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再谈“没脸回家”:比起父母牵挂,我们那点脸面微不足道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
2014-12-25 07:44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2014年春运期间,铁路上海站,肩扛大包行李的男子走进火车站。  鲁海涛 澎湃资料

【编者按】

        “没脸回家”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在城市中,又没有向上的机会,终成“夹心层”。连日来,这一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12月25日,人民日报再发文,选登了一些来信,从不同角度阐述解决“夹心层”两难处境的办法。中国青年报同日刊发评论认为,年轻人常常抱有“功未成名未就,有何脸面回乡面对父老”的心态。其实这种心态大可不必,因为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以下为两报的文章全文:

“没脸回家”,窘境如何化解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25日 05版)

        昨天(12月24日),本报刊发一篇言论——《那些“没脸回家”的年轻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议。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归家之路,变成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年轻人“没脸回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理?社会“夹心层”群体的出现,给社会结构、社会治理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今天,我们从众多跟帖来稿中选出几篇,与大家继续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不论是呼吁多一些制度护佑、人文关怀,还是奉劝年轻人放低“身价”,都体现了关怀与爱护。新年将近,春节不远,相信这个话题还会引起共鸣。我们将择机继续刊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满满的正能量,感受温暖。

亲情比面子更珍贵

湖南长沙 高亚洲

        “没脸回家”的压力显然不是单维度的,在这个匆忙的时代,年轻人所遭遇的问题,除了工作上的困顿,还包括情感上的空白、精神上的迷茫等方面。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共同面对的“痛点”。

        时代痛感要靠改革发展来纾解,也需要年轻人自己去找寻压力出口。不可否认,所谓的“没脸回家”,有一定的面子心理在作祟。有句歌词唱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只要自己努力经营了,不负青春年华,又何谈“没脸”呢?合家团圆,喜气洋洋,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事实上,很多年终不安和焦虑,想开了不过是庸人自扰。亲情比面子弥足珍贵,亲情难圆和乡愁难解才是真正的不可承受之重。

        从亲情角度而言,过年回家看看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伦理,以没赚到钱、没找到“另一半”为借口不回家,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也非父母所愿。亲情宝贵,梦想可贵,但二者并非一定难以兼顾。多一点沟通交流和相互关爱,亲情会成为梦想的温厚依托。

制度关怀不可或缺

湖北武汉 杨朝清

        “没脸回家”,是一部分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的心理焦虑。他们一方面承载着“出人头地”的家庭期望,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这样的痛楚最难纾解,也最需要制度关怀。

        在上学读书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缺少经济投入和智力支持,让农家子弟处在了相对不利地位;在工作生活上,他们还要面临高昂的城市融入成本,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坚硬现实。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引致了青年人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帮助青年人摆脱艰辛和悲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不论是从“弱势补偿”的角度增加农村生源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还是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就业环境,抑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助力青年人更好融入城市,都需要用坚定不移的改革和细致入微的制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多一些直指人心的制度关怀,寒门青年的心底才能被阳光铺满。

摆正心态才是关键

山东烟台 丛晓波

        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日渐沦为社会“夹心层”,是部分社会现实。破解难题,需要为农村大学生打通更多上升通道,也需要青年人积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青春梦想和个人价值。

        事实上,无论是二、三线城市,还是小城镇和农村,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只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在哪里都可能成功。一些农村大学生一旦跳出农门,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哪怕在大城市住地下室,也不愿回乡创业或者到更能施展拳脚的中小城市去。这种一厢情愿造成的生活困顿,不能完全归咎于体制,更应从心态和观念上找找原因。

        许多时候,以财富论英雄,只会贬低了英雄的意义;以城市论成败,只会让成败失去基本标准。价值多元的时代,成功的模式和标准本应见仁见智。身为农村大学生,不能一味被所谓“成功学”支配,为社会庸见所扰。建构起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功观,才能拥有永不贬值的财富。

有脸没脸都回家过年

于静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5日 02 版)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中青年一个多月后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也让人感到一种压力,“没脸回家”是一些年轻人的心理。(《人民日报》12月24日)

        临近年根,乡愁格外浓郁,为了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多少人夜以继日地守在电脑旁,不停刷屏;心急的人已经提前开始采购回家过年时给亲人的礼物,做好了动身的准备。有一部分人显得很矛盾,他们想回家过年,又怕回家过年,思念亲人,却又不愿意面对亲人,这部分人被称为“恐归族”。

        “恐归族”中以青年居多,他们身上有很多共性:工作不稳定,事业未起步或才起步,前途不明朗,钱包空空的。想想家中父母那期盼的眼神,想想找到理想的女婿后笑逐颜开的东邻大婶,想想儿女事业有成红光满面的西邻大叔,再看看自己的现状,想想回家后的“惨状”,浓浓的乡愁顿时化为一声叹息:哎,功未成名未就,有何脸面回乡面对父老?

        因为“没脸”回家过年,“恐归族”想出了各种借口——买不到车票、公司加班、春节值班等,很多人已经做好了今年过年不回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准备。年轻人有这种“要脸”的想法,这不是坏事,最起码说明他们不甘于现状,不甘为人后,不像某些人那样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什么都无所谓。

        不过,作为一名过来人,作为一个曾经也因为“没脸回家”而一个人躲在外面过年的人,笔者在此有几句心里话想分享给那些“恐归族”特别是其中的青年朋友。首先,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父母等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希望大过年的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吗?当除夕的鞭炮声响起时,如果听着别人家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却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儿女,做父母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其次,很多时候“没脸回家”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其实想想,何必呢,自己一没做违法的事,二没做亏心事,怎么就“没脸回家”了?不就是暂时缺少成就和暂时潦倒、困窘吗?对年轻人来说,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大大方方回家过年吧。

        其三,家是避风港,家是加油站,在外面受苦受累受伤受罪,回家一趟,在亲情的抚慰下,在年味的滋补下,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望得到化解。接足了地气,加满了油,来年再出来,“战斗力”肯定会提升好几个等级。

        有首歌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里,我愿意套用里面的歌词送给那些“没脸回家”的年轻人:我知道你想衣锦把乡还,“有脸没脸”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年后再折腾一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