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14:女性宣告胜利的一年?

澎湃新闻记者 彭渤
2014-12-31 17:2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在2014年9月的巴黎时装周上, 模特们在时尚品牌Chanel的秀场打出女权主义的标语。 CFP 图

        2014年,女性崛起了吗?“女权主义”过时了吗?或者,“阳具中心主义”还是阴魂不散,我们要重拾“女德”吗?关于性别不平等,男性能做些什么?请阅读澎湃新闻整理的2014年女性大事记。

国内

女性官员“通奸”首次被通报

        今年以来,纪检部门在通报官员违纪违法案时,“通奸”成了一个高频词。12月,中纪委网站首次通报女性官员的通奸问题。此后许多女官员落马的媒体报道,“通奸”话语更是极为突显。

        支持者认为这实现了男女官员的“平等”,反对者认为,“反腐”针对的是权力腐败,而官员的婚外性并不必然是利用公权力满足个人私欲,反腐活动中“通奸”话语,特别是针对女性的“通奸”话语大行其道,可能涉嫌侵犯隐私与人格污辱,从而削弱了反腐的法治化。

        

国家级反家暴立法进入了最终阶段

        11月25日联合国“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当天,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国家级反家暴立法终于进入了最终阶段。

        面对目前出台的草案,相关活动发起者、志愿者及一些法律工作者认为,征求意见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但在家庭暴力的定义、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特殊形式、禁止一切形式对未成年人的体罚等方面还存在着疏漏。另外,令人遗憾的是,草案中出现的将同居恋爱等关系纳入适用人群的条款未出现在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就是说,“男友殴打女友”在该立法过程中,从管变为了不管。

        

李银河否认是同性恋,首度透露与“女变男变性者”同居17年

        12月初,针对网上流传的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文章,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但是声明同时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

        李银河被女同性恋“掰弯”了?还是确如她所说,并非同性恋?无论如何,论者多认为中国进入了多元性别时代,李银河用亲身经历给酷儿理论上了生动的一门课。

        

“校园反性侵”运动

        6月,厦门大学博导吴春明被控性骚扰女学生,在受害者出示了核心证据后,厦门大学开除吴春明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此后,“女权之声”、“新媒体女性”等女权团体发起有关校园反性侵的联署声明,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校园性骚扰制定相关规范。其后李银河、彭晓辉、方刚等性学者及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发表联署声明,认为单纯“反性侵”将导致“反性”,主张全面性教育。

        

关于“女德”的讨论

        多个城市兴起“女学热”,东莞等地的“国学馆”纷纷创办“女德班”,提倡“中国妇女传统美德”。支持者认为,“女学”告诉女性提高修养、运用智慧经营好家庭,有助于化解家庭矛盾;反对者认为,“女学”假借“中国传统文化”之名,推行伤害妇女权益的愚民教育。

        “阳具中心主义”在国内不少知识分子中盛行。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因为一条微博引来骂战,他说“有男生问我上课之余为什么译那么多书写那么多文章,我回答四个字:不做家务!男生朗笑,女生不语。我转向女生说:锅碗瓢盆对男人的磨损是致命的——会磨掉男人的高远之思和阳风之气。所以才会有伪娘现象,也才会有女汉子。”

        儒家曾亦、齐义虎等几位当代儒生试图通过探讨婚姻问题,让儒学复兴的诉求介入现实中国社会,却因为对妇女身位地位的蔑视,在网上引发争议。

        

国际

美国国会中的女性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美国国会中,女性面孔无疑很少出现,更别谈一张年轻的女性面孔。而在今年的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30岁的埃莉斯·斯蒂芬尼克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

        从1917年出现第一个女议员到现在将近100年,美国国会中的女性在数量和地位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今年第114届国会新议员中,女议员达13人,占22.4%。同时,欧洲在这一比例上更高一些。

        

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的女权主义演讲

        9月,《哈利·波特》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在联合国以妇女署亲善大使的身份做了关于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的演讲,获得全场起立鼓掌。

        在十分钟的演讲中,她提出,要让男性知道性别平等也是与他们切身相关的议题,号召他们也支持女权主义,帮助消除性别不平等。演讲希望从三个角度来说服男性:一、女权主义追求的是所有男人和女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平与高效(HeForEveryone);二、男人应该为了女人,或者至少是为了他们最爱最关心的女人而支持女权主义(HeForShe);三、男人应该为了自己而支持女权主义(HeForHe)。

        

巴基斯坦17岁女孩马拉拉获诺贝尔和平奖

        10月,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揭幕。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同印度人权活动家凯拉什·萨塔拉蒂一同获奖。他们因为坚持所有小孩和年轻人都应该拥有相同的受教育权而在各自国内受到非议,此次的诺奖也是为了表彰他们为维护人权所做的贡献。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认为,尽管马拉拉年仅17岁,但是她已经在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的路上奋斗了多年,为儿童和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在遇到最危险的情况时,她毫不退缩并大难不死,仍积极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利。

        令世人震惊的是,在马拉拉获奖之后不久的12月,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对巴基斯坦北部城市白沙瓦的一所陆军学校发动恐怖袭击,并杀害了超过一百名儿童……

        

权势女性

        目前世界上有22个国家领导人为女性,其中不乏在世界舞台上炙手可热者。11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今年的权力人物排行榜,这个72人榜单显示,今年有9名女性上榜,且首次有两名女性进入前十,分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排名第5和第6。

        《福布斯》说,权势女性占全球“最具影响人物”总数的大约12%,同时显而易见的是,女性约占全球人口总数的50%……

        

《时代周刊》:是时候弃用“女权主义”标签了

        如今很多女性名人宣布“我不是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个词是否污名化了?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女演员谢琳·伍德蕾(Shailene Woodley)被问到她是否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不是,”22岁的伍德蕾说,“因为我爱男人,我觉得‘让女人掌握权力,让男人远离权力’这种概念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你需要平衡。”

        对此言论,很多女性表达了愤怒,推特上有人说:“亲爱的年轻女演员:在你大声评价女权主义者,并说你不是其中一员之前,请先弄清什么是女权主义。”也有人附和:“又一个根本就不能正确定义女权主义就拒绝这个标签的女演员。”

        鉴于这个原因,11月的一期《时代周刊》认为,是时候弃用“女权主义”这个词了,它建议就事论事,不要再贴这个标签。

        

影星安吉丽娜·朱莉获荣誉爵士勋章

        10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好莱坞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并向其颁发了“荣誉爵士勋章”,以表彰其对人权工作的努力。

        朱莉自2001年担任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特使以来,一直定期访问世界各地的难民营,并持续努力发声呼吁遏止战地性暴力。她的努力于今年6月中旬结出硕果,由她和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共同主持的为期四天的“反战地性暴力国际峰会”在伦敦隆重举行。其间,她被英女王册封为荣誉女爵士(Dame of Honour)。(由于朱莉不是英国公民,不能直接受封女爵士。)

        

女性身体仍是战场

        美国名媛金·卡戴珊为《Paper》杂志拍摄封面,展现酥胸巨臀,引得世人垂涎不已,网络上迅速兴起了一股恶搞的狂潮。与此同时,英国女星凯拉·奈特莉为《Interview》杂志拍摄了裸露上身的照片,她的胸部既不大而饱满,甚至不完全对称,引起巨大争议,乃至网络骂战。奈特莉事件直观诠释了“女性身体是一个战场”。

        

女性反抗

        2014年,在伊拉克,崛起的恐怖组织ISIS挨家挨户绑架女性;在尼日利亚,恐怖组织“博科圣地”绑架了200多名女学生,互联网上兴起#bringbackourgirls呼吁运动;在印度,公共场合的轮奸案层出不穷,据统计,将近一分钟一起强奸事件,因奸杀而死的女性超过千人,印度大妈组建了旨在保护女性的“粉红帮”;同样在印度,宝莱坞女星高哈尔·汗在录影现场遭一名男观众打耳光,这名男性告诉警方,女主持人的裙子太短让他看不下去;在南非,法院对“刀锋战士”皮斯托瑞斯枪杀女友案作出判决,判为5年监禁,是误杀还是谋害?案件扑朔迷离,很多女性认为此判决畸轻;在埃及,99.3%的女性表示至少遭受过一次性骚扰;在沙特阿拉伯,首位女飞行员玛利亚姆•阿里•曼苏里加入对ISIS的突袭行动;在美国,橄榄球运动明星雷·莱斯在电梯里暴打女友,事件曝光后面临终身禁赛;在英国,“让全世界女生都窒息”的把妹达人朱利安·布兰克被拒绝入境;在澳大利亚,总理托尼·艾伯特称女性“在生理上不适合领导职位”,引起轩然大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