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IS扬言撕票日本人质,安倍“积极和平主义外交”砸自己脚?

澎湃新闻记者 喻生
2015-01-22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IS选择在此时公开这段视频,其时机引人注目。 CFP 图

        20日,正在中东地区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接到了一个坏消息:疑似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的武装人员放出一段视频,扬言要日本政府支付2亿美元的赎金,否则将杀死视频中的两个日本公民。为何IS会在此时对日本人下手?这将对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外交”产生何种影响?

安倍积极反恐引发“伊斯兰国”反弹

        IS选择在此时公开这段视频,其时机引人注目。事实上,这两名人质早已落入恐怖组织手中。根据日本《每日新闻》网站21日报道,被挟持的两人中,42岁的汤川遥菜是去年8月被拘禁的,而有可能是去寻找他的自由记者、47岁的后藤健二,也是早在去年11月就由叙利亚反政府组织传出了“被‘伊斯兰国’抓走”的消息。据共同社21日报道,疑似恐怖分子此后虽然曾向后藤的亲属索要过赎金,却并没有表示过要杀死人质。

        IS的威胁,其直接原因就是安倍首相提出加强对中东国家打击“伊斯兰国”的支持。此次访问期间,安倍在埃及表示将提供2亿美元的无偿资金援助,用于应对“伊斯兰国”威胁,在约旦,他再次表示了要在打击“伊斯兰国”方面提供协助。视频中的恐怖分子正是据此提出了2亿美元的赎金。     

安倍“积极和平主义”遭遇挫折

        其实,安倍此次高调访问中东、支持反恐的主要目标并不是“伊斯兰国”,引来这样的结果实在“冤枉”。不久前《查理周刊》事件爆发后,遭到恐怖袭击的法国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力挺”,声讨恐怖主义的声音迅速增强,安倍在此次访问中,表示出反恐的积极意愿,是希望借此获得欧洲国家的“好感”。今年正值二战胜利70周年,作为战争发动国之一的日本预料到,自身将面临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因此,安倍希望靠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反恐,塑造自身“和平主义”国家的形象,获得欧洲等国的同情和支持。在访问以色列期间,安倍还特意前往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凭吊,也是出于同一目的。

        安倍希望塑造日本“和平国家”形象本无可厚非,但积极追随美国反恐却又得罪了“伊斯兰国”。

        安倍上台后,提出“积极和平主义”,通过向海外派遣自卫队等举措,积极追随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这改变了日本一向以来只“出钱”不“出人”,躲在美国背后,不直接介入外界军事冲突的传统,在日本引起广泛争议。不过在安倍看来,这与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一脉相承,都是为了让日本成为能出兵海外的“正常国家”。在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讨论中,日本在野党一直担心,如果日本积极参与国际争端,海外的日本国民将成为恐怖主义的牺牲品,但安倍一直表示“日本不可能被卷入战争”、“反而能形成威慑力,防止对日本发起战争的企图”。此次的事件,无疑是对安倍该政策的重大打击。

安倍料想不会“回头”

        面对“伊斯兰国”将在72小时内将两人“撕票”的威胁,安倍中断了原有的中东访问日程,提前回国商议对策。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在21日东京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强烈呼吁“伊斯兰国”释放人质,并通过国际社会及媒体宣传,日本对中东的金援是“非军事性的人道支援”。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还希望借助约旦等亲日国家的力量,营救两名人质。不过,共同社认为,日本政府在剩下的时间内能做的很有限。另一方面,安倍已明确表示,不会向“伊斯兰国”低头,支付赎金。由于“伊斯兰国”组织之前曾在未得到赎金的情况下,杀害过美英两国人质,此次落入其手中的日本人质的命运也是凶多吉少。

        分析认为,安倍此次高调介入中东反恐事务,虽然有情可原,但考虑不够周详。美国《时代》杂志网站指出,尽管安倍上台后大力扩张军备,但日本并不具备在叙利亚进行军事行动的能力,无法武力解救人质。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国家利益、教派冲突、恐怖主义等多重问题交织,即便是多年经营的美国也焦头烂额,而缺乏军事实力后盾的日本匆忙介入其中,很容易造成现在的这种结果。这也反映出安倍外交不够成熟的一面。

        人质事件爆发后,日本国内对于安倍“积极和平主义”、“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政策的反对声音料将再次凸显,但这一切看来很难令安倍“回头”。《日本经济新闻》以《“伊斯兰国”冲击安倍中东外交》为题,报道日本政府原本准备在26日举行的例行国会上,提出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法案,使自卫队可以随时出兵海外,但人质事件可能对自民党内部协调和国会论战产生影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