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媒谈环保部近期舆论压力:该改变只动口不动手的小格局了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2015-03-02 23:0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两会召开之前,环保工作随着新部长履新,再度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其实这些年来,环保工作的舆论压力一直不小,也总是成为两会中热议的主题。但是从根本上讲,舆论压力只是环保工作的起点,环保工作不是停留在舆论上的,更不是从起点再到起点的工作。

        似乎为了呼应这种舆论的关注,近日山东临沂和河北承德的市长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被环保部公开约谈。加上此前约谈的,环保部已经约谈了十个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从中国政治的操作来说,这恐怕已经是封顶的动口方式了。

如何保障环保部门的执法权

        从约谈污染企业,到约谈政府部门,应该说环保工作的力度是在加大的。但是公开约谈的效果如何,还需要行政执法力量的进一步约束。

        要知道一个地方负责人,头顶上的各种衡量指标不少,如果环保和治污工作的约束指标不勒到痛处,不形成制度性的压力,那么“公开约谈”还只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之约。

        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其实是从约谈到见效的关键。尽管目前大型项目上马要进行环评,不同的企业都会面对环保部门的各种检查,但是环保部门的执法权总体上偏弱。

        究其原因,一是环保部门并非垂直领导,仍然是地方行政一盘棋中的内容,这就决定了环保工作无法相对独立于地方行政运作,受制于地方的利益集团;二是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十分有限,散落在各处,环保部门对企业无法真正行使查扣封闭等有效的约束。所以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整改通知书如山,企业污染照旧,一旦上升到更高层面,就会面对地方利益的阻挠。

理顺环保和发展的关系

        更深层次说,环保与发展的关系如何理顺,其实才是目前环保工作进展的最核心矛盾。对于很多三线城市和企业来说,讲环保的道理他们都懂,但是同样面对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其中最核心的,是就业和经济发展。举河北为例,大量的钢铁煤炭企业的确存在产能过剩,或者污染较大,但一旦即刻关停,又会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失业。妥善处理这个问题,也需要重污染城市的软着陆。

        没有一个国家能在短期内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又没有一个生命能承受日渐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但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环保工作不能变成罗生门,更不能变成“声音大责任就小”的格局。只有将环保工作真正纳入地方考核,并且逐步提供产业转型的软着陆渠道,这样换来的蓝天才是持久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