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娱评|本山与春晚,谁忽悠了谁

老海
2015-02-03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本山与春晚,两年前就有了这个题目,或曰:本山与主流。那时本山兄刚从哈文导演的春晚下课。对怀有“我不上春晚,全国人民吃不下水饺”情结的本山来讲,不啻于走下了“神坛”。今年他又将被挡在门外,“全国人民”对此已经不太在意,更关注的是他会不会在某某会议或场合露面,抑或哪一天人间蒸发?而各色媒体也在编制消息,诱导着大众口味。

        与陈佩斯这样的皇城根下长大的“艺二代”相比,本山的发迹历程更为艰辛。为了摆脱下地耕田的宿命,他自幼勤学苦练,捕捉任何机会,释放自身的天赋,属于标准的人民公社宣传队出身。源自草根的勃勃生命力使得他勇于进取,而创业的凶险也令他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幻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调整策略和方位。

赵本山小品《相亲》。

        本山的艺术风格就是秉承和发挥了二人转等民间文艺的“俗”。尽管他以近年“绿色二人转”为标榜,但离开了“俗”便失去了活力。本山在春晚上脍炙人口的节目,虽然不免有所谓“雅”的标签,恰恰是“俗”的魅力,包括被诟病的模仿残疾人的形象,使得他卓然成家。

        “俗”是接地气的体现。同样草根出身的郭德纲的相声之所以赢得广大观众,也是缘于一个“俗”字,恢复了相声的原生态张力。对他颇有批评的姜昆却“雅”得没有多少市场,三十多年来的舞台形象一如其师祖侯宝林先生对他的观感:团委书记。

赵本山小品《送水工》。

        记忆中草创期的春晚实际上也刻着鲜明的“俗”的烙印。1980年代初、中期的几次春晚上,众多笑星、歌星有一定空间率性、真情地发挥。在经历了紧张、猜忌、争斗的运动年代之后,人们终于在除夕夜放松地享受快乐。著名艺人马季、笑林、王景愚、李谷一、张明敏、陈佩斯、朱时茂成为那个年代的春晚符号,至今让人怀念。

        既然作为一个全民性的节目,春晚的编排和审查就越来越严格、正规,逐步程式化,成为央视主旋律宣传的重头戏,还在2014年初被宣布为“中国国家项目”。

        文艺的主旋律早在延安时代亦已奠定,又于1950年代得以体制化,形式之一便是大大小小的文工团、歌舞团、说唱团、艺术剧院。即便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驱动力和社会多元化催生了无数体制外的团体和个人,但文工团等还是聚拢了大批演艺人士,其中不少成功者不仅享受行政或军队上的级别,而且靠体制和特殊政策持有话语权,包括占据央视节目以及常年走上春晚舞台的机会。

        体制与非体制壁垒分明,但也不尽然绝缘。体制内的人不排斥走穴,变相“下海”;体制外的人需要体制的体认,在其垄断资源里求得一杯羹。1980年代末早在家乡地区红了一片的本山为了上春晚,费尽了心机,借助了有分量的姜昆的鼎力推荐,还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度带着10瓶茅台试图到央视打点。本山迟至1990年正式登上春晚舞台,但他紧紧地抓住了沟通体制的机遇。

赵本山小品《卖拐》。

        本山没有像潘长江、黄宏、冯巩等那样纳入体制内,还是走更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俗”艺术的草根民间路线,并借助商业化途径光明正大地致富,但他小心翼翼地处理与体制的关系,特别看重春晚。不少小品的主题显然归类于“正能量”,但是“俗”的表演让观众笑翻。据报道,他还几度拖着病体排练、表演,还输氧、输液,不正是亟待弘扬的精神吗?于是乎,本山与他的搭档者们跻进了主流,出入于体制内外。

        “羊头”与“狗肉”似乎可以兼得。如果在央视的舞台上不得不“雅”一些的话,本山在地方舞台上则是尽情地、自在地展现他的才艺和活力。即便同一个小品,在地方上演得比在春晚上搞笑得多。“乡村爱情” 系列片泥土味十足,“装”和“假”的成分比同类电视剧少得多。

        本山游弋于体制与非体制、主流与非主流、“雅”与“俗”之间,取得了异常成功。集演艺、影视、艺术教育于一身的“本山传媒”俨然一个文化产业帝国,而且得到体制的认可和表彰,如2004年被文化部授予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起连续三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2010年“刘老根大舞台”被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评为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赵本山小品《捐助》。

        像其他名人一样,本山名利兼收,折射出当今社会的光怪陆离。一方面,在演艺界、社会上,他大张旗鼓地收徒,一副“黑老大”做派;广交政、商、艺权贵、名流,出入殿堂、豪舍,还在一些文教机构兼职,授课、题字;从国外购置专机,“本山号”曾因在某地方机场获得特殊礼遇招致纷纭议论。另一方面,他也成为“委员”,尽管也被曝光缺席若干场次会议。

        名人摆脱不了媒介和公众舆论的聚光灯。他代言广告背书的产品出了问题,甚至法律问题,但他能撇清干系。他去美国演出,因为耍大牌被当地侨社批评,他回应道:中国农民不容易,海外华人也不容易,下次开会替他们反映反映。调侃流溢出一种对体制的依附意识。

        不过,在钱与权变奏的时代大合唱里,狡黠的本山甚至把绯闻、移民传闻都转化成商业炒作的机遇,颇似他那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忽悠”系列中的情景。

        近几个月,关于他的消息却令人不安,尽管他也不时用一两个冷幽默回应。希望他无恙,毕竟他给大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快乐。我想起以前在网上曾看过他年轻时的一张照片:一个年轻的民间艺人,手里拿着一把二胡,有些害羞似地笑着,笑中透着聪明。可惜我这次在百度里没找到。不知如今大红大紫的本山兄还能找到当年青涩的自己吗?

不知道作者说的是不是这张照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