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适应专业化法治化需求,中国外交部智囊7年来首次“大换血”

张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学者
2015-03-06 14:29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4年12月30日,外交部新一届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外交部长王毅、党委书记张业遂、部长助理郑泽光以及徐敦信大使等27位新一届咨委会委员与会。

        近日,外交部新设“国际法咨询委员会”,组建我国外交决策的“国际法智囊团”。据悉,该委员会由我国国际法界的资深专家组成,包括4名顾问和11名委员。4名顾问包括国际法院前院长史久镛、北京大学教授饶戈平、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楠来,包括北京大学李鸣教授在内的11名委员均来自国内著名高校,阵容强大。

        几乎与此同时,2008年成立的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进行了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换届。新一届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由29名委员组成(比上届减少6人),其中大使委员23名,专家委员6名。与上一届相比,大使委员增加1名,其中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前驻加拿大大使梅平、前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等4名委员料因年龄原因离任,新聘任前驻泰国大使张九桓、前驻希腊大使杜起文、前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前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前驻美国大使周文重等5名委员,其余18名大使委员留任。大使委员均为资深荣休大使,涵盖了世界主要地区、大国和重要国际组织。

        专家委员则变动较大。2008年成立时有9名委员,2011年后增加4名至13名,此次调整仅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朱英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等4人留任,新聘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2名委员。曲星(赴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等9人料因职务变动、年龄等原因离任。

        外交部咨询机构的这一系列调整,是我国外交步入大国外交阶段后决策咨询对专业化、法治化需求凸显的表现,也是外交工作贯彻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的体现。

        随着对国际事务参与程度的空前加深,国际利益和国际责任的空前增长迫切要求我们更好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我国外交面临的一系列重点工作都对更好运用国际规则和国际法手段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是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组织改革,构建新的地区和国际秩序,尤其是实施自贸区战略,筹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运营丝路基金等;

        二是运用国际法维护海洋、领土权益和国家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侨胞在海外的权益,以及维护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权益、规范管理在华外国人和组织;

        三是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打击三股势力和极端犯罪,加强国际反腐合作,海外追赃追逃等。

        同时,我们也必须十分重视构建新的国际法体系,将中国合理权益、主张上升为新的国际法,将中国价值、法治观念、法律思想注入国际法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加强涉外法律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国际法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对推动外交工作的法治化进程将起到积极作用。

        政策咨询委员会汇聚了我国外交实务届和学术界的“最强大脑”。如何在外交决策和对外工作中更好发挥荣休大使和专家学者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是外交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外交决策咨询的制度和具体机制保障,探索对外交决策的监督和评估。二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全国的智库资源和智力资源,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三要强化前瞻性和战略性,除了搞好具体问题的咨询,还要针对新挑战新任务深入研究战略性问题,增加思想和战略供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