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理巍山古城,彬彬有礼的南诏国发祥地

阮仪三
2015-01-16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1月3日凌晨,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拱辰楼,在一场大火中成为废墟。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2009年曾经去巍山古城实地踏察,并领衔为该城制定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该规划获得了上海市的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阮仪三先生表示,明代拱辰楼焚烧殆尽,甚为可惜,这座古城不太为人知晓,他特著文以告读者,也寄古建遭毁之殇。

2014年1月5日,云南大理巍山古城,经历大火后的拱辰楼二楼仅仅剩下几根已成焦炭的木柱子。 澎湃新闻记者 程艺辉 图

烧毁前的巍山古城拱辰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阮仪三供图。

       云南省大理市的巍山县,是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城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行政设置属滇国,在唐代为南诏国,与唐朝相始终,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和故都,宋以后直至清改称蒙化,1956年始有巍山彝族自治县,这里居住了汉、彝、回、白、苗、傈僳等23个民族。

        7月25日这天是彝族祭祖的节日,全国四十万彝族都派代表来参加庆典,我也应邀欣逢其盛,全城彩旗翻舞,穿戴民族服饰的女子一群群地簇拥在街头,白天、夜晚广场上篝火旁围起了圆圈,拉着手唱歌跳舞,当地叫踏歌,也叫打歌,不分年龄、不分男女,热情地投入,舞蹈动作有的富有变化,外来的游客只能乱蹦,当地彝民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一举手一投足充溢着天然的野味,歌唱是男女对歌,可惜都听不明白。打歌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彝族民间喜闻乐见的自娱性的集体舞蹈,所谓“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无论婚丧嫁娶、上梁竖柱、吉庆佳节、山林庙会,彝家人都要举行打歌。

        巍山城东南10公里的巍宝山建有彝族土主庙,供奉彝族在唐时建立南诏国的十三个彝王祖先的庙堂,下午举行彝王祖庙的开光大典,这些王像都是用青铜铸成唐代服饰像。建筑顺山坡而筑,前有门厅两廊,大殿居中,左右两配殿成廊庑,新建是仿唐形制,但构件显得纤细而不够雄壮,地方风格不够鲜明,这是当今新建筑的一大弊病,有钱了能百废俱兴、大兴土木,但缺乏高手的参予,就像是踢足球缺乏临门一脚。

巍山古城鸟瞰,阮仪三供图。

        巍山是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一直未有来过,小城不大约2平方公里,方城十字,有中心钟鼓楼,殿内外供桌上放着三牲,是猪头、羊头和全鸡,水果、糕点插着柱香,彝民们都穿着民族盛装,际时奏起古乐,鸣放鞭炮,恭读祭文。祭典礼成后山民们就自发地歌舞,傍晚是盛大的宴会,主客都席地而坐,大庙内外地上满铺翠绿的松针,茶饭就放在地上,每圈八个大碗有百余桌之多,杯碗交晃祝酒邀歌热闹非凡,看来少数民族不像汉族那样铺张,没有大盘大碗,也没有冷盆、热炒和全鸡全鸭,只图个热闹和吃个酒足饭饱,很是实在。

        而我们汉族不祭祖了,北京故宫前的祖庙也改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管理皇帝家族事宜的宗人府,老建筑仍在,也改成了文化馆。想起来汉民族应该感到惭愧,邻国韩国的宗庙和祭典礼仪还是世界遗产。少数民族有强烈的维护自己民族传统的意识,而汉族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于是造成文化传统的缺失,这一块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地丢失了。

        巍山历史上是座马帮小城,直至今在巍山山间小路上,在城里马路上,马车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巍山是滇马的主要产地,滇马“质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径,虽数十里不知喘汗”,自古以来巍山几乎户户养马,而茶马古道都是用的巍山出产的滇马,小城围绕着马帮而展开,原来城里有许多马旅店、寄马店、马具店以及制革、铁器、木器的作坊。城里马道都铺有石板,店铺集中的地方就成了街场,形成集市。马帮装出去的是茶叶,带回的又是各地特产。除了巍山的马帮以外还有远从西藏、四川及省内各地来的,在每年的春茶前后,上万匹骡马经过这里,使巍山成为一座马帮城市。

巍山古城星拱楼(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阮仪三供图

        巍山城里十字街道的老房已经初步整修,尚有一些大宅,多为云南地方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样式,大多是清末民国初年的遗建,城里留有几处大型书院、文庙及寺庙,其中等觉寺保留了明代式样,寺门前遗存东西砖砌密檐方塔,是明代以前的式样,可惜的是一座完好,一座只剩半截,一座塔顶上放了一个混凝土水箱,当作废物利用了,真是可悲。全城中心区域尚没有被现代建筑占据,传统建筑还占多数,还基本保持了历史古城的风貌,这是难能可贵的了。

        巍山下属永建镇东莲花村是个回民聚居地,共住有964人,还是保存了原有的古镇风貌。回民注重清洁,古村内街巷非常整洁,不像中国其他农村满地垃圾,猪犬鸡鸭四处乱跑。登高四望,纵横的屋顶组成的合院,主脊起翘,两厢的山头做成圆兜顶,相间有致,富有韵律,有几处大宅建有绣楼或是望楼,四方亭顶,屋角舒展,高高耸起,窗格漏花,丰富了整个城镇的风貌。村中的清真寺规模较大,三层阁楼高踞平房之上,是全镇的视觉中心。

        原来,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驿站,也留下了规模较大的马帮旅店,有马圈料房,宽大的场院一侧是不同标准的客房。巷子里还有大商户的豪宅,在踏看古村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居民好客而彬彬有礼,儿童们见到我们这样的年老者都亲呼“爷爷”,去看院子时主人都热情让座,主动开门导引。

        我们到清真寺参观,一群回民们热情陪同,并盛情邀请到客房饮茶水、献茶点水果,一片真忱出自肺腑,让你心中原有的主与客、汉族与少数民族的隔阂完全冰消。据介绍云南是毒品泛滥区,村里原来毒品猖獗,许多青年人因吸毒而萎靡不振,自回民领袖借助阿訇传教礼拜,讲道教化,并动用教规劝说约束,吸毒人数急速下降,现在地方党组织和政府、清真寺合力教育取得卓越的成就,是意想不到的动力,这是党政和民族宗教融合和谐之音的切实体现。

2014年1月5日,云南大理巍山古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大院临路的商铺,刘家大院的售票员探出头来打探。  澎湃新闻记者 程艺辉 图


巍山刘家宅院,阮仪三供图

巍山柯家宅院,阮仪三供图

        巍山的民居临街面,常为一层或两层。二层者做有腰檐,楼层较低,屋顶铺筒瓦,两坡竖脊,主房顶脊出戗角,侧房山头有做成圆底兜头,涂成黑白相间脊栊颇有变化。楼窗外有木栅,前店后宅,也有二进院落的大宅,大宅多为云南常见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有的为了风水缘故,二院转向相连,说明朝向不太讲究。正院旁的小天井做得很随意,有的呈三角形,这里是小耳房或是楼梯间。这个小天井正是通风、采光之用,夏日坐正房或两厢廊檐下,大天井里日晒蒸腾而小天井里吹出穿堂的习习凉风,这里正是闲坐、品茗,也是妇女们做家务、绣花,蜡染扎布的好地方。合院屋前均有柱廊,门窗多雕花装饰,照壁墙头四角,白墙素墨染画,山水花卉,古诗摘句,充满了文化气息。

        见到有一家正房屏门雕花木隔屏上,在花格上雕有司马温公的家训,每个汉字突起,红漆沥金,精致完好,由此可见当年巍山小城文化沉淀之深厚。每家院子里有花坛,莳有四季花卉,云南气候温和,冬无酷寒夏无盛暑,多见的是茶花、腊梅、玉兰、桂花、香椽等,也有珍贵的兰花。城里有多家养兰花的专业户,都是名贵品种,每株价高数十万元以上,养花而成巨富,而养兰花是一种文化人的玩物。

        我看这些民居上的壁饰书画,笔法老练,书法有功底,可看出这些匠师均非等闲之辈。特别是一些最近修缮的新宅,以及许多民宅上的春联及丧家的挽联奠告都是字体工整或是运笔娴熟,可窥见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因为这个城市历史上多书院,私塾,崇文重教,读书育人世代相继,造就了一方水土。

        在城中我走过一处新办公楼群,大门洞中看见白墙上的壁画,眼睛为之一亮,走近一看却是县武装部的一幢现代办公楼,两端楼梯间留存着小窗白墙,墙壁留有了窗间墙,没有像一般现代楼房开满了玻璃窗,在这些白墙上,由当地工匠们按民居花饰格式及纹样,画满了墙画,把窗洞组织在一起,画得很有艺术品味,这幢现代建筑穿上了地方民族服饰。我觉得这是个大胆的创造,是值得传承的好经验。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上过去都做的不好,但又苦于没有办法,巍山县武装部的小楼可说是走了这一步,可能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但要我们去发掘,向民间学习。

        巍山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就等待人们来发现和开发利用,这里是红河的发源地。 红河流经中国进入缅甸、越南、老挝,有充分的水利资源,周围是崇山越岭,原始森林,有名的“鸟道雄关”,是侯鸟迁徙必经的山谷通道,每年春秋两季,千万只候鸟群飞翱翔,蔚为壮观,也是生物界的奇观,世界自然遗产组织在这里专设有观察站,潜藏着重要的旅游财富。

        巍山是彝族的发源地,也是最大的聚居地,每年的3月25日举行的祭祖大典是彝人大聚会、大交流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日子,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事件。当年南诏国在唐朝的生存,延续了254年传了十三代王,这是一个弱小的少数民族和强大的汉族的相处,是边远小国的地方政权和中央政权的和谐共荣,这里面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情节。而重要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民的共生共荣,是一段佳话,更是一段经典,并且流传至今。今天,世界上很不安宁,有人鼓吹文明冲突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世代仇恨,充斥着经济的压榨和武力的威迫。然而只有平息争端,以和为贵,才能有人民的安宁。

        中国今天提倡和谐社会,像巍山的多个民族的和谐相处、巍山的彝族、回族呈现出独特而又高尚的文化,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这个山城里面蕴含了极有价值的文化内涵。而这个城市的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保护这些载体就能留存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今天我们党中央提出要创建和谐社会,而巍山正是最具体、最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和谐的主题,体现了古人和今人们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和谐,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党政和宗教的和谐。巍山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高唱和谐赞歌之城。

(部分文字见于《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原题为《高唱和谐之歌的历史名城——巍山踏察》,澎湃新闻经授权发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