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法院的2014十大关键词:这一年,他们都在忙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刘旌 实习生 杨茜
2014-12-31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甲午之年,中国的法治之路,又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作为司法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各级法院的尝试和努力往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法院这一年忙得够呛:力纠冤假错案,力推司法公开,力促司法改革,力行司法外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些脚步必将是重塑一个法治大国过程中无法忽视的细节。

力纠错案

        不把疑案丢给历史——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各地法院以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

        2014年12月15日,被枪决18年的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图被再审宣告无罪,将纠正冤假错案的势头推向高潮。

        根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2014年共有12起冤假错案被纠正。

        这12起案件中,平均每起案件审理了近5次,有9起由法院再审或二审改判,占到了75%,另外3起则由检察院撤回起诉。

        无论是当事人,还是司法机关,都在这些案件的数次的折转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历经多年后,司法机关敢于纠错的勇气赢得多方嘉奖。

        2014年12月12日,被广泛视为历史疑案的聂树斌案也迎来转机——最高法指令山东高院对复查此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12月4日全国首个宪法日当天,最高法首度公开邀请错案当事人参观。受邀参观的浙江叔侄冤案当事人张高平和张辉,登台讲述了自己蒙冤昭雪的心路历程。这一举措也向社会传递出强烈信号——法院坚决依法维护公民权利。

严惩“老赖”

        “老赖”的2014年很煎熬。

        这个被称为失信被执行人的群体,不论是对法院执行部门,还是“债主”们来说,以往都是个老大难问题。

        不过,随着一系列惩戒举措出台,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受阻。

        2013年10月,最高法在全国建立“执行黑名单”制度,“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全国联网上线。2014年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着这套惩戒体系。

        比如,最高法、公安部等8个中央部门联合签署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多部门的联动,保证了惩戒举措在各方面的落实。

        2014年7月,最高法执行局还和“人民网”联合推出“失信被执行人排行榜”,公布全国自然人和法人的失信排行。

        除最高法出台的规定外,各地法院也结合自身情况,创新惩戒举措。如在闹市大屏幕公布“老赖“身份信息等。

        12月24日,最高法执行执行指挥系统开通。这套系统将全国四级法院间的执行网络纵向互联,与各中央国家机关、商业银行总行网络横向对接。从基层法庭到最高法院所有的执行人员,都可以通过网络对债务人身份和财产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控。

审判公开

        作为司法公开的重要环节,审判公开在2014年取得巨大突破。

        2014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所有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都须上网公布裁判文书;同时,北京、天津、辽宁等10个东部省份和河南、广西、陕西3个中西部省份的基层人民法院也应当上网公布裁判文书。

        在审判公开中,另一重要环节是审判流程公开。

        就此,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也于11月13日正式开通。通过该网站可查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北京、浙江、重庆等20个省地方法院的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和进展情况。

        审判流程公开平台的开通对案件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来说,可公开查询立案、分案、庭审等审判流程信息以及案件流程进展。对社会公众而言,公开的内容包括法院机构信息,审判人员信息,司法公开指南信息,诉讼指南信息等。

司法外交

        2014年8月27日,最高法院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来自16个国家驻华使领馆的25名使节。这一天,他们旁听了庭审,参观座谈……

        这是最高法首次面向国外驻华使节的开放活动,亦是法院在坚持推行的司法外交举措之一。

        请进来,也有走出去。

        2014年9月4日至6日,最高法院院长周强率团赴哈萨克斯坦出席了第九次上合组织院长会,就如何合力打击三股势力、共同应对跨国犯罪等,与相关各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并签署了《第九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联合声明》。

        2014年9月17日至18日,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在广西南宁举办。论坛对多项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磋商,通过了《南宁声明》。

        2014年6月10日,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长张勇健亮相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对话》节目,用英语介绍了中国法院的工作情况。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同时,最高法院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和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加强合作,强化提前策划,丰富报道形式,力争全方位地向各语种受众展示中国法院的工作。

新闻发布例会制

        10 月17日,最高法再推司法公开“新政”:明年1月1日起,全国法院原则上都要实行新闻发布例会制度。

        最高法要求,各高级人民法院一律实行月度新闻发布例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中级法院实行月度新闻发布例会制度,其他中院原则上实行“双月”例会制度;而基层法院要切实立足审判实践,实行例会制度,有条件的尽可能加大发布密度和频次。

        新闻例会制发布前6天,最高法刚刚公布了全国近三千家法院的三千余名新闻发言人名单。

        有学者指出,此举标志着继司法公开三大平台——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建设之后,全国法院系统新闻发布体系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司法公开进入新常态。

创新普法形式

        法院的便民利民手段,相较以往也有许多创新。

        在宪法开放日当天,最高法还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司法便民利民的工作意见,满足信息时代群众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该意见共分三个部分总计30条,涵盖了司法便民利民的指导思想、制度措施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最高法还将其中的17项主要便民利民措施绘制成了漫画,让人民群众对这些举措真正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宪法日当天,最高法新闻局与百度公司共同开发的“百度•中国法院地图”也正式上线。地图共收录全国各地法院3496个,除军事法院外其他类型法院均已收录其中。只要点击地图中的相应法院,就可阅览该法院词条中包括地址、邮编、电话、法院简介、机构设置、官方网站、百度地图在内的多类司法便民信息。

        在普法方面,法院也推出了新举措。

        今年7月,最高法有关人员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等地,开展“法在身边——送法进校园”活动,赠送普法漫画书。与此同时,全国25个省(区、市)的近500家法院,也在同步开展着类似活动。

        除了一系列线下活动外,最高法还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示法院工作、宣教法律。截至目前,最高法的新浪官微已有“粉丝”994万余。

        目前,公布重大案件进展、发布典型案例、同步直播庭审等,已逐渐成为各级法院官微的常规工作。

知识产权法院

        知识产权法院的组建工作,在2014年底加速前进。

        此前的8月31日,《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草案)》,通过,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11月6日,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履职,集中管辖北京各中级法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12月16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也挂牌成立;12月28日,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成立。

        北上广三地的知识产权法院的分工也将各有侧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王闯曾向澎湃新闻透露,以后上海与广州都将以审理民事案件为主,而北京则以审理行政案件为主。

最高法巡回法庭

        作为破除司法“地方化”的重要举措,巡回法庭的设立是四中全会的“大手笔”。

        全会提出,最高法院将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最高法设立的巡回法庭,相当于最高法的派出机构,在审级上等同于最高法院。

        12月下旬,接近最高法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最高法相关部门已经就试点巡回法庭的人选向全院下发通知,接受报名,工作地点是深圳和沈阳。

        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当日表决通过,任命刘贵祥为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为最高法第二巡回法庭庭长。此外,还任命了4位巡回法庭副庭长。

规范网络侵权案件审理

        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也在今年得以确立。

        10月9日,最高法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10月10日起施行。

        该司法解释与已经实施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同形成了有关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对于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出台的司法解释针对互联网的多方面法律问题予以了完善。如“水军”“有偿删帖”“转载”等。

司法体制改革

        写完这6个字只要几秒钟,做起来却是个异常艰巨的工程。

        司改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如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管等。

        具体来说,近一年来频频被提及的法官检察官责任制、员额制、建立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等关键词,都饱含着改革者的心血。

        如果说大司改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那2014年一定是其全面加速的一年。

        7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3天后,上海正式启动了司法改革试点方案。“上海方案”旨在明确法官、检察官的人员构成,削减院长和庭长的行政性权力,调整审判委员会的地位与功能,加大司法专业活动的权重。这些改革均是长期困扰中国司法的顽症。

        截至目前,中央确立的7个试点省市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均已获得中央政法委的批复同意。

        随着建立跨行政区划法院等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司法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开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