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最近什么最流行?做个农民种点菜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发自米兰
2015-01-17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居住在意大利米兰的斯维登•乔治先生在退休前是位机械师,退休后,他又找到了新的乐趣——在“城市农场”里做“农夫”。

斯维登•乔治在“城市农场”里查看种植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发自意大利米兰

        “城市农场”这几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纽约的屋顶花园到上海城郊的有机农场。不过借着2015年5月将举办世博会的东风,米兰的野心是要在全球的大型都市中成为“都市农业”的引领者。米兰世博会的主题就是“滋养地球,为生命加油”,在临近圣诞和新年假期的时候,米兰市政厅的办公室里,一帮年轻人仍在为一项即将在世博会期间签订的全球《都市农业政策公约》而加班。

        这份公约希望能囊括全球主要的超大和大型都市,将各自在可持续都市农业和食品安全政策上的先进经验提炼出来并推而广之。目前,已经有意向要签署公约的城市包括纽约、阿姆斯特丹、圣保罗、上海等。米兰市政厅对外关系办公室的Adama Faye对澎湃新闻说,现在全球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们不得不关注城市在食品和健康上的问题,为此,城市应该要联合起来有所作为,米兰希望,这份公约能成为米兰世博会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在米兰市区里行走,很难不注意到那些和形形色色的现代建筑共存的农场——或者叫做花园。在米兰未来的都市农业规划中,都市农场便是其中代表性的项目。

        在城市的西北,走过一段林荫路后,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绿地,乔治先生所耕种的花园就在这之中。冬天的园子虽然显得清冷,但乔治仍然和春夏一样,几乎每天都来这度过几个小时。他的园子只有小小的80平方米,种着自己喜欢吃的各种蔬果,如生菜和桃。

        “除了自己吃,我还会送一些给亲戚,当然,这个小园子种出来的东西还不足以满意一家人的需求,但是这是自己亲手栽培出来的,让我觉得很开心,也和自然更近了,过去我对农耕是一窍不通。”他说。

        乔治只是这个约120公顷的农场农夫中的一员,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都市农场”项目,这个由意大利一家名为“我们的意大利”公益机构管辖的农场被分割成小到60-80平方米的单元,每一位米兰市民都可以向他们提出申请,每年缴纳几十欧元的费用,便可以租赁一块小园子。

        西尔维奥•安德罗尼是整个农场的负责人,自14岁起,他便在这个农场做义工,在5年以前做了农场项目主任。

        安德罗尼回忆说,那时是1974年,农场刚成立的第2天,农场所在地原本只是荒地,经济飞速发展和城镇化引发的环境恶化问题在意大利开始受到关注,一批市民便向政府申请将这块荒地变为“都市农场”,从一开始就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农场提供给更多的市民来耕种。“原来人们觉得森林啊、绿地啊是在城市以外的东西,是落后的,而那时候开始人的想法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向往城市和森林、绿地共存,就像北欧那样。”他说。

        在此后的几十年,类似的都市农场在意大利各地发展起来。“原来参加的都是退休的人多,现在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安德罗尼说。

        在2012年,米兰市政府出台了一项促进都市农场发展的指南,这份指南鼓励城市的公私部门在有条件的空地兴办城市农场,“它不仅要鼓励老年人参与,也要鼓励学生、青年人、甚至定居米兰的外国人参与,让这些空地回归和完善城市生活。”

        根据米兰政府的统计,迄今为止,米兰的9个区中已经有7个区拥有大小不一、散落于城市各个角落的“都市农场”约400个。

        米兰主管城市绿化区的副市长琪娅拉•比斯孔蒂对澎湃新闻说,不要小看这些都市农场,除了环保的意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向居民提供了新鲜的蔬果,实现了城市的自给自足,“意大利人相信,从农场到餐桌,那些本地的食材才是最好的,这其中不仅仅包括商业化的农场,市民们亲手耕作的小农场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