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黑户”武志成43年无户口身份证:社保医保都没有

澎湃新闻记者 孙丹
2015-01-12 19:0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武志成近照。

        “别人开玩笑叫我‘中国黑人’,没有户口可不就是‘黑户’么?”

        家住北京通州区宋庄镇白庙村村民武志成,今年62岁,已经过了43年没有身份证和户口的生活。

        武志成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自1972年为工作转户口起,自己就从行政意义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虽然多年来奔波在单位、政府等相关部门,但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哪儿也去不了,现在干什么都要身份证。因为没有户口和身份证,我什么权利也没有。”武志成说,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好,较重的糖尿病严重影响了视力,“我也没有医保,看病也不方便。”

宋庄派出所开具的两个证明结果,分别为无迁移记录和已迁移,令武志成非常迷惑。

两个“武志维”

        1972年,武志成在北京市装配公司(后更名为住宅建筑总公司第五分公司)上班。其时,他的户口本应由北京市宋庄镇白庙村迁移至公司集体户口,但当时他并未对此事上心。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开始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武志成才发现:出事了。

        由于当时单位的集体户口上没有武志成的名字,所以身份证无法办理。更奇怪的是,集体户口上却出现了其弟武志维的名字。武志维的户口一直落在宋庄镇,也就是说,那时出现了两个武志维的户口。

        “我弟弟没在装配公司上班,怎么会有他的名字?”武志成当时就去找了单位保卫科科长反映问题,单位当时有资格给员工落户,“可两任科长都没法解决。”

        “第二任科长还让我写个申请,把弟弟的名字当成我的曾用名。我没答应,这怎么行,第一(信息)是假的,第二将来出问题还得我承担责任。而且在伦理上也说不过去,怎么能和弟弟用一个名呢?”在武志成的坚持下,单位保卫科答应一定办好户口问题。

        然而,武志成在几年间十几次找保卫科解决问题,问题依然存在。

        “原来还说回宋庄帮我办,也没办成。后来就一直说,没时间,再等等。拖到零几年也没办下来。当时希望单位办不办都出个证明,可也没出。”

        武志成觉得靠一人之力实在找不着解决的门路,于是在2004年,花了2500元请来律师帮忙。“不过当时不能立案。请律师一方面可以作为第三方,证明我找过单位和相关部门;另一方面也能帮自己去问问跑跑。”

        没想到,律师也扑了个空。

        “当时自己走投无路,看电视节目里提到工会这个机构,感觉他们能帮我,于是找到北京市总工会。”武志成至今还能清楚记得,那时北京市总工会接待自己的人的姓名和模样。

        “总工会打过电话来家里,让我找单位分公司工会的人,可分公司工会电话联系不上,总工会后来也没消息了。”

        武志成越来越失望,不过他也表示理解,“说实话,这个问题靠工会里的个人是没能力解决的,毕竟专职人员也没法办下来。接待人员和我说,要不你再找找,也没说能找谁。”

宋庄派出所开具证明有武志成此人。
武志成工作的人事档案中确实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武志维”变“武志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眼看着单位解决不了户口问题,武志成只好找到北京市宋庄派出所和朝阳区团结湖派出所。

        “那几年,穿插着几个地方跑,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武志成告诉澎湃新闻,在跑部门的过程中,心中的疑问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深了。“因为北京这边查户口资料时,不让我看电脑。我找人重新查过,发现户口登记上名字是我弟弟的,但照片头像不是,我总不会认错自己弟弟啊。”

        对于武志成提出的质疑,宋庄派出所和团结湖派出所都没有给出答复。

        “八九十年代还能查到叔叔的名字,后来公司集体户口上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武志成的儿子小武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解,“没有叔叔的名字了,等于我父亲的户口就完全没有了。大概到零几年时,发现公司集体户口有一个叫‘武志为’的人,和叔叔名字差一个字,而且除了身份证最后四位数和我叔叔的不一样,前面数字完全一样。”

        小武称,自己曾帮父亲查过最初资料,也就是户口底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市户籍登记用的是卡片,而在武志成的卡片上写着“寄宿”户口。“按说可能是因为工作关系,所以户口已迁出宋庄了,但他人还是住在宋庄的。不过这个底档只相当于人口普查的信息。”

        与此同时,在武志成的工作人事档案中,名字并没有错,包括工作证等都很正常。

        “因为之前发工资都是正常的,那时户口和身份证作用不大,不知道具体问题是什么。一直到后来,户口和身份证要对接时,就发现麻烦大了。”小武告诉澎湃新闻。

        为了追查问题本源,得弄清楚户口究竟有没有迁移宋庄。然而,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

        “2012年8月去宋庄派出所查时说,未找到迁移记录。可2013年4月再去查,就成了1972年已迁移。”武志成对此非常不解,“前一次还查了电脑才开的证明,后一次查都不查直接写的。我怀疑他们讨论过我这个事情。”

        以下为宋庄派出所开具的两次不同结果的迁移证明:2012年8月30日,证明信中写道,“我所1972年档案中有此人(武志成)户籍,查询1980年代档案中未查找到此人,也未找到该人迁出相关记录,经市局2012年8月30日口卡查询,除出生日期外,其他内容都相符,口卡查询结果为无迁移记录。”

        而2014年3月11日的证明信显示,“本人(武志成)的户口于1972年以前已迁出宋庄派出所”。

        两个证明结果令武志成非常迷惑。

        2014年初,无奈之下,武志成分别找到北京市政府信访办公室和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

        信访办让武志成去国资委问问。国资委帮其与原单位(住宅建筑总公司)打好招呼,武志成在2014年4月底又回到原单位开具了工作证明。

        到此为止,单位这条线所能做的证明也就到此为止。

        随后,在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王警官接待了武志成,并让武写了一份情况说明。

        “他说商量个解决方案,让我过些天再来。等我再去时,他就推了,和开始的态度不一样,让我找朝阳分局。”武志成对于这个转变有些摸不着头脑,“我说没办着才找到这儿,如果你这里办不了就给我开个证明,我去找公安部。他不但不写还对我说,你找谁也要经我手办。这事儿说得挺僵。”

2004年武志成找律师的合同

没有身份证曾被巡逻队扣

        “1986年,因为没有身份证办不了月票,只能骑车上班,一百多里地,刮风下雨的,实在坚持不了,只能不做了。”武志成告诉澎湃新闻,由于没有户口和身份证,自己几乎什么都不能做,哪里都去不了。

        “刚有身份证那会儿,查得特别严。在上班路上,我还给巡逻队员扣过,当时费了挺大劲解释,还好有一起上班的同伴帮我说,最后才让我走。”说起过往,武志成现在仍心有余悸,“心里挺害怕的,老是被人盯着,还没法解释。”

        辞职后,家中缺了一份收入,只能靠妻子承包的一片果树和做些小买卖维生。

        “有些人会用异样眼光看我,还取笑我是‘中国黑人’。”武志成自嘲地聊起自己的“外号”。

        “父亲精神上受影响挺大。平时我和父亲聊天,很多问题也没法细问,只能间接了解一下。他容易激动,现在身体状况也不好。没有户口和身份证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小武说起父亲,难免有些担心,“自责、自卑的心理可能都有。平时开玩笑也就罢了,但一个正常人这么长时间没户口、身份证,出不了门,没有社保医保,肯定很难过。”

        小武告诉澎湃新闻,村里已开了证明,证明父亲是这里的人,按理可以回村里落户,“这是公安部门的义务和责任。”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王秋瑞律师表示,对这个事情能给出说法的,还是公安机关,只有他们是管理机关,“能证明本人出生在这个地方,一直在这里生活的话,没道理不给他进行户口登记,只是登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如果查出有‘顶替’问题,也应该按照公安机关的户口登记制度追究责任。这两个工作都只能找公安部门,其他部门解决不了。不仅解决不了,连基本事实情况都没法了解。还是只能求助公安部门。”

        2015年1月12日,澎湃新闻联系北京市宋庄派出所咨询关于武志成的问题时,接待人员称,“不清楚这个事情。这个我们不方便透露,我们不了解这个事。”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则对澎湃新闻表示,“电话里不能查,户口这个事儿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几十年了都办不下来户口,也没具体给我说需要怎么着,你说怎么办?”现在,武志成很茫然,自己究竟该如何才能恢复正常“身份”、正常生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