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48名人大代表联名建议设立备灾医院,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澎湃新闻记者 李燕
2015-01-24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4年11月30日,上海,医生正在示范如何操作心肺复苏抢救。 杨一 澎湃资料

        为更好应对类似外滩拥挤踩踏的事件,上海市人大浦东两个代表组48名人大代表联合提出书面建议,在上海市范围内设立若干备灾医院。

        1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这份书面意见看到,上海应接轨国际特大型城市紧急医疗体系及标准,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备灾医院”体系,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后方指定紧急医疗救援处置机构。

        代表们建议,首批在浦东、浦西各设立一家备灾医院。按急需先上的原则,该“备灾医院”可设在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内。备灾医院应配备先进的抢救及生命支持设施、设备、药品及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其卫生应急病区需定期维护,空置期间可作为卫生应急演练和紧急医疗培训基地。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则表示,应尽快制定“备灾医院”相关配置标准。为应不时之需,“备灾医院”常规设置100-200张卫生应急床位,并配套相应的检验、影像、麻醉、手术室等设施。

        刘中民还建议,“备灾医院”要尽快设立专门的紧急医疗培训基地,借鉴国际特大型城市急诊急救、灾难救护相关的培训课程、培训目标、教学要求,整合一套符合上海实际的硬件配置方案、灾难急救技能和人员培训计划。

        他表示,紧急医疗培训基地应面向专业医疗救援人员,强化灾难救援技能;面向职业医疗工作人员,培训高级灾难救援技能;面向社会安全保障人员(消防员、人民警察等)及志愿者,培训灾难救援技能;面向一般民众,普及灾难自救技能。

        上海市人大代表、律师吴坚认为,备灾医院要能在10分钟内,做好接受各级各类创伤患者的紧急医疗准备。

        吴坚表示,作为辅助,在“备灾医院”服务半径内尽早部署志愿者网络建设。借鉴浦东新区东方医院的相关经验,“备灾医院”可通过紧急医疗培训基地、公益活动、医院网站及微信平台招募有志于急救公益事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资格审核后成为志愿者,接受“备灾医院”组织的相关急救培训课程,并统一颁发的相关急救证书,作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辅助力量。

        根据吴坚和刘中民等代表的书面意见,设立“备灾医院”的设备、设施、药品、培训基地、日常维护等相关投资费用,建议纳入市财政统筹拨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