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熏肉致霾”真相调查:四川达州PM2.5是钢铁味非腊肉味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发自四川达州
2015-02-03 06:3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5年1月20日20时全国AQI倒数十名。
2015年1月,老人说达钢附近灰尘很大,只能用塑料袋遮住头。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图
        1月24日中午1时,从达州城北的凤凰山上俯视,四川达州城如同沉浸在雾气升腾的澡堂里。国家环保部的实时数据显示,达州AQI为343,PM2.5为270,均属严重污染。

        达州大力整治熏腊肉半个月后,主城区已闻不见腊肉味,但空气污染依旧严重。

        1月4日,达州当地媒体刊发一条熏腊肉系雾霾主因的报道,经网络发酵,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川东小城置于舆论风口。有网友感慨,每座城市的PM2.5都有自己的味道,而达州是腊肉味。

达州钢铁远景。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图

        舆论喧嚣却遮蔽了两个本质问题:为何默默无闻的达州突然晋身“污染重镇”?空气污染的主因又是什么?

        一个背景不可回避。2015年1月1日起,达州开始根据2012年通过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外发布AQI(空气质量指数)与PM2.5(细颗粒物)数据。犹如一面照妖镜,新标准将这些多年来饱受污染侵害、又未被纳入新标准评价体系的城市,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实地走访、比对多项监测数据发现,在熏腊肉的烟尘背后,一家高能耗、高污染的重点企业——达州钢铁集团(下称达钢)隐藏其中,被普遍认为是达州大气污染的元凶。

        达钢扎根达州已有50多年历史,每年数亿的税收贡献占达州全市财政三分之一。但其经年累月的污染,也成为从上至市委书记、下至普通市民的一块“心病”。

        如果说每座城市的PM2.5都有自己的味道,那么达州肯定不是腊肉味,而是钢铁味。

新环境标准下暴露的达州环境

        “熏腊肉”一说最早源于《达州晚报》。1月4日,《达州晚报》刊发一条标题为副标题为“环保部门排查污染源头,市民熏腊肉是主因”的报道,后经多家网站转载。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环保部发布的检测数据发现,1月1日达州为重度污染,1月2日污染继续加重,当晚8时的AQI飙升至471,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为严重污染级别。而同一时刻, PM2.5更是飙升至526(所有监测点1小时的平均值),监测图标被描黑,这意味着监测数据已爆表(即超过常规空气质量指数表格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1日,达州开始执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形式从空气污染指数(API)时代迈入空气质量指数(AQI)时代,其最大的亮点是,新增了包括PM2.5在内的3项监测内容。

        2014年12月30日,环保部发布消息,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436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将实时公布监测数据。达州位列338个城市之中。

        公开数据显示,在发布新标准的数据之前,达州市环保局对外发布的空气质量多为优或良。达州环保局办公室的一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此前对颗粒物的监测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因其浓度相对较低,因此所得到的监测数据较为理想。

        达州市环保局法宣科科长张毅告诉澎湃新闻,为了应对相对严苛的新标准,达州许多工地从2014年12月底就被要求停工,“那几天所有执法人员天天在外巡查”。

        新标准俨然一面“照妖镜”,将藏匿多年的环境痼疾暴露无遗。新标准监测数据发布的第二天,达州PM2.5就已爆表。

        1月3日,达州市、区环保部门联合排查污染源。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达州环保局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饶兵做出分析,空气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周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中的烟尘粉尘,二是道路运输、建筑施工扬尘,三是进入冬季后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难以稀释、扩散和降解。饶兵随后补充,“加之现在正值熏腊肉季节,广大市民不规范熏制腊肉,加重了空气质量的污染”。

        然而,对于外界热传的“达州认定熏腊肉导致雾霾”的说法,达州环保局始终保持沉默。该局副局长饶兵回复澎湃新闻记者称,自己接受过本地电视台采访几次,“从未说过熏腊肉是导致雾霾主因”,此外再未就此事接受过采访,主因一说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对于为何不选择辟谣,饶兵解释说,“往往越解释越说不清”。

用铁锤打碎熏制灶台

        数据爆表让达州环保部门“如坐针毡”。“那几天我们成了‘舌尖上的环保局’,人人都在谈论,连睡觉都睡不着”,达州环保局污防科一位负责人说。

        在舆论的压力下,达州环保联合城管等多部门开始整治违规熏制腊肉现象,关闭了多家腊肉熏制工厂。在当地电视台的节目中,执法人员用铁锤打碎了一些居民私自搭建的熏制灶台。

        为此,达州专门规划了8个腊肉集中熏制点,但因为位置偏僻,加之需要收费,人迹寥寥。前述污防科负责人坦言,这项工作遭到了许多市民反对,经常被辱骂,甚至在一次劝解过程中,一位执法人员与市民发生冲突,手指被掰断。

        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位负责人指着环保局对面的一栋冒烟楼层,称又有人在熏腊肉,并当面给达州城管局一位负责人打电话,协调查处。

        1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在达州市区走访,已见不到私自搭建的熏制点,也未见往年随处可见的公开售卖的柏丫等熏制材料。整治行动赶走了腊肉味,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达州空气污染的现实。

        截至1月29日,达州1月份重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气达18天,其中严重污染3天。无计可施的环保部门,只能求助人工降雨。环保部数据显示,1月6日和1月7日,达州空气质量为良,这期间达州实施了人工降雨。

        但雨过天晴,AQI又开始爬升,一直维持重度污染上下。

        前述达州环保局办公室官员分析,熏腊肉会推高PM2.5,但影响并不大。达州空气污染与城市人口、机动车辆,以及四面环山、空气流通不畅的地理环境有关。

从官方到民间的一块“心病”

        达州环保局多位官员告诉澎湃新闻,雾霾天气是包括熏腊肉在内的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至于各项因素所占比例,需要对污染物进行源解析。由于达州尚不具备这样的硬件条件,因此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不过, 该局污防科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主要原因还是工业污染”。在达州,重点工业企业即是达钢——这家临近主城区最大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际上,达钢对达州的空气影响,早已是从官方到民间的一块“心病”。

        公开信息显示,达钢占地面积近2000亩,现有员工7000多人,年产生铁350万吨。达钢排放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三项污染物,均是AQI参考的主要指标,烟尘为PM2.5的主要监测对象。

        达钢始建于1958年,正是中国“大炼钢铁”的时代,达钢是达州第一个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最红火时税收贡献占达州全市财政收入的50%以上。多年前,达州人曾以进达钢工作为荣,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延伸,其污染问题也日益引发不满。

        1月2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达州西外片区的达钢园区。这里毗邻州河,附近不乏楼盘和商业区,巨大的烟囱吐着白色的烟雾,缓缓升腾到空中,逐渐散开,与灰色的天空连城一片。数据显示,达钢片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比周边其他区域差。

        目前,达州共有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其中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市环境监测站、市政中心、达县机关宾馆和凤凰小区,均已并入环保部监测网络。

        紧邻达钢的为市政中心监测点。5个监测点的多日数据显示,市政中心监测点的AQI和PM2.5普遍高于其他监测点,且呈现出晚上高于白天的走势。而此前,有村民质疑达钢存在偷排,“白天冒出来的是白烟,晚上有时候就变成了黄色,还有蓝色的火从烟囱喷出来。”

        1月25日下午2时,澎湃新闻记者在达钢西门附近观察,当时,市政中心监测点的PM2.5为203,其余4个点的PM2.5均在200以下;1月26日凌晨0时,记者再次来到同一位置,明显感到有刺鼻的气味,达钢园区一个烟囱喷出蓝色火焰。此时,市政中心监测点的PM2.5为291,同样高于其他四个监测点。

        数据还显示,在1月2日晚8时PM2.5爆表时,5个监测点中,市政中心监测点的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8小时均值,都高于其他四个监测点。其中,PM2.5高达685、PM10高达917。

        在达钢工业园区对面的临江村,巨大的轰鸣声包围着村庄。一位村民说,早在几年前污染更严重,“每天都像放炮一样”。如今烟尘依然很大,“洗过的衣服都不敢挂外面,晾干了又得重洗。”由于有亲属在达钢上班,他不愿意暴露姓名。

        “它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每年投诉最多。”张毅告诉澎湃新闻,去年达钢因违法排污,有一次被罚7万元。

达钢排污曾被环保部点名

        达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为了节约净化设备成本,晚上存在过偷排。不过,达钢集团董事长王怀云在电话中婉拒了澎湃新闻的采访,达州环保局多位工作人员也对此予以否认,“我们去检查的时候,它排放的都是达标的”。

        2010年5月,环保部公布了一批在城市污水处理、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和企业名单,达钢位列其中。

        另据《达州晚报》报道,2014年4月17日,达州环保世纪行采访组在通达州西外镇阁溪桥附近发现,达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等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滚滚黄烟冲天而起,整个厂区笼罩在一片烟雾中”。

        达州环保局亦承认,达钢附近的空气与市民期待值仍有差距。张毅告诉澎湃新闻,达标排放并不等于完全没有污染,环保部门只能对其偷排、超排行为进行处理。

        “没有别的办法,除非搬迁。”张毅说。

        事实上,有关达钢搬迁的呼声由来已久,周边村民告诉澎湃新闻,“几十年前就说要搬迁了”。

        2011年1月11日,时任达州市长何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2010年,我们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新修编的达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用10年左右时间,将达州钢铁公司从达州城区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还达州人民一个洁净的环境。

        2013年,达州市将达钢搬迁转型工程列入全市25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并出台了《推进达钢集团搬迁转型工作方案》。

        1月29日,达钢新闻科一位蒲姓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目前搬迁计划仍只是“提上了议事日程”,选址尚未敲定。她说,由于受到钢铁市场大环境不佳的影响,达钢的日子也不好过,不得不依靠集团其他业务支撑,搬迁需要耗费的资金太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