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非洲塑料、黄料、果冻成网售象牙代名词,社交媒体成重灾区

澎湃新闻记者 石毅
2015-03-04 21:1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对中国电子商务类网站、社交平台等一项长期监测显示,每月近万条非法野生物制品广告存在于网络上,即便监测人员和网站对某些关键词进行屏蔽并删除了一些广告,但这些广告在更私密的社交平台找到了新的传播空间。非法广告中一半以上为象牙制品。        

        3月4日,TRAFFIC发布了这项网络非法野生物贸易监测结果报告。该组织创建于1976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合作支持成立的野生贸易研究项目,在北京设有办公室。

        针对网络非法野生物贸易监测的报告,腾讯公关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称,网络平台需要保护微信类即时通讯工具用户的隐私,因此主要依托举报对非法行为进行查处,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微信在法律合规的前提下会配合举报方诉求删除违法信息或封停违规帐号。        

        TRAFFIC自2012年1月起选定追踪15家网站,监控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交易信息涉及象牙、犀牛角、虎骨等,到2014年9月,监控的网站扩大到25家,同时监测的野生动物制品也扩大到涵盖塞加羚羊角和盔犀鸟头骨在内的8大类,这些动物均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物种。        

        TRAFFIC发现,在高峰时,如2012年1月,网站上的非法野生物制品广告有近3万条,随着打击力度增大,广告数量在2013年下降至近万条并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报告认为,广告数量的下降是因为执法部门对非法广告进行打击,另外,在TRAFFIC对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和信息共享等合作后,网站删除并屏蔽了一些非法信息。        

        不过,非法贸易商家开始在广告中使用更隐晦的代名词,例如,针对象牙制品的网络交易代名词最初只有“象牙,XY和Xiangya”,截至2014年9月,仅象牙一类搜索代名词数量就高达22个,包括“非洲塑料、黄料、白塑料、果冻”等术语,TRAFFIC目前至少识别了64个其监测的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代名词。        

        对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的另一个挑战是,非法广告信息开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这使得商家可根据访问者的个人介绍来选择潜在的购买者,这一私密的方法帮助不法商家巧妙地规避了监测。另外TRAFFIC发现他们还使用一些代理人,通过代理人转发信息扩大传播。澎湃新闻在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检索也发现,只要通过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非法广告信息,而随后如果想要跟卖家联系,就转为通过QQ、微信等一对一的方式。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去年11月25日发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全球非法野生物的广告和交易更加隐蔽,在2014年仅仅6周时间内,该组织的调查人员共记录到9482条非法在线交易广告信息,共有33006件野生动物或其制品,这些交易信息遍及16个国家280家网络平台,市值超过1000万美元。

        TRAFFIC认为,要进一步打击非法野生物贸易,社交媒体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政府应该探究是否可能颁布相关法律,以便规范发布受保护野生物产品广告的行为——包括代名词同样非法。在流通领域,物流和快递公司应该通过常规检查确保他们运输的货物符合现行规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