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前阅读·海上志怪】熊孩子

百魅夜行
2015-01-06 21:4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        

        最近几年,声讨熊孩子的风气很盛。很大程度上,熊孩子都是其父母惯出来的。数年前,笔者曾在公交车上见到一个大约小学一二年级的小崽子,大声呼喝一位乘客给他让座,小崽子的奶奶则耐心地给他讲道理。看着明显是缺乏家教的熊孩子,笔者心里暗喜:有出息,将来好好坑爹吧。最好的结果是,熊孩子在外面吃一次大亏,也许会收敛很多。

        比较起来,古人更尊老,而不像我们现在这样爱幼。二十四孝故事中有著名的郭巨埋儿,明代有人大约是想得到朝廷的表彰,竟然依样画葫芦,“日照民江伯儿母疾,割胁肉以疗。不愈,祷岱狱神:母疾瘳,愿杀子以祀。已果瘳,竟杀其三岁儿”。做得太过了,连朱元璋也看不下去了,将江伯儿打了一百大板,发配海南(《明史·孝义传》)。大约是出于不够爱幼的心理吧,当熊孩子做的事人神共愤时,阴间也会出手的,而且,他们绝对比阳间更苛刻。

        隋文帝开皇年间,冀州郊区某村里有个十三岁的小孩,沾染了恶习,经常偷邻居家的鸡蛋吃。有天大清早,有个官差指名要小孩到官府去一趟。小孩子跟着他出村往南,原本那里是一片麦地,可是凭空有一座小城。官差喝令小孩子进去,一进门,门就自动关上了,官差也不见了。小孩子再一看,这是座空城,而且地面全是炭火,他只能奔着跑到另一处城门,一到门口,门就自动关闭,再跑到其他门,都是如此,根本没法出去。他只能一边哀嚎一边在四门之间奔跑。这时出来采桑的村民,只见到这孩子在麦地里一边哭一边跑,还觉得奇怪,大清早的,发什么疯啊!到吃早饭的时候,孩子他爹出来,只喊了一声,那孩子眼中的小城忽然就不见了,仍旧是一片麦地,通行无碍。可是,他的脚从小腿往下,已经全被烧焦了。多半是地府派人在麦地里设了个结界,替父母教训了熊孩子。只是,这处罚也过于残酷了。(《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一引《冥报记》)

        可能是看中了熊孩子捣乱惹祸的天性,阴间有时也会派熊孩子鬼来做坏事。比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十八引的两则故事:

        有位邵公患了疟疾,多年不愈,苦不堪言。某天疟疾又发作,恍惚中,见有几个熊孩子来抓他的手脚。邵公假装睡着,出其不意抓住一个小崽子,其余的全都逃走了。再看那熊孩子,变成了一只水鸟。邵公知道有鬼怪作祟,把鸟绑起来,挂在窗前,准备明天杀了下酒。第二天,那水鸟忽然不见了,不过邵公的疟疾也莫名地痊愈了。此后,当地有得了疟疾的,只要喊邵公的名字,就会痊愈。

        嘉兴县令吴士季患了疟疾,久治不愈。有一次乘船经过武昌庙,疟疾又发作了,就命仆人到庙里祭拜,祈求早日康复。祭拜完继续前行,船开出几十里后,吴县令正在打瞌睡,梦见岸边有一匹快马赶来,追到船边,有个官差下来,也不打招呼,直接进船舱绑了一个小孩就走了。吴士季猛然惊醒,赫然发现病已经好了。显然,庙神派马仔把疟鬼抓走了。

        疟鬼为熊孩子的形象,确有渊源,《论衡·订鬼》引《礼》说:“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是为虐鬼;一居若水,是为魍魉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尚未成年就死了,当然是熊孩子。汉代的皇家有一套繁复的驱鬼仪式,专门对付这类疫鬼。不过在上面的两则故事中,处理的方式就很简单,直接用对付熊孩子的方法,倒也很有效。

        同样是皇帝的孩子,颛顼的子女不成器甚至大奸大恶的很多;而炎帝的女儿,虽然溺水而死,但化为精卫鸟,努力填海,多么正能量啊!有些熊孩子,即使活到老,也不过是坏人变老了而已,跟活泼好动的天性无关。比如那位“海淀银枪小霸王”,笔者不相信他坐了几年牢出来,就会洗心革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