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中心用三维模拟技术取代15万图纸,将推至全市重大工程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5-01-20 20:4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建造高楼大厦的方法正在上海悄然改变,不是“角尺加图纸”,而是利用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模拟出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实现对设计、土建、安装及材料使用等各方面的优化和调整。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月20日从上海市建委获悉,由于BIM技术具有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能明显提高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上海将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进该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等于15万余张图纸

        上海中心大厦体量庞大,工程信息海量复杂,图纸数量超过15万张,如果依靠传统的“角尺加图纸”建筑工程模式,将对这一“超级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巨大的挑战。

        2008年,项目尚处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在国内建筑行业无超高层项目案例可循的情况下,上海中心建设方决定将BIM引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使得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均得到有效控制。

        据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清介绍,当时设计人员主要是画图纸,施工单位习惯于按图施工,“BIM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建筑工程行业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一开始让很多参建单位很不适应,总有一些质疑甚至反对的声音。通过引导和坚持,实现了依靠BIM技术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

        利用BIM技术让各参建单位的工作状态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中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帮助了上海中心对项目成本、进度计划及质量的直观控制和管理。比如,大厦中用到的设备安装可以通过BIM技术模拟出运送的路径,巧妙避开楼层内的梁、柱等结构的影响。大厦内使用了很多钢构件,形状特别,相互之间又关系复杂,在图纸上看不明白的时候,施工人员也会提出:“直接用BIM看吧。”

上海中心大厦体量庞大,工程信息海量复杂,图纸数量超过15万张。寇聪 澎湃资料

找出“碰撞点”节约上亿元

        BIM这个功能强大的助手为上海中心大厦在设计、施工阶段助推把关。BIM高精确度的运算能力和高灵活度的参数化设计,帮助设计方实现了“上海中心”建筑创新性的旋转上升的外形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了复杂空间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的“碰撞点”数超过10万个,按单个碰撞点平均单价1000元左右计,保守估计可节约费用超过1亿元。

        此外,在施工中,BIM为总包上海建工集团相关单位和各主要分包单位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减少返工、节省材料。上海中心大厦的钢材使用超过10万吨,从上到下有8道巨型桁架层,其作用如同竹子的“竹节”,对结构稳定至关重要。每道桁架层由两层高的伸臂桁架、环带桁架和楼面桁架组成,单根构件重达100吨,钢板最厚14厘米,结构庞大,节点复杂,控制变形难度高,安装精度必须严格苛求。利用BIM的数据化技术,将预拼构件控制截面的实际测量坐标与提取的理论坐标进行比对,检验接口部位的实际间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数据超出规范要求时,可对超差部位进行整改,从而达到实体预拼装的效果。统计下来,钢结构的不必要浪费量不超过2吨。

        外幕墙安装运用BIM技术后,绘制加工图效率提升200%,加工图数据转化效率提升50%,复杂构件测量效率提高10%。不仅20000多块玻璃幕墙板块安装后没有一块返工外,还实现了全场仅需16个工人即可开展的快速安装。

        在室内装饰方面,利用BIM技术,将工厂制造的装饰构件运到现场拼装,先进的工业化理念提升了精准度、提高了效率,更降低了成本和损耗。“上海中心”办公部分内部空间装饰工业化率达到85%。同样的超高楼装饰工程,平均每平方米都超过1.2个工日,但上海中心还不到0.9个。

        据悉,上海中心大厦竣工后,通过BIM建立起来的建筑信息模型,还将延伸应用于大厦的物业和运营管理。通过BIM的数字模型,可以便捷地对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材料的参数信息进行查询,比如:这个设备最初由谁生产、谁安装、使用的材料及更换记录等,便于开展检修,及时解决突发故障。在灾害应急方面,上海中心大厦也将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提供给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以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

        葛清表示,上海中心大厦正在努力从建筑信息模型,逐步实现建筑信息制造(Building Information Manufacture)、直至建筑信息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建筑”。

今后市重大工程将全部采用该技术

        作为当前建筑业前瞻性技术之一,目前上海在轨道交通、周家嘴路隧道、北横通道中已开始使用BIM技术,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红波表示,上海BIM技术的发展当前主要问题是在政策环境和相关基础性技术的掌握和推广方面,如果不能突破,不仅制约上海的BIM技术发展,也会拖累上海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市建委已出台了关于推进BIM技术应用的相关文件和要求。市建委负责人1月20日介绍,到2016年底,上海将基本形成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标准和市场环境,主要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单位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

        从2017年起,全市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市重大工程,申报绿色建筑、市级及国家级优秀勘察设计、施工等奖项的工程,需实现设计、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前滩地区和黄浦江两岸等六大重点功能区域内的上述工程,要全面应用BIM技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