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式走出去|“一带一路”上的支持者、观望者和谨慎者

徐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2015-02-16 15:58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提出的重要国际性合作倡议之一。

        中国的“一带一路”(以下简称“带路”)战略规划或将涉及60多个国家。这么多的国家,国情千差万别,对“带路”战略的态度亦不可能一致,因此,如何评估在具体国家落实“带路”战略的风险,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政策,是摆在决策者和操作层面前的一道难题。

        这些国家对于“带路”战略的态度,理论上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支持、观望、谨慎、反对。但是大概没有国家会公开反对这一战略,因此我们暂时把反对项排除在分析之外。

第一类:支持

        对于支持“带路”战略的国家,一般来说事情相对好办,经济和政治相互促进的效果会比较明显。但有些支持国会面临国内政局不稳或反政府武装的问题,在这类国家落实“带路”战略对中国外交是个考验。如果某国陷入政治动荡从而影响“带路”项目的实施,或者该国新政府转而对已在实施的“带路”项目持消极态度,中国该怎么办?中国向来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那么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同时,中国外交能做什么事情?

        至于反政府武装问题则不是双方中央政府建立友好关系就能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经超出了单纯外交途径能够解决的范围。比如,在缅甸和巴基斯坦落实“带路”战略就面临这样的安全风险。当某支缅甸民族地方武装宣布不保护其辖区内的中缅石油管道的安全时,中国该怎么办?当巴基斯坦境内的极端武装分子破坏交通基础设施或袭击中方施工人员从而影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时,中国能怎么办?

第二类:观望

        有些国家对“带路”战略持观望态度。这一态度意味着当中国与其磋商有关“带路”项目时,这些国家会采取“拖”字诀。观望的原因多是非经济因素的,比如受到其他大国的压力,国内政治、社会和宗教因素的考量等。

        很多中国官员和民众认为“带路”战略是个对外经济战略,这种思维使中国官员向观望国做“路演”时倾向于用经济收益大来解释落实“带路”项目的好处,外交旨在配合中国经济走出去。但观望国需要综合平衡经济收益与外交、政治和社会风险之间的关系,在不能较好地解决风险问题之前,期望它们很快支持“带路”战略是不可能的。中国外交对于解决这些风险问题能提供何种帮助?

第三类:谨慎

        有些国家对“带路”持谨慎态度。这意味着它们对“带路”项目的态度是差异化,对有的项目表示欢迎,对有的项目表示反对。如果印度出于战略原因,反对中国在该国修建一条南北向的铁路线而支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铁路线,那么,巴基斯坦势必对这条东西向铁路线必将持强烈反对立场。因为南北向铁路对印度军事安全会有潜在影响,而东西向铁路将横穿巴基斯坦,这将有利于印对巴的军事威慑。一旦遇到像这样涉及当事国战略利益的问题,中国该如何与当事国进行政治沟通?如何调整原来的战略规划?

        提出上述问题并不是说笔者就有针对这些问题的现在答案。

        “带路”战略是习近平时代构思最宏伟的国家对外战略,笔者在赞成的同时也想特别指出,“带路”战略规划应当首先侧重于外交规划而不是对外经济开放规划。外交不能先行,国家配套建设不能走出去,“带路”项目的实施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和困难。

        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央政府应把政策沟通放在“五通”的首位(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而政策沟通主要是外交问题。这一战略我们还是应当持谨慎乐观态度,取法乎上得其中足矣!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