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苏长和:中国应支持和参与到发展中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 杨小舟
2014-12-30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回眸2014年的中国外交,“互联互通”战略理念的提出、运筹与系统化应用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布的《失衡与重构:2014年复旦国际战略报告》中撰写了《中国外交的互联互通战略》章节,他认为,中国应支持和参与到发展中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就在今日(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称,经中拉双方商定,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于2015年1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特邀苏长和教授解读互联互通将在中国外交战略中起到何种作用。

        

寻找中国与世界的共通性

        澎湃新闻:谈到“互联互通”,很容易从基础设施方面入手,如何理解它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

        苏长和: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其一,互联互通其实是理解新时期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关键词。实现地区互联互通是中国在亚洲和周边外交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之一。简言之,互联互通也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地区一体化和区域主义的本土化理解。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上,形象地用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明打通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物理和民心障碍的意义所在。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外交战略思想,重视从共通层面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共通体现了一种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对抗思维,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各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彼此之间也面临许多共同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只有抓住并逐步发展壮大彼此之间最大的合作公约数,才能避免冲突对抗,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其二,“政通人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而各国之间更强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形成制约战争、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综合力量。

        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为分割出来,国家内部治理体系目标是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货币税收、市场体系,国家间关系的治理体系,也需要逐步减少妨碍国家间沟通的物理和文化障碍。

        其三,互联互通战略与中国外交提出的“结伴不结盟”战略思维是吻合的。

        “结伴不结盟”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之一,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将合作发展共赢作为目标,非常符合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而结盟则是“找敌人或者制造敌人”的思维,我认为新型国际关系应该超越这种思维。目前我国已与67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建成了72对伙伴关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冷战刚一结束,中国就开始致力于构建全球结伴关系网络。最近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在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而这一伙伴关系网络的深化,需要人、财、物、智的互联互通措施来联结。

落实“一带一路”:增强国际行政合作和法律合作

        澎湃新闻:中国今年举办了两场主场外交来推行“一带一路”。

        苏长和:2014年,互联互通被提高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突出地位。做不到互联互通,就不会有成功的“一带一路”战略。11月,中国利用主场外交的优势首次主办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习近平主席在会上进一步将2013年提出的“五通”理念表述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说到底,这“五通”就是要做到人、财、物、智的流通,打通地区发展和“一带一路”的经络血脉和毛细血管。

        其实,我们现在的主场外交不要只理解成在中国主办的外交活动,仔细观察的话,我们还主动将主场外交搬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或者说,借他国地利办外交,我认为这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态的一种创新。

        例如,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南非的时候,一批非洲国家领导人会聚南非,与中方共同商量中非合作事务,在访问巴西和斐济的时候,一大批拉美国家和南太国家汇聚巴西利亚和斐济,与中国共同商量双边和地区合作事务,李克强总理出席在塞尔维亚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借他国场地与十六个中东欧国家共商联通战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主场外交。

        澎湃新闻:采访中,不少国内外学者和官员都对我们表示,“一带一路”战略需要落实。

        苏长和:首先当然是基础设施联通。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大通道既包括海、陆、空交通建设,也包括油气管道建设和输变电工程。以后者为例,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已建成18条跨国输电通道。2014年12月10日,由浙江义乌出发的义新欧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经过22天横跨亚欧大陆的运行,到达西班牙马德里。重庆到杜伊斯堡、武汉到华沙的国际联运列车都已开通。未来亚欧铁路和泛亚铁路建设会带动亚欧大陆腹地的发展,这未尝不是破解中国历史上人口地理分布“胡焕庸线”的一种方法。

        【编注: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身后展板展示了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 新华网 图

        为此,需要配套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甚至未来的上海合作组织金融合作,当然也欢迎其它开发银行积极参与,来逐步实现基础设施联通的目标。

        按照估计,未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么大的需求需要有个国际融资体系,靠中国一家做不了。

        所以,“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战略必然会带动更多的双边和多边行政合作,这对政府的国际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落实许多跨国联通项目,尤其是中国与越来越多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政府的国际行政能力建设很重要。

        中国要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也需要高效的国际行政能力。国际行政将是中国未来一项新兴产业。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亚洲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会议上,中国答应为周边国家培养2万个互联互通人才。

        除了国际行政合作以外,与互联互通有关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标准建设也是值得关注的。亚洲国家要形成自己的地区治理法律体系。

        此外,围绕“一带一路”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人文外交活动,筑牢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和平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

“双边外交发展规划”应推广到更多双边关系中

        澎湃新闻:具体到外交实践上,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应注意些什么?

        苏长和:在外交理论和实践上,多讲“亚洲互联互通”,少讲“亚洲一体化”,起到消除别人疑虑的效果。

        互联互通既是一个中国本土耳熟能详的词汇,比外来的区域主义、地区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外溢等词汇更易于为不同群体所接收和理解,同时这个概念在东南亚国家已经有很好的民意基础,也较能被接受。

        对亚洲国家来说,“一体化”这个概念太刺耳,亚洲有世界超级经济规模的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不少袖珍国家,这与西欧地区一体化背景情况不一样。中国如果提“亚洲一体化”这个概念,必然会引起中小国家忧虑,担心被中国“一体化”了。所以媒体说“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用词是不准确的。

        学术界需要对外说清楚“互联互通”与欧洲搞的一体化有共同共通的地方,但有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中最本质的不同,就是中国并不是希望在亚洲复制战后西欧的一体化道路,中国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中国还应该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对方发展战略对接、衔接起来。

        我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双边首脑、总理、副总理级、部级对话交流机制,以及“小多边、次区域”政府交流机制。中国还与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立了5-10年的双边外交发展规划,“双边外交发展规划”应该逐步推广到更多双边关系中。双边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接和衔接,有助于降低周边国家政党轮替对双边关系的影响,以及减少对方政党竞争过程中打中国牌的不利局面。

        除此之外,中国应支持和参与到发展中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

        互联互通战略并不局限于亚洲。与“一带一路”战略配合起来,中国可以依托亚欧峰会特别是中阿合作论坛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论坛两个机制,将互联互通理念纳入到机制建设工作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西方对发展中国家战略不同的是,西方的战略一般是分而治之的手段,不是促进当地的一体化,而是分化当地统一力量。相反,中国的战略很明晰,就是将自身发展与有利于发展中大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这种战略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联合团结,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促进世界政区的新发展,削弱西方在国际关系中独大的格局。

        中国将世界政区分成不同板块,几乎与各大洲和地区都建立了洲际对话交流机制(例如中欧、中国-中东欧、上合组织、中国-东盟、中非、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中国-南亚国家等)。因此,中国的互联互通战略还要利用好已有的中非合作论坛和中拉合作论坛,积极参与到非洲大陆和拉美加勒比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进程中。

        澎湃新闻:外交部今天发布的消息称,经中拉双方商定,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将于2015年1月8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苏长和:2015年还有中非部长级会议机制。中国和世界寻找共通性的步伐已经开始加速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