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去世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2015-01-12 18:16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于当地时间1月10日在意大利罗马去世,享年92岁。 CFP 资料图

        弗朗西斯科·罗西在国际上的名声,也许不如较他更早成名的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罗西里尼等意大利电影巨匠响亮,但其关注意大利现实,运用调查与讽刺,记录意大利政治与生活影像成就,以及金狮、金棕榈加持的荣誉,都让其成为走了多年下坡路的意大利电影仅存不多的“硕果”。1月10日,意大利国宝级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在罗马去世,享年92岁。据意大利媒体报道,罗西的死因是支气管炎并发症。

        罗西1997年以约翰·特托罗主演的《劫后余生》息影,2012年,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向当时90岁高龄的罗西颁发了象征个人最高荣誉的“终身成就金狮奖”。

        弗朗西斯科·罗西1922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波利。1946年,罗西首先从戏剧领域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之后进入电影界。那是意大利电影大师辈出的黄金年代,罗西的“师父们”个个都是日后意大利电影最荣耀的代表:1948年到1954年,罗西作为鲁基诺·维斯康蒂的助理导演,跟随他拍摄了《大地在波动》《小美人》和《情欲》三部影片;之后,他为鲁恰诺·艾麦做助理导演,参加了《八月的一个星期天》《永远如是的巴黎》和《重婚》的拍摄;然后是作为拉斐尔·马达拉佐的助理导演,参与拍摄了《折磨》和《弃儿》两部影片;之后,他跟随安东尼奥尼拍摄了影片《被征服的人》;以及为马里奥·莫尼切利的影片《禁忌》做助理导演。1952年,由于原来的导演阿列桑德里尼因故无法继续拍摄,罗西接替他完成了影片《红衫军》;1956年, 他与人合作编剧和导演了影片《狂才金》。

1951年,罗西作为编剧、副导演的电影《小美人》海报。

        至此,罗西为自己拍摄电影作了10年的准备。从各种不同风格的导演那里,罗西汲取各家所长,探索自己的电影语言。从严格意义上说,罗西并非坚决贯彻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浪潮的大师,在“新现实主义”宣言大行其道的年月里,他冷静地观察电影与现实之间的脉络关联。

        在新现实主义运动之后,意大利影坛开始了一种新的“社会调查片”的类型,往往根据社会新闻改编。当时,意大利有一批年轻人热衷于创作新闻报道短片,以接近“纪录片”的报道方式去呈现现实,在美学层面上十分接近曾经的“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一派。而另一分支中,“社会调查片”的体裁也不断发生变化和类型融合,比如帕索里尼,以一种“异端分子”的姿态,倾向使用戏剧化和隐喻手段去发挥他所认定的现实。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背景是,1950年代后期,意大利作为世界第七大工业国,北部工业城市逐步发达,南方农业生产地区却依然落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奇迹”光环下的罪恶与暴力,发酵出诸多发人深省的戏剧性事件。作为曾经“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子一代,20世纪50年代的罗西非常关注人们为“经济奇迹”所付出的代价,后来他改编的一系列取材真人真事的 “社会调查片”,形成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意大利政治电影的主流。

讲述那波利黑社会火拼事件的电影《挑战》。

        从1957年基于那波利黑社会火拼事件拍摄的第一部作品《挑战》开始,罗西此后电影创作的所有主题都未曾改变:取材真实事件,富有社会意识。从那时起,罗西就坚持不懈地用他的摄影机记录意大利现实社会中的黑暗、不公正和腐败,他的批判意识和严肃态度形成了意大利“政治电影”的主体,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也在世界电影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962年的影片《萨尔瓦多·朱利亚诺》,真正形成了罗西的个人风格。这部影片是根据西西里地区名声显赫的游击队抵抗组织领袖萨尔瓦多·朱利亚诺之死拍摄的。在影片中,罗西将个人的目光与历史与人物命运相交汇,他放弃了传统的情节剧叙事和新现实主义风格,转而进行了一场对主人公死亡的“社会调查”。他冷静的记录中包含着对朱利亚诺之死的悲悯,亦不动声色地描绘了看客们的冷漠。

1963年上映的电影《城市上空的魔掌》。

        延续同样的风格,1963年,影片《城市上空的魔掌》为罗西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影片讲述了那波利城一所房子倒塌而引发的对政治人物问责的故事。《城市上空的魔掌》仍然是一部鲜明的社会批判影片,除了思想上的批判性,罗西作为导演,也显示了他超凡的场面调度能力和对影像的控制能力。

1972年电影《马蒂事件》。

        1972年《马蒂事件》为罗西的电影生涯添了一份来自戛纳的荣耀。其中纪实性的电影语言被更具匠心的对话设置所代替,通过对一次神秘坠机事件相关当事人的跟踪,将政治家的心理刻画出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感。

《劫后余生》讲述的是集中营的生活。

        罗西的最后一部电影是1997年上映的《劫后余生》,这部讲述集中营生活的电影,比起他年轻时的尖锐,显得更为厚重和深沉。主人公普里莫在他归乡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忧郁的好友、精明的希腊人、风流的女护士、恐慌的犹太女人、下跪的德国军官,这些人都为战争所伤。而影片结尾,普里莫坐在自己的桌子前表情平静地享用早餐,他回忆起在集中营的生活,感慨道,“可能为一块面包大打出手,为一个回答而丧命。想想吧,它们确实发生过。”是一种令人唏嘘的、刻骨的云淡风轻。

        马丁·斯科塞斯曾评价罗西“就像一场抵达一切污秽之物的风暴,他的伟大作品伴随我成长,滋养和丰富了我自己的影像世界。”

        退休后,罗西曾在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谈到,“我总是被一种紧迫感驱使着做那种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现实的电影,现实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犯罪,这些都是密切联系的,”罗西说,“而在今天,这些变得更糟、更令人担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