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面许爱民:博士论文“含金量高”,“大师”造假公关忙

澎湃新闻记者 刘旌 陈竹沁 实习生 杨茜
2015-02-18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日前,中央纪委对许爱民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

        兜兜转转,许爱民的仕途终究跌落山谷。

        2月1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日前,中央纪委对许爱民涉嫌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许爱民被开除党籍,副省级待遇取消,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

        对于许爱民过去58年人生来说,景德镇占据了其中大半——在校读书乃至任教的13年,加上执政景德镇的15年,足有28年。

        校园岁月里,对许爱民的评价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声音;从政后,其主政期间的部分工程虽深受诟病,但对其工作亦非没有嘉许。

        然而,2010年的一次大师评选将其推入舆论漩涡,有关此事的传闻仍在庙堂与江湖流传。

        日前,有知情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当年许爱民为获该称号,曾试图阻挠一名对己存有“异见”的专家加入评选,亦曾为此多次“公关”相关人员。

        去年10月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连续发表多篇独家系列报道,披露了许爱民女婿徐楷、女儿许灿灿涉嫌违规提拔等情况。对许爱民来说,这一“家族丑闻”无异于更猛烈的一击。

        目前,随着许爱民的尘埃落定,“一家四名政协委员”的故事已成往昔。

好苗子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许爱民是一个传奇。

        “1976年转过来的,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学生里很出挑的一个。”即使如今,现已退休的陶院老师李部(化名)依旧对许爱民记忆深刻。

        李部记得,许爱民那个班里的学生年龄差距大,有和许年纪相当的,有已经40多岁的,还有的已经结了婚。“学生比较杂,许爱民几乎是年纪最小的了。”

        但此时的许爱民,已表现出极强的“管理才能”。

        “有一次班里组织修路,他第一个带着同学们去干,他给老师们留下的印象比较好,实干又聪明。”彼时,许爱民也已是个干部,“不是班长就是团干部,大家都很服他。”

        赢得信赖的另一方面是,许爱民成绩出众,文艺方面亦有特长。

        李部记得,许爱民年轻时就喜欢画画,有一次班里要办一份班刊,抬头和刻章都由他一手操办。

        “这些才干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也叫好,学校一直很重视他。”李部说,“重视”的表现之一是:1979年,许爱民毕业后得以留校任教。“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整个班就两个人留校。”

        多名陶院教师向澎湃新闻表示,留校后的许爱民任教并不多,主要处理行政工作。“几乎没教过书,顶多代过一些思政、时事之类的课程。”

        1988年,许爱民留校的第十个年头。当时,他已由一名助教擢升为工程系党总支书记。

        “这个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算是爬得很快的了。”许爱民的一位同学告诉澎湃新闻。

        不过,在澎湃新闻走访期间,多数受访人士认为,这对许来说“实至名归”。“能力确实有,学生时代就是个好苗子,当时我们都觉得没看错人。”

        1988年,许爱民突然离开陶院,调任抚州,直至担任抚州行署副专员兼临川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具体为什么调过去不清楚,那时候学校干部调走比较常见。”

瓷都15年

        1997年,许爱民再回景德镇,这又开启了另一段传奇:连续在此执政15年,主政景德镇8年。

        刚回景德镇时,许爱民的职务已是景德镇市副市长。

        一位接近景德镇官场的人士向澎湃新闻回忆,许爱民刚回来就面临着挑战。“那时候国营瓷厂改制不久,大量工人下岗,这些工人怎么办,景德镇以后的路怎么走?这都是他要考虑的难题。”

        澎湃新闻走访景德镇时,当地官员和市民对许的评价亦呈两极。

        正面的声音是:许爱民主政期间,拉大了景德镇的城市框架,拓宽了城市格局,也想过不少点子招商引资,盘活景德镇的陶瓷工业。

        负面的声音则是:许爱民主政景德镇多年,根基太深,反倒抑制了“不同的声音”。

        “有一段时间,市长和市委书记都是他,这很容易出现一言堂现象。”当地一位官员称。

        2010年,当地法院一名工作人员撰写了一篇名为“解读许爱民现象”的网文声讨许爱民,文中列举了多个市政工程及景德镇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文章称所谓的“许爱民现象”,即“当一位主政一个地方的负责人,在无人可以制约或制衡的情境之下,无疑会把自己所拥有的公权力,扩张乃至使用到体制能够容忍的边界上。”

        不过,文章很快就被删除。2014年11月,该文作者告诉澎湃新闻,当时他因退休不得,心中有些牢骚,文内的许多内容都是道听途说的,后来被相关领导找去谈话,自己也觉得有些偏颇,后来还写了一封信解释删帖原因。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澎湃新闻调查中,当地一项工程一度被视为许爱民的“败笔”。

        多名受访者向澎湃新闻指出,许主政期间修建的生态路一度被指“劳民伤财”:这条路与紧挨的国道基本平行,在其完工后,许多司机认为完全是多此一举。

大师评选风波

        网帖风波后,许爱民迎来了一场更大范围的关注,同样是负面形象。

        2010年,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中,许爱民与其他92位陶艺界精英并列,获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东莞时报》后来刊发的报道称,评选结果公示名单显示,许爱民绕过景德镇陶瓷界初评初审,由江西省直接报送参评,但他并未列在江西省上报的35人名单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浦永祥秘书长事后承认,许爱民是江西省后来补报的,但补报的具体原因,则称“不好说”。

        当时,陶瓷研究学者王洪伟曾发出公开信,质疑评审程序违规,认为许爱民不符合入选条件,呼吁取消其“大师”称号。但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知情人士日前向澎湃新闻透露,当时,景德镇本地一名在陶艺界颇具威望的专家本来也被江西上报为评委,但许爱民知道这个人很难打招呼,就让江西方面不要上报此人。“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专家后来被其他省上报为评委了。”

        而后,许爱民找到这名专家,希望对方能选自己。“但专家认为他的作品不太行,且已经是市委书记了,不要搞这些,就劝他不要参加。”知情人士称,许爱民曾两度找到这名专家,均未得到“认可”,最后只能放话称找其他人帮忙。

        日前,澎湃新闻试图联系该专家,但其不愿就此置评。

        亦有景德镇陶艺圈的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为了这次评选,许爱民曾飞赴北京“公关”相关评审专家。

        多个陶瓷业业内人士分析,评上“大师”的最大好处,就是作品价格水涨船高。一般的作品几千元不等,一旦评上国家级大师,涨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都有可能。

        中国江西网2004年11月16日的一篇题为《许爱民陶瓷艺术》的文章介绍称,“许爱民擅长花鸟、灵兽绘画,尤精于青花、釉里红装饰。许爱民其釉里红作品发色鲜艳、层次丰富、格调高雅,曾在建国50周年北京展览馆展出时受国内外高度评价和赞赏,被国内外知名人士和收藏家视为珍品收藏。”

        谈及许爱民作品,多名景德镇当地的陶艺人士向澎湃新闻称:“也不能说很糟糕,画还是会画的,但到底算不算得上国家级大师,这个就仁者见仁了。”也有接近许爱民的人告诉澎湃新闻,姑且不说其造诣有多高,但许爱民本人确实喜欢绘画。

        但据人民日报旗下杂志民生周刊2010年报道,记者走访景德镇陶瓷市场发现,许爱民的作品“无价无市”,多位陶瓷界人士也对其作品嗤之以鼻。记者多方求证得知,每次许爱民画完烧制完成后,都要拿回家,但瓷器去向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中纪委公布的消息也提及,许爱民存在弄虚作假,骗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荣誉。

重归学堂

        2001年,离开校园13年的许爱民再次选择回炉。

        不同于多数官员选择的文史类专业,许爱民依旧攻读老本行——材料工程,他也未选择陶院,而是去了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

        2004年,许爱民完成了硕士论文,题目为《景德镇陶瓷研究》。

        论文称:“作者结合多年从事陶瓷科学与工程研究和管理的实践,深入而系统地对景德镇陶瓷从技术、资源利用、管理和经营上分别进行了研究。”

        其中也谈及了景德镇陶瓷业面临的掣肘。

        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经营理念墨守成规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也试图给出解药:“如技术上,鼓励推陈出新……加大改革和开放步伐,没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等等。”

        有关许爱民的资料,大多称其学历为硕士研究生,但据澎湃新闻查证,许爱民实际上已在华南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研究生和博士都是在职的,学的都是材料。”许爱民的研究生论文指导老师向澎湃新闻证实,许在校期间成绩尚可,经常来学校,“论文的含金量也很高。”

        另据澎湃新闻了解,许爱民在任景德镇市委书记期间,已是景德镇陶院的客座教授,其学位一栏亦标注为博士。

        虽然许爱民已离开陶院多年,但老师们此前还是偶尔能在学校里看到他。“我喊他一声领导,他还向我问好,很热情,不像有架子。”曾给许爱民上过课的陶院退休老师杨国(化名)回忆道。

        看到媒体曝光许爱民的大师评选风波,杨国感到无限惋惜。“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要栽。”

        而后,杨国偶遇许爱民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有几回,他在电视里看到了许爱民,这才意识到,当年那个班里最年轻的小伙子,头发已经掉得那么厉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