吉勒图确系冤枉”,并将调查报告移送检察机关。

        然而,在王书金承认自己为“真凶”后,河北高院也曾进行漫长的复查,但并未得出聂树斌案是冤假错案的结论。

        聂树斌案一日没有复查结论,王书金就可以多活一日。由于指认自己为“真凶”,近8年过去了,身负多条人命、原本早应执行死刑的王书金却因此苟延残喘,至今仍未被行刑。故意承认自己为某起有瑕疵的案件“真凶”,从而使司法机关枪下留人、继续调查,会不会是王书金想要延长自己性命的伎俩呢?这一疑惑不仅困扰着人们,也是复查迟迟难以做出结论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网友质疑该案由河北政法机关复查,可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但是,我们分析,在当前的法治环境下,在社会舆论如此的高度关注下,如果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遮掩聂树斌案确为冤假错案的真相,那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聂树斌案究竟能否翻过来?复查的结果可能是怎样的?

        王敏远说,复查后,能否找到足以启动再审的证据,尚不可知,但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情况看,尤其从该案由最高法指令山东高院复查,可以看出其复查难度远大于呼格吉勒图案,启动再审的难度很大。即便启动再审,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再审证明聂树斌案不是冤假错案,依法维持原判。因此,社会舆论应该用平和、理性、冷静的心态去看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