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访谈︱宋耀良:四千年前东亚人类到过美洲,证据是人面岩画

澎湃新闻记者 于淑娟 实习生 王慧婷
2015-01-12 14:42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

        古代中华文明与古代美洲文明存在怎样的联系?史前时期,人类曾进行过怎样大规模、长距离的迁徙?20世纪,学界即围绕“美洲土著从何而来”的问题,对古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诸多讨论,直至当下,这一话题还在讨论中。

        宋耀良,原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文学批评与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代,他转入史前岩画研究,对多地岩画进行实地考察,是当时中国实地考察岩画最多的学者。1993年受张光直先生邀请,他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作访问学者,投入到环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岩画的比较研究。宋耀良发表《环北太平洋地区史前人面岩画研究》一文,指出环北太平洋地区人面岩画具有同一文化、宗教、艺术内涵,美洲的人面岩画是从中国传播过去的。

        2015年1月11日,宋耀良来到“海上博雅讲坛”开讲,以“人面岩画——从中国到美洲”为题讲述人面岩画之谜。在讲座中,宋先生特别强调,他的研究意在说明古代中国与美洲之间曾发生过交流,中国人面岩画早在四千年前即到达到美洲,其中的某些元素参与了中美洲文明的创建,并成为其文明的核心元素之一。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宋耀良,请他讲诉自己的岩画研究之旅。

 
宋耀良考察美国阿拉斯加人面岩画

        澎湃新闻:您是如何从文艺理论研究转向史前岩画的研究?

        宋耀良:1980年代中后期,文艺理论是一个相当红火的学科,受到很多关注,研究者说出的话常常能够引起轰动。但有一种浮躁的气氛,很多人在其中夸夸其谈,创造了一大堆谁也不懂的新名词。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想做一些实地考察的研究。我觉得要解决文艺本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到源头上寻找,那么,至少需要深入地了解一门史前艺术。

        于是,我有意识地实地考察了很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如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等等。在与考古学家的接触中,我非常佩服考古专业的认真和严谨,认为这才是真正做学问的状态。

        1980年代,全国范围的史前岩画陆续被发现,经过几年的考察,我认为史前岩画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想这是个机会,所以,决定投身到这一学科的研究中。

        作为一个非专业出身的人,要怎么进入这一领域呢?我定下一个计划:要跑遍中国所有的岩画遗址。当时,绝大多数学者对岩画的关注、研究往往集中于本省之内,一般不跨省研究。我是在全国到处考察,所以相较而言,视野更广阔,也是因为这样,后来我发现人面岩画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

广西花山岩画
        
内蒙古大坝沟人面岩画

        澎湃新闻:您考察了中国境内这么多的岩画,不同地区的岩画之间有哪些异同?

        宋耀良:不同区域的岩画其特征非常明显。我认为中国的岩画可分为三大系统:北部岩画、南部岩画(以西南部为主)和西部岩画。

        北部岩画分布在内蒙古、宁夏、东北地区,绝大多数是以磨刻、凿刻的手法,在岩石上勾勒流畅、平实的线条,没有多少装饰性的点缀,但十分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以长江为界,南部岩画的分布以西南地区为主,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南部岩画以彩绘为主,用红色、白色的颜料绘制图案,岩画主题大部分是宗教性的祭祀场面。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南方沿海地区的岩画,如江苏连云港、浙江、福建、台湾等地,是北方岩画系统南传的结果,属于北方系列。

云南沧源岩画。

西部岩画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其地岩画有很多大型的狩猎与动物图像,有很多装饰性元素,岩画由很多的点拼凑而成。

        

        澎湃新闻:您特别关注的人面岩画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有什么分布规律?您认为人面岩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那么在中国境内,其传播起点在哪里?

        宋耀良:人面岩画主要分布区在北方,南方也有一部分。它继承了北方岩画的作画技法与风格,脸型夸张,做工精细,注重精神和体态表达的完整。

        人面岩画有三条分布地带。一条是从大青山、狼山、阴山出发,沿各山脉南麓,由东往西,一直到达巴丹吉林沙漠。另一条是逆黄河而行,从内蒙古临河地区,经宁夏,到达甘肃,在两岸面河的山谷口,留下众多遗址。还有一条是在东南沿海,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经江苏连云港到达闽南漳州与台湾万山,往北沿大兴安岭东麓,到达黑龙江,顺江而下,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河口,可以找到很多大型人面岩画遗址。

        人面岩画有不同形态,有圆的,方的,有椭圆的,有无轮廓的;同时包含不同元素,比如圆凹、太阳形等。在中国境内诸多人面岩画遗址中,江苏连云港的人面岩画遗址可以找到各种岩画元素,最古老的岩画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它呈现的人面岩画类式最全,其他各处演变出的人面岩画类式,在这里都有胚胎性的显现。另外,连云港周围密布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全国岩画遗址中最多的。我初步认为它是一个传播的起点。当然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各地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阴山人面岩画

        澎湃新闻:您研究中外岩画遗址,得出一个结论:史前中国的人面岩画曾到达过美洲。这涉及到一个热门话题: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讨论?从时间上如何断定人面岩画的产生年代,以及其传播时间?

        宋耀良:如何判定岩画的产生时间,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岩画呈现的文化元素在其他出土器物呈现的状况,来判定其年代。比如,出土陶器上有类似人面岩画的图形,或文化地层叠压在人面岩画土层之上,即可确定年代。

        至于古代美洲文明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首先,这里涉及的一个问题是,美洲土著居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没有疑议了。体质人类学家研究表明,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人,在白令海峡存在陆桥的时候,他们追逐猎物通过此地到达美洲,这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从文化人类学方面,长期以来在文化、宗教或艺术方面没有找到一种史前的相同的器物,广泛地存在亚洲和美洲两地。

        人面岩画的研究是一个突破,美洲人面岩画和东亚人面岩画在技法、风格、主题、图形等方面相当类似。人面岩画有方的、圆的、无轮廓的,如果说方型和圆型,在无交流情况下两地可能做到相似,但无轮廓型有其特殊性的。而且,两大洲的人面岩画遗址中都出现了三种相伴随的符号,就是太阳形、同心圆和众多的小圆凹。我想完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恐怕不会有这样类似的情形。

        
中美洲阿兹特克文化大地神,脸有两圆饰

        澎湃新闻:具体谈谈得此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宋耀良:阿留申群岛上也发现了刻在石头上的图像,这些图像的表现方式和东亚、美洲的人面岩画很相似。其中一种类型是最重要的,就是人脸上有两个圆点。无论在东亚还是美洲,这类人面岩画其脸上都有两个圆凹,中国很多人面岩画是这样,俄罗斯的也是这样。在不同地区的人面岩画,脸上这两个圆凹的位置有所不同,阿留申群岛的人面像两个小圆凹尚未落在嘴角下,到了科迪亚克岛,就落在嘴的下面。由此可以推测,东北亚的人面岩画在向美洲西北海岸传播时,经过了阿留申群岛。

阴山人面岩画,脸上刻有两圆凹

美国科迪亚克岛人面岩画,嘴角下有两圆凹

        
阿兹特克王木乃伊脸上有两圆点

        澎湃新闻:上世纪九十年代,您往美国学习,师从张光直先生。张先生有“殷商—玛雅文化连续体”假设,您对于人面岩画的研究以及现在得出的结论,是否有受张先生这一假设的影响?

        宋耀良:首先要说明,张光直先生提出“殷商—玛雅文化连续体”概念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很多人看到字面意思,误解这一概念,以为是殷商文明发展成了玛雅文明。事实上,这个假设表达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张先生这一假设其实是指,殷商文化、玛雅文化都是从一个旧石器时代文化连续发展出的文化。这两者是平行的,都是从旧石器时代发展过来的。但他不认为这二者之间有交流,他不得不服从主流学术界的观点,当时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交流。他这个理论的意义,不在于强调殷商文明、玛雅文明二者的相似,而是强调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曾在艺术、宗教、社会等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我的研究接受了张先生的这一说法,同时也有一部分的修正。人面岩画不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它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人面岩画作为文明的一个载体,我们确实地看出,它所承载的文明信息从东亚到达了美洲。这样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难道亚洲、美洲这两大洲之间的交流,仅有旧石器时代那一次吗?我的结论是,最早可能在距今四千年左右,两大洲之间还有一次相当规模的迁移,但不是通过白令海峡,东亚人类通过阿留申群岛上过去,到达美洲。

加拿大西海岸人面岩画

玛雅文化太阳神玉人面,脸上有两圆凹,曾嵌有宝石

        澎湃新闻:相较于中国境内岩画的线性传播,人面岩画的洲际传播从可行性来说更挑战人们认知,提出此说是否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宋耀良:这也是我在《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这本书中谈到的,现代人类的体质状态和原始人类相比已经非常羸弱了,现代人没有车几乎就不能远行了,完全没有原始人那种强烈的生命力与生命状态。所以,现代人就认为人面岩画的洲际传播是不可能的,其实是远远低估了原始人类的生命力量。

        澎湃新闻:欧美学界的岩画研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他们如何看待岩画的起源、传播?

        宋耀良:他们的研究,首先是考古型的,会对岩画遗址做发掘报告,像考古发掘报告一样。其次,他们往工艺美术的方向走了,将人面岩画呈现的图形挑选出来,做成图册。当地的工艺品、编织品、雕刻品都开始照着这个图册进行模仿、制造,然后走入市场。

        研究者也讨论美洲西海岸的人面岩画是怎么来的。人面岩画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地带。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加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仍认为,人面岩画是由南向北传播的。他们认为,在西雅图和温哥华,这种史前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形成这种岩画,然后朝北发展,到达阿留申群岛。他们无法想象在阿拉斯加这么寒冷、贫瘠的地方,会出现一种生命力如此强大的文化,出现非常有宗教内涵的东西,然后沿着海岸向南方传播。

        只有一个加拿大的女学者,她是实地考察北美人面岩画最多的一个学者,叫贝斯•海尔(Beth Hill)。她认为这些岩画的某些艺术传统,源自古代中国的文明。

        
北美洲九大岩画区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