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犹太难民史料申遗:记忆和故事再不抢救就晚了

澎湃新闻记者 季寺
2015-02-07 14:2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犹太难民纪念馆内犹太难民的老照片。东方IC 图

        近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发布消息,已正式启动虹口提篮桥犹太难民历史街区“申遗”的相关论证。其中“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名单、数据库、音视频、口述实录等资料已整理完成,计划今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加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馆里收集到的文物史料数量令上海市档案馆非常吃惊:你们为什么能收集到这么多东西?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已经建立起一个犹太人的网络,故交相见和故地重游靠的是遥远的记忆,虽然稀薄脆弱又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口述史料再不抢救就晚了,当年的犹太难民都已高龄,回上海有这次没下次,必须赶紧问问题、录音录像、做好视频音频。

        这一切是为了重现当年到上海避难的犹太人社群的独特面貌,他们顽强地保存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公共空间,却又深深嵌入了上海里弄和人情网络。烟消云散之后,留下的是连片的斑驳中欧古典建筑和成吨的故事。

            

        今天,命名为犹太难民纪念馆的摩西会堂已成为整个上海关于犹太难民历史和实物资料最为齐全的地方,成为犹太人到上海的必访之处。

        纪念馆承担着抢救一代共同体记忆的作用。二楼厅里放着一台始终开机的电脑,页面始终是一个打开的表格,当回到这里缅怀的犹太人发现自己没有被登记在册,就会在表格上填上自己的联系信息。

        数据库详细列出了上海犹太难民们的姓名、性别、地址、国籍、来沪路线、抵/离沪时间、职业、最后定居国、照片及健在者的联系方式。

        数据来源主要有六个方面:很多信息源自由《逃亡上海1938-1947》一书所附的光盘资料;上海档案馆的少量存档;以色列驻沪总领馆通过国外犹太社团和政府渠道获得的资料;在犹太人社团刊物所刊登广告的回复;犹太难民纪念馆与国外相关机构通过馆际交流得到的数据;参观游客所提供的信息。

        他们汇聚成一个网络。

        最近馆里拜托在美国的犹太人采访了一个当年在上海、现居美国的犹太老人,后者用钢琴弹了一首《玫瑰玫瑰我爱你》。这是风靡当时的流行歌曲,他已不记得歌词,却记得曲调。

        无数的旧物浪潮般涌来。犹太人爱保存他们的各种证件,一张张船票、通行证、出生证、工作证明上有鲜活的人生,甚至由于日本人管制严格,外出买一次水果的票据也会保留下来,上面写明了几点、谁来买。有人慷慨捐出了当年的婚纱。71岁的澳大利亚犹太人沃兹沃泽女士在摩西会堂找到了60多年前在提篮桥地区避难时遗失的护照。

        文物史料的数量令上海市档案馆非常吃惊,现已交给档案馆235件。请有关专家评估时,他们惊奇的问:你们为什么能收集到这么多东西?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口述史料,当年的犹太难民都已高龄,回上海有这次没下次,必须赶紧问问题、录音录像、做好视频音频。

        相关部门已就“提篮桥犹太难民历史街区”申遗的可能性从“文化价值、档案价值、申遗价值、外交价值”等方面做研究,并根据目前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名单、数据库、音视频、口述实录的整理资料,申请世界记忆遗产,据悉今年有望成功。

犹太难民纪念馆。东方IC图

        目前由于犹太教在中国不受到承认,在上海的犹太人群体自己组织了犹太中心,主要有虹桥、浦东、闸北三个地点,宗教活动都为非公开状态,有自己的宗教场所,却并非正规的教堂。据报道,在上海,1998年犹太人只有200多人,2002年发展到500人,2005年已超过1000人,2006 年达到1500人,现在至少超过2000人。

        因为相信光明始于黑暗,他们的一天开始于入夜。每到周五入夜,犹太人会默默共同开始他们的安息日。从周五的太阳落山开始到周六的太阳落山的这段时间里,犹太教徒是不可以工作的。而摩西会堂也会承担着一些宗教活动,今年四月将迎来几个孩子的成人礼,男孩从13岁,女孩从12岁,在约柜前用希伯来语作一次正式祈祷,宣誓自己将终身遵照犹太教教义生活。在摩西会堂,正统派教义仍被严守,妇女只能从门外的楼梯步入二楼。目前上海的拉比也跟摩西会堂保持着联系,在各种仪式中担任主持。

        人们通常以为犹太难民纪念馆由政府相关部门拨款支持,事实上馆里目前只能靠门票收入运作。原来纪念馆的上级单位是虹口区外事办,2007年由虹口区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但现在已被划归上海长远集团。后者原为上海市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联合发展集团,成立于1999年,为虹口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已经接管了鲁迅公园等一系列虹口区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地点。

        馆内接待、讲解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志愿者。接待总监高智慧是一名退休的前外企工作人员,家住南汇,每天靠地铁往返4个小时来馆工作,靠的是一腔热情,她所乘坐16号线是一条无比拥挤的线路。

        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年有一个澳大利亚朋友的朋友是难民,问她能不能找到一个叫Hongkew的地方,然后就找到了虹口,这时打听的人却已经患上 了老年痴呆症。“当时我听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特别是朴素的善意和同情,我觉得现在的人比较冷漠,所以希望这段历史温暖更多人,就来这里工作了。”

        
当年犹太难民居住过的霍山路舟山路口的建筑。东方IC 资料

        位于长阳路的摩西会堂占地面积并不大,却充满旧宗教场所的尊严。转弯到霍山路,“小维也纳”依然有旧日的风采,居民们在中欧风格建筑前挂满腊肠、腊鱼、腊鸭,在冬日阳光下闪光。“小维也纳”是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的欧洲古典风格毗连式建筑,如今这里的居住条件并不算好,交错的里弄里常常阴冷潮湿。天气暖和的时候,霍山路、长阳路路口常年坐着一个做织补的工匠。

        几十年前,犹太难民就在这里步入新世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老虎灶、煤球炉,他们的生活和中国人是一样,并惊诧于提供帮助的中国平民的善意,甚至对方的境况尚不如犹太人。在中国人常常饿死街头的年代,他们仍然收到同情和帮助。

        1933年到1941年,上海总共接纳了近三万名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当时2万犹太人拥挤地居住在像鸽笼一样的弄堂房子里,周围架着铁丝网,就在现在的霍山路一带。中欧犹太社区是上海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犹太社区,也是经济状况最差的社区。最早一批成员于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逃亡到上海,其大批成员于1937年至1941年涌入上海。

        作为难民社区,其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生活上主要靠上海其他犹太社团资助和海外的救济。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环境,该社区很快发展成为上海人口最多的犹太社区,最多时拥有三万人。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们重建塘山路(今唐山路)等街区,舟山路成为商业中心,街市上开设了露天咖啡馆、面包房、酒吧、西餐馆。剧场定期举行音乐会、舞会等活动,浓郁的中欧生活情调使不少犹太难民称这里为“小维也纳”。

        小提琴是犹太人携带很多的乐器,因钢琴不便携带,在逃亡的年代,他们仍试图聚会欢乐,保存着精神生活。在上海避难期间,犹太难民中的编辑记者们办起了德文报刊,艺术家们在露天音乐会演奏肖邦和德沃夏克。

        源于中东的希伯来音乐文化,发轫于欧洲的意第绪音乐文化,乃至犹太人居住国传统的西方艺术音乐文化和流行音乐文化,它们不但是维持音乐家生计的经济手段,也都具有维系上海犹太难民群体内聚力的作用。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当局为了和盟友德国合作,也实行排犹措施。在苏州河以南居住和就业的4000名欧洲犹太难民,不得不匆忙贱卖家产、店铺,在限期内搬迁到“隔离区”。“隔离区”主要通道全部用栅栏、路障封闭,由日本宪兵把守,区内实施保甲制度,进出要凭通行证。

        从历史照片上看,在想要走出被划定的聚集区外出时,排队的犹太人仍会西装革履,维持体面和尊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犹太人敞开大门,中国内战爆发,局势动荡,促使上海犹太人纷纷离去。只有少数几百个人回了德国,多数人去了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馆里经常碰到现居澳大利亚的难民回来。当年的难民已经全部离开,现在生活在上海的犹太人都是没有经历当年、没有难民记忆的。

        犹太人聚居区的老建筑虽然部分得以挂牌保护,更多却已凋零。拆迁正在进行,虹口区的这一区域四处布满挖掘机和吊车。近年来的媒体上也充斥了虹口区历史人文建筑因动迁未能得到保护被毁的新闻。

        老建筑正在被拆毁,其中甚至包括中欧犹太协会,令人惋惜,这里比美犹联合会更大,接收了更多的犹太难民。据了解,现在马上就要拆迁,里面住的居民已经全部搬走了。曾有德国人前来抗议,给摩西会馆打了很多电话,会馆也向有关部门反映,却没有用。中欧犹太协会地址在唐山路416弄22号,是上海会员最多的犹太难民组织,成立于1939年,负责难民安置和救济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协会成为日本官方与难民发生联系的唯一代表机构,完全接管与收容所有关的一切事宜,抗日战争胜利后,负责难民遣送工作。

        而保住的是白马咖啡馆。白马咖啡馆是位于长阳路、临潼路口一座三层小楼。1939年,来沪避难的犹太难民鲁道夫·莫斯伯格和亲友盘下此楼,开办白马咖啡馆,成为当时犹太难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场所。多次回沪“寻根”的美籍原犹太难民加里·马茨多夫(Gary Matzdorff,中文名马自达)回忆,其全家在上海避难时,父亲几乎每天下午都会去白马咖啡馆喝咖啡、聊天。长阳路拆迁时曾经要拆掉白马咖啡馆,群众意见很大,当时政府答应了要重建白马咖啡馆。目前纪念馆正在设想把底层开成咖啡,二楼设纪念展。

        一条由纪念馆策划的旅游线路也在进行中,以摩西会堂为中心,包括JDC(美犹联合会)、霍山公园、屋顶花园等地,希望能扩大影响力。    

        犹太难民纪念馆还打算去世界上讲中国的故事,今年会组织3次“犹太难民与上海”海外巡展,即将奔赴澳洲悉尼、墨尔本和瑞士巴塞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