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党委书记:师生要划清是非界限,不让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

朱善璐/中国教育报
2015-02-04 01:23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势严峻。

        1月19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不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意见》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把“马工程”重点教材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确保课堂讲坛风清气正。

        据环球时报消息,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江苏3省(市)教育部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5所高校负责人交流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认识、新思路和新举措。

        2月3日,教育部主办、国内唯一一份国家级教育日报中国教育报刊发文章,题为《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抓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者是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

        这篇文章指出,高校要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高校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帮助师生员工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为表面现象和个别言辞所迷惑,清醒地看到这些错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性。通过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不给各种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提供渠道。

        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意见》的下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样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样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等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纲,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深刻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筑牢广大师生成长进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把全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职责,深入细致地做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从党内和党员干部抓起,把树立信仰、坚定信仰、践行信仰作为解决党员思想作风问题的总开关、总闸门,净化党员思想和心灵,纯洁党的组织,为全校师生员工做出表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为党和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宣传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党在现阶段的现实纲领而奋斗。当前,我们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学习要抓重点,着力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等精神。要从学校和院系理论中心组学习抓起,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制度保障,充分运用自学、集体学习、辅导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结合高等教育工作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开局之际提出“中国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用一个响亮的口号集中表达出来,高度概括了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深刻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怎样走过来,我们向何处去、怎样继续走下去”的根本问题,具有凝魂聚气、催人奋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大学梦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使命自觉、创建自信、差距自省、奋斗自强意识,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筑梦人,进一步凝聚广大师生的理想共识和奋斗力量。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载体和途径

        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总看法,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总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文明成果,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简练生动、通俗易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教育引导师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3个层面、24个字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深入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牢牢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要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反对“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轻德”的倾向,促进学校资源和激励机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促进青年学生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两个载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高度重视教师的言行对青年学生的示范熏陶作用,加强师德、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水平一流,更体现在文化一流、校风一流、精神内涵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先进的精神旗帜,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紧密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发展特色。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把思想文化、作风、管理、制度等软实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重要作用,对内坚持先进文化的引领,着力弘扬高尚进取的大学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凝聚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外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学校形象和声誉,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高校是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在全社会有很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才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学习贯彻《意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确保学校思想稳定和政治稳定。

        切实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是理论性、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中央一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必须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抓,理直气壮地管,不断提高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高校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认真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帮助师生员工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为表面现象和个别言辞所迷惑,清醒地看到这些错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性。

        妥善区分意识形态领域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学术理论问题,要提倡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公平、公正、平等、平和的争鸣和讨论;对思想认识问题,主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正面教育方法;对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把握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这个重要原则,严肃处理公开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行,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决不掉以轻心、听之任之。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高校思想活跃,师生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就更大。这迫切要求我们通过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创新,有效应对新挑战,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要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掌握和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舆情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监管。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不给各种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提供渠道。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重点对象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凝聚和教育师生。

        在团结凝聚广大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进程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高举旗帜、凝魂聚气的崇高使命,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