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综艺电影是不是个笑话?冯小刚是不是杞人忧天?

澎湃新闻记者 许荻晔
2015-02-11 21:5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冯小刚在综艺节目上对综艺电影的炮轰,因为《人民日报》对他的质疑,变成社会热点话题。综艺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独有的产物,有人觉得综艺电影在破坏电影,扰乱市场;也有人觉得它只是一种商品,一种电影院产品,所以电影人不必慌张。
冯小刚在综艺节目录制现场。

        2014年春节档电影《爸爸去哪儿》拍了5天,拿下了7亿元票房;今年1月30日上映的《奔跑吧兄弟》电影版拍了6天,票房已近4亿元。综艺电影来势之凶猛,已经到了连冯小刚都不得不出面炮轰的程度:“5天或者6天拍完,挣好多个亿,让投资人心都乱了,他们只会去抢这种项目,这让电影人心都凉了。”当然,说这话的时候,他是在录《我看你有戏》,一个也将被搬上大银幕的综艺节目。

        2月10日,新浪娱乐“新浪潮”论坛就综艺电影的存在现状展开讨论,影评人周黎明担任主持人,《我看你有戏》总制片人王译可、电影《奔跑吧兄弟》策划王征宇、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人沙丹及电影产业分析家蒋勇展开了各自观点。

为了综艺电影冯小刚和《人民日报》杠上了

        除了电影,素来还能以炮轰上头条的冯小刚导演最近跟《人民日报》杠上了。他在浙江卫视的节目录制现场点评选手表现时,顺口就批评了“综艺电影”之怪现象,称这类5、6天拍完的电影扰乱了环境,导致投资人心都乱了、电影人心都凉了。

        《人民日报》迅速作出反应,2月9日的评论《怨天怨地,不如自己拍出好作品》称:“电影人或许更该回过头来扪心自问:我拍的电影,为什么观众不买账?不要低估了观众智商和欣赏水准,拍出好电影,观众自然会买账。”

        9日当天在片场的冯小刚马上还击:“如果说态度决定一切的话,那么五天六天拍一部电影,从态度上来说就已经失了诚意,还谈什么尊重观众,尊重人民币吧。当然《人民日报》尊重人民币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2月10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评论《愤怒的冯导犯了四个逻辑错误》,认为:综艺电影会断掉“需要耗费几个月几年”的电影的根,是想象出来的伪命题;“尊重人民币”说,是混淆视听;商业片导演瞧不上综艺电影,有乌鸦说猪黑的嫌疑;不能叫停综艺片,和不能叫停冯导演的商业片,是一个道理;(冯小刚)呼吁主管部门禁片,有不当竞争嫌疑。

        冯小刚于次日接受新浪娱乐采访回应了这“四个逻辑错误”,他质疑说:“电影审检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电影作品是不是真的可以交给市场,让市场说了算?显然易见,不是的。这两个前题不成立,那这个观点就是伪命题。举个例子《温故一九四二》的‘温故’两个字不能在电影的片名中使用,清问这依据的那条电影法?”冯小刚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是和中国电影导演们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今天能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市场上分庭抗礼,是我们这些导演在逆境中艰苦卓绝,玉汝于成,奋斗十余载打开的局面,绝不是所谓的综艺电影,我们当然有义务和权力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冯小刚还提到了去年因为参加综艺节目而在内地大热的港星吴镇宇,“明星吴镇宇参加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当邀请他参加该节目的电影拍摄时,他拒绝了。他大意是说,他对电影有敬重的,心里头有一把尺子。我想说,我对这样的电影人是敬重的。”

综艺电影只是商品?

        2014年春节档的《爸爸去哪儿》使“综艺电影”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这个在电影院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以4天半的拍摄时间收获了7亿票房,上座率爆满,并以大人小孩在影院齐齐合唱主题歌为happy ending。虽然它上映前不被专业人士看好,映后的豆瓣评分也不过6.3。

        类似的还有《奔跑吧兄弟》的电影版,上映至今票房近4亿,但豆瓣评分是3.3,至于在IMDB上,它得到了一个创世界纪录的分数——1.1分。很多普通观众贡献了票房,但在评论之中,也直言这“不是电影”。

        “综艺电影不是笑话,也不是神话,它首先是一个商品、一个文化产品。”《奔跑吧兄弟》策划王征宇认为,他认为冯小刚评论的立足点,是从一个专业电影人的角度,将电影当一个作品来看待,而他们则是站在群众或市场的角度,将综艺电影当一个商品去评价,“产品和作品本身是有区别的。这种文化产品最明显的诉求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从目前看还是得到群众认可的。”

        《我看你有戏》总制片人王译可则认为关于是不是电影的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奔跑吧兄弟》同期上映的还有很多电影,包括好莱坞大片,为什么干不过它?就是因为电影产品分为艺术品和商品,商品有人愿意买。在电影院放的,就是电影。”

        但在电影产业研究者蒋勇看来,这类综艺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电影院产品”。他认为“综艺电影并不是电影”,因为它是“去电影化”的,取消了电影通常的制作环节与步骤,因此也没有必要拍电影,直接将节目拿到电影院卖票播放就可以。“如果综艺电影一直是以去电影化的面貌出现,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从一个文化产品的角度,电视也可以有这样的意义,视频也可以有这样的意义,为什么要做成电影呢?”

        周黎明表示,他理解蒋勇的担心,在中国电影的目前环境下,拍烂片的几率将远高于拍出好片,而综艺电影“去电影化”的情况,非常容易导致今后“大家想赚快钱、质量低下、忽悠观众”等状况。

综艺电影会扰乱市场吗?

        除了投资人的心乱,冯小刚还批评综艺电影导致电影人心凉。周黎明介绍,综艺电影相对电影制作,投入较少,回报很高,容易导致大量电影资金流入,反而使一些更有追求、但成本较高的影片没人投。

        王征宇认为,并不能认为综艺电影投入就低。当然,他举的例子并不在制作环节,而在宣传:《奔跑吧兄弟》的电影做了15期电视宣传片。

        另一方面,综艺电影还有另一种成本的考量:IP值必须高到一定程度。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指知识产权。只有IP值高到有巨大粉丝和市场的综艺节目,才有资格拍电影、做周边衍生产品,但这类高IP值的节目,在王征宇看来数量相当少:“2015年全国卫视当中预计有150档新节目,能够冒出一个像《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现象级节目,我们做电视的都阿弥陀佛了。”因此,他认为综艺电影出现一窝蜂投拍、扰乱市场的现象不大可能:“因为没有那么多可以高IP值转化的东西存在,每年出一个5亿以上票房电影的可能性,比收视率破2的电视节目可能性大太多了。我们就算想试图一年半、两年出一个东西扰乱电影市场,我们也是力不从心的。”

电影《奔跑吧兄弟》策划王征宇

        但蒋勇对此也并不乐观:“去年(2013年)只有一部,属于偶发性事件;而今年(2014年)已经有两三部了,成了小概率事件,其中也有的已经证明走了弯路了。而明年后年会不会变成大概率事件,我不知道。即便它没有成为主流,但它会拿走大量的投资。从投资方角度,投资是有限的,其实大量的钱已经浪费了,投在拍缺钱的、有益的电影上就更少了。至少冯小刚不就在说,如果华谊要加大这样的投资他就不合作了。”

        沙丹认为,电影工业根本的元素就是受众,观众的认可决定一个电影模式的存在或消亡。但从创作者角度来说,如果要拍一个综艺电影,“想在电影圈混出来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走电影导演这个路,拍这种电影其实没什么太大发展潜力,因为它被电视台机制完全控制了。”

        至于综艺电影目前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与理论,沙丹认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样本可以提供, “如果现在在座各位有一个人能站出来说,我知道这个片子(指综艺电影)导演是谁,我觉得他就成功了,你们能吗?你们一个也说不出来,这是正常的。”

怎样的综艺电影会是票房赢家? 

        综艺电影并不是因《爸爸去哪儿》而起。在此之前,湖南卫视已经在持续将旗下多个王牌节目搬上大银幕,比如其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的大电影上了2011年情人档,还用了郭敬明当编剧,但票房只有可怜的800万;2013年春节档的《快乐大本营之快乐到家》虽然票房过亿,反响也还是平平。至于早《爸爸去哪儿》1个月上映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上映前号称要超越《泰囧》,收官时却不过500多万票房。

        王征宇认为,综艺电影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IP值够高,二是不能改变观众原有的欣赏习惯,观众如果看到的不是他所熟悉、所期待的那个作品,并不一定愿意买单。如之前的一些失败案例显示的。“在全球范围内,改变了观众原有的欣赏习惯,从综艺向现场转化并且取得成功的电影只有一部,就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蒋勇认为,看《爸爸去哪儿》或《奔跑吧兄弟》的观众,是电视观众而非电影观众。而周黎明认为,要满足这批电视观众的需求,电影应该紧跟电视之后,冯小刚所批评的“5、6天拍摄”,反而是这类电影取得成功的关键:“首先去看的观众一定是喜欢这档节目的人,他一看很像,他才喜欢;而且时间点是对的,还是热饭的时候。要是你精耕细作做了三个月出来,还跟电视节目不太一样,观众就不太喜欢了。其实里面有一个悖论,越是想把质量提高,就越会注定你的票房会失败,不是说你越做得好你的票房越成功。”

        王译可则以《中国好声音》电影版为例分析其失败:电影版并没有延续原本节目的意识形态,而改编成了另一个故事,因此没有获得观众的认可。王译可认为,目前成功的综艺电影都是户外真人秀改编,因为这种形式比较适合保留原有的形态,进行小屏幕到大屏幕的转化。“比如选秀类节目的剧情感并没有这么强,更不像一个电影作品。比如《中国好声音》如果把决赛在院线方,一定是有票房的,但如果放十几天,一定是不对的。保留这种节目形态从小屏幕转化到大屏幕是不可行的,必须再度创造。”

综艺电影的问题在哪里?

        王征宇透露,因为首次以电影形式拍摄,《奔跑吧兄弟》的“制作水准是有一定问题的”,“电影的制作工艺和电视的制作工艺,包括机器、美术等是有区别的,包括团队对真人秀的理解。在这些磨合的过程当中我们浪费了巨大的时间。”他透露电影中原本准备的很多美术、摄影器材都没有用上,作为一档真人秀,很多镜头无法补拍,剧组能做的不过是将跟拍机器上的像素提高。

        但他认为,与其讨论综艺电影该不该存在的问题,不如讨论综艺电影如何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即便《奔跑吧兄弟》的评分可怜,但王征宇强调,这部真人秀电影在后期请了三个电影学院的老师,负责剧情化编撰的工作,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增加悬念与戏剧效果。

        “批评综艺电影拍的不够好,拍的比较粗糙,这个我们是承认的。但是总有一天,我认为随着它的进步和大家对这个产业的熟悉,是能够达到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的。”王征宇说。

        沙丹则认为,综艺电影应该多采用更为电影化、艺术性的拍摄手法,而非单纯的平铺直叙:“比如剪辑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过渡、各种各样的特效。比如叙事性悬念是不是能够更高一点。《我是歌手》有一集韦唯唱歌的时候一下就没声了,我们都以为这个节目做坏了,实际是这个导演用了电影叙事的方法给大家设置了一个悬念。这都是电影手法上在电视节目当中的一些表现。”

        周黎明并没有去影院看过一部综艺电影,但他也认为综艺电影存在的合理性其实无须讨论,“不能剥夺人家去选择你认为不太好的电影的权力”,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改变综艺电影给人的“捞快钱”的印象:“怎样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提高这些综艺节目的质量?不管是思想性也好,还是娱乐性、艺术性,起码给人感觉我们是有追求的,尽管追求的目标有所差距。”

        “我觉得综艺电影是一种突破,只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综艺电影不是向上突破、是向下突破,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我希望未来我们拍的综艺电影是可以向上突破,因为我觉得关于是向电视、还是向电影,这些分界都是人为的,在未来新的技术出现了、新的平台出现了,这些东西都有可能打破了之后重新组合。”周黎明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