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警惕高速公路投资超前

2014-12-23 19:52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向全社会公开了收费公路的里程规模、建设投资、债务余额以及收支情况。据统计,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亏损661亿元。

        如果考虑到这些资金的流向,那就是每收取10元的通行费,有8.62元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其中4.67元偿还利息,3.95元偿还本金),1.07元用于公路养护,0.59元用于税费支出,1.25元用于运营管理,其他支出0.29元。整体收支平衡结果为负1.82元。

        高速公路亏损的背后,是这几年高速公路投资的高歌猛进。从2010年至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新增里程2.68万公里。仅这三年建成的路,就可以名列世界各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行榜第四名。

        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如此大,固然是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庞大、人口众多,但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高速公路吗?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人口超过1亿的日本,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8000公里,但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省份,都设定在“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完成通车里程5000公里左右。在人均GDP相差近十倍的情况下,人均通车里程几乎差不多,这样的投资是不是过于超前?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维护需要巨额成本,如果车流和人流过少,就会入不敷出。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高速公路的不经济性已经日益显现。2010年,全国收费公路收支平衡结果为盈余32亿元。但是从2011年开始,高速公路的亏损日益增加,分别为-323亿元、-566亿元和-661亿元。

        面对高速公路“建的越多、亏损越多”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反思,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多的高速公路吗?

        支持者认为,高速公路具有正外部性,可以改善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但随着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加,高速公路却出现了边际收益递减现象,甚至是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还有人会说,高速公路打通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外部世界的通道,要讲社会效益而不能只看经济收益。是的,民众有获得普遍公共服务的权利。但需要指出的是,让欠发达地区和外部世界沟通的办法并不只有高速公路一种,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也可以实现这个目标,甚至更低等级的公路也可以实现。严格意义上说,高速公路是一种高品质服务,不属于普遍公共服务范畴。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村村通公路”是政府所要努力保障的普遍公共服务,但村村修高速就是资源浪费。

        还必须考虑的一个大背景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在这个人口大迁移的背景下,在那些人口流出地再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是不是得不偿失?

        在中国高速公路通行里程达到世界第一的今天,却出现高速公路连续3年亏损的局面,这意味着高速公路作为一种服务已经不具有经济性。在此情形下,是否应当考虑改变过去几年来的大规模投资势头,让高速公路的成本可承受?或许,这也是高速公路投资所要面对的“新常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