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纽约客》上的孙中山:“民生主义”到底是不是抄自美国牙医

柴妞
2015-01-15 12:0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姜文的《一步之遥》里有个马走日,为了花国总统完颜英,打了一个叫钟仨儿的发小,事后吐露自己讨厌钟仨儿见谁抄谁。有人看电影爱猜谜,硬说钟仨儿是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爱引用的毛病,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也曾被美国人津津乐道。

        1942年的纽约,有头面的政客和财阀们出入数不清的午餐会与晚宴,为烽火连年的中国募集善款。中美外交活动的政治舞台中心,除了罗斯福总统、《时代》周刊的主编卢斯、女作家赛珍珠,还有一个槽头肉像沙皮狗般层叠的胖子。这个胖子是何许人也,一开始谁也弄不清楚。时尚的《哈泼氏》杂志嫌他刻板土气,眼镜片酒瓶底一样厚,激进的《政治学季刊》形容他胖得走不动路。《纽约客》很敏感,发现此人并不简单,像一只年幼的猫头鹰,貌似天真萌动,实际非常警觉。

        他叫莫里斯·威廉姆(Maurice William,1881-1973),是纽约城里的牙医,《纽约客》称他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人”。

        莫里斯到底做过什么?他1881年生在乌克兰,8岁同父母移民到纽约,16岁加入了社会劳工党在布鲁克林的分支,之后,一直小心谨慎地做着牙医。人到中年,他突然厌倦了革命的空谈与陈词滥调,重读马克思,耗时八个月,写了一本《历史的社会解读》(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四百页笔记仿佛是写给旧情人的分手信,笨拙倒也足够坦率,娓娓诉说自己为何要同过去信仰的主义恩断义绝。1920年7月,莫里斯自费印制了两千册。小书很不起眼,总共卖掉了零星几本。它没有引发任何像样的反驳,美国社会主义者们根本懒得与莫里斯争论。遭到如此轻视,这一年,莫里斯退出了社会劳工党。

        原本,大学图书馆落满灰尘的社会经济类书架,是莫里斯这本笔记最好的归宿。可1923年的中国,某人某天不知为何,致电分销公司美国新闻社,订走了40本《历史的社会解读》。其中有一本,真的就到了广州的帅府大本营。

        按梁启超的说法,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以孙中山为最先。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开始了一周一次的“三民主义”演讲。他像钟表一般准时地讲了12周,结束了“民族”与“民权”部分的内容,之后突然像是有了变故,等了三个月,才接上最后一部分“民生”的讲座。

        8月3日,是民生主义第一讲。孙中山不仅暗示“梳西利甚”(社会主义)内部纷争,“有五十七种,研究不知那一种才是的确”,又明确提及,“近来美国有一位马克思的信徒威廉氏,深究马克思的主义,见得自己同门互相纷争……这位美国学者的最近发明,适与吾党主义若合符节。”(《三民主义》,北新书局,1927年)

        因为若合符节,孙中山拿来便用,用了也很坦诚,自己的“民生主义”,确实有一部分是美国牙医“威廉氏”的发明。反正,讲“梳西利甚”或讲“民生”,在中国与在美国,国情不同,意义也不同。

        孙中山去世前,许多人因为他的名气而走到一起。政客也好,反对北方军阀的南方人也好,共和派力量也好,本没有人关心他的主义。大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所谓“梳西利甚”,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现在改讲“民生”,事关生计,离“梳西利甚”大概也远不到哪里去。对于中国人来说,“民生主义”既没有调转方向,也没有改变性质,只当是政治家言语多变,不用太较真。没有人会认为,中国的命运会因为一个美国的牙科大夫而改变。

        莫里斯·威廉姆医生的人生,却和从前大不一样。在惜字如金的《纽约客》杂志上,他圆滚滚的身体占了满满六页纸的篇幅。驻美大使王正廷邀他加入国民党,蒋介石为他颁发采玉勋章。在他牙科诊所的漱口池上方,紧挨着寒光逼人的钻头,还有一幅孙科送的孙中山丝绣像。1931年,威廉姆医生出版了人生的第二本书,不再孤独地自负盈亏,出版公司客气邀请,报纸杂志洋溢推荐。

        这本《孙逸仙与共产主义》(Sun Yat-sen Versus Communism)的意思一分为三。起初,还未邂逅威廉姆医生的孙逸仙,信的是“梳西利甚”,后来有了一部奇书《历史的社会解读》,再后来双剑合璧,孙先生的“梳西利甚”便完全调转了方向。小书很薄,统共200页,威廉姆氏到底把一件事说了明白,中国的孙先生实在借用了不少自己的说法。抄来抄去,便有了奇妙的行文,《三民主义》里从英文译到中文的那一部分,如今又被粗体加重地再译了回去。

        今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的莫里斯·威廉姆档案里,依然保留了许多当年往来的信件。1928年9月,英译版《三民主义》的编辑L.T.陈先生,从北京写信给莫里斯的出版商:“威廉姆医生书中提到,我从孙先生的一位私人朋友那儿得知,孙先生曾对《历史的社会解读》手不释卷。我所言并不准确。去年一月我便第一时间通知了出版商,让他们在新版中校正。望公众和威廉姆教授可以原谅我粗心的转述。”

1932年3月,威廉姆写给宋庆龄的信。

        在另一封1932年写给宋庆龄女士的信中,威廉姆格外解释了自己的立场,为孙中山能够重提《历史的社会解读》而“感到无上光荣”。时间过去太久,这两封信,一半以上的字迹已无法辨认,L.T.陈先生是谁也无人考证。他否定自己说过的话,怕自己的闲话被人曲折放大。孙中山先生到底抄没抄美国牙医的“梳西利甚”,这其中情绪的微妙,让人遐想联翩。

        纽约牙科大夫颇有喜感的人生经历,当然不是1940年代美国各大媒体采写的真正目的。1942年,美国批准了对华五亿美元的贷款,签了《中美互助协定》,正式扶植国民党政权。至此,孙中山的继承人蒋介石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已露过六七回面。在这样一个民国三十一年的大形势之下,《纽约客》让“可能改写了现代亚洲历史”的威廉姆医生隆重出场。

        彼时远东这一块乱哄哄的土地上,中国命悬一线。美国应该成为中国的朋友,帮蒋介石一把。孙中山受人爱戴,是近代中国的先知。可美国人还隐约记得,孙先生的《三民主义》是用来革命的。也是同一位孙先生,早早与阿道夫·越飞联合声明,算是与苏联结了盟。后来共产国际的鲍罗廷,又成了他身边最重要的人。时至今日,如果要放大孙先生的一己之力,那么,他最好别是个布尔什维克。倘若他是中国的列宁,倘若中国真成了苏联这只风筝的尾巴,他建立的国民党为什么要被美国人支持呢?

1942年8月,《纽约客》在人物专访中为莫里斯·威廉姆画的肖像。

        莫里斯·威廉姆医生原本对中国一无所知。他白天替病人拔牙,晚上给“梳西利甚”挑错。自打被孙中山先生临幸,威廉姆医生对中国便有了莫名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孙逸仙集团”的负责人,他像个媒婆一样,确保中国和美国能爱得长久,不仅常常要与纽约的中国名流共饮,还得学着用筷子吃宫保鸡丁。

        威廉姆全身心的投入“中国”这项新的事业。他与哲学家杜威与驻美大使胡适,长久热切地书信往来。因为有医科生的基本背景,又理所当然地做了美国医药援华会募资委的主席。1930年代中期,威廉姆和爱因斯坦通信,商讨在上海设立避难所,安置德国犹太难民的可能。为了确保犹太人来沪能安稳就业,他在信中和爱因斯坦保证:“许多与我们一样想法的人,得知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对我如此友善,都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亲自去中国跑一趟。”可惜,一直到国共内战开始,上海之旅也未能成行,有着一颗“中国心”的威廉姆医生,始终没办法弄清楚,真正地道的小笼吃起来到底什么味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