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唐太宗的宦官能穿紫色衣服吗?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2015-01-06 16:1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由“爆乳装”变“大头贴”的《武媚娘传奇》,再次成为舆论热点。虽说人物和故事主线大多依据武则天个人成长史来叙述,制作方也颇有自知,一开始就没打“历史剧”的旗号,而是定位为“任性范爷的奇幻冒险”,但仍不免被专业人士和唐粉“打假”。其实看剧各取所需就好,一部《武媚娘传奇》既拉低不了已有的国产仿古剧的水准,也不必怕观众的历史常识被带得跑偏。这篇小文不为“打假”,仅以此为契机,和大家聊聊里面的一个小细节。

在《武媚娘传奇》中,唐太宗身边的心腹太监王德,经常身着紫衣。

        剧中唐太宗身边有个心腹太监王德,应该是剧中权位最高的宦官了,官职是御前总管,经常一身紫衣。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唐代有无御前总管一职?二,太监是否可以穿紫色衣服?

        御前总管一职不见于两唐书,亦不见于除此之外的二十二正史,四库全书中也仅在清代的《平定准格尔方略》《世宗宪皇帝圣训》《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中作为御前侍卫总管的简称,足见唐代并无此职。

        实际上,唐代的宦官职名主要集中在内侍省和殿中省。按制度,内侍省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侍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内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寺人六人。内侍为省内最高官,从四品上,其余分别为从五品下到从八品下不等,主要干的就是人们熟知的导游、跑腿、吆喝,或跟在皇帝皇后身边以壮声势这类的活。内侍省里面还有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和内坊六局,也都是由宦官统领。殿中省管的是天子衣食住行,本不是专由宦官担任,但实际上多半仍为宦官侵夺。

        接下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唐太宗的太监是否可以穿紫色衣服?为何会有此一问,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官员服色制度在隋代形成,在唐便已成为定制。大体而论,散官(相对职事官而言,仅为区别官品、俸禄,并非现任职务)三品以上穿紫服,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同时,又有与服色配套的章符制度,即三品以上佩金鱼袋,五品以上佩银鱼袋,合为章服制度,不过,“鱼袋制度”要到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才形成。

        唐人特别重视章服制度,反映此制的诗文很多,如杜甫的“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岂知牙齿落,名玷荐贤中。 扶病垂朱绂,归休步紫苔”。白居易诗中提到服色的句子尤多,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说的是他贬谪江州时任九品江州司马,只能穿浅青,深以为憾。白居易直到49岁(821年)才加朝散大夫,始正式着绯,才能写“大抵著绯宜老大”、“一片绯衫何足道”、“闇淡绯衫称我身”,虽然嘴上说“何足道”,其实是重视得不行。

《武媚娘传奇》剧中,官员服色确实可以看出唐制痕迹。左一长孙无忌时为司空,正一品,着紫;左二韦源承(历史上无),时任兵部尚书,正三品,着浅绯(实应着紫);左三褚遂良,时任起居郎,从六品,姑且算是着深绿吧。

        那么,宦官是否有别于普通官员,在服色上有特殊要求呢?并没有,唐代宦官和其他官员一样,同样按品阶服色,所以有宫中宦官、宫女等“衣朱紫者千餘人”(《旧唐书》卷184<宦官传>),但这要到开元时期,唐玄宗重用宦官,稍微合心意的就授予三品官职。而在贞观时期,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置三品官,四品的内侍就顶天了,所以《旧唐书》说“至永淳末,向七十年,权未假于内官,但在閤门守御,黄衣廪食而已。”那个时候,宦官也就是干干物业的活而已。

        因此,在唐太宗时期穿紫衣的宦官不太可能存在,因为品阶达不到。不过《武媚娘传奇》中其他高官还是经常能看到穿紫着绯的,比如长孙无忌、魏征等,只不过魏征当时是从三品的光禄大夫,应该穿紫,剧中给了他绯色。另外,几次朝会颇有“满朝朱紫色”,只不过里面夹生了一些黑服而已。

        唐代的服色制度其实不仅仅简单的礼仪问题,它和魏晋以来国家组织架构和皇帝角色变化相关。魏晋到隋唐,国家组织架构变得越发复杂,愈来愈趋向精密发展,官僚集团不断扩大,简单讲就是机构多了,官也多了。同时皇帝也越来越走出深宫,走到台前,更多地参与政府(外朝)日常政务,也就是政府首脑的意味更重,皇帝自己干起宰相的活,以至于到了明代就不要宰相了。这种变化使得皇帝经常要面对扩大化了的官僚群体,因此区别官僚品级、即官职重要程度的标识就必须变得更加明显,所以才由秦汉的印绶变为更加清晰可辨的服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