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从前慢》曲作者刘胡轶:将音乐交给木心先生的诗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15-03-13 07:3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刘胡轶根据木心先生的作品谱曲的《从前慢》在《中国好歌曲》第二季出现后,迅速成了很多人手机里循环播放的一首歌,直到它走上更大的平台——春晚。遗憾的是,羊年春晚的舞台上,我们没能听到刘胡轶的原唱。至今,刘胡轶这三个字还是鲜有人知,所谓歌红人不红,大概如此。

        总决赛的舞台,刘欢为刘胡轶钢琴伴奏,他拉着刘胡轶的手说,“他比我厉害,4岁就弹钢琴,我都还是19岁学的钢琴。”在总决赛录制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了这个刘欢口中的“大才子”。

        刘胡轶不仅让刘欢青睐有加,1月17日,也就是《从前慢》在《中国好歌曲》亮相后的第二天上午,画家陈丹青也主动发了一条短信给他。刘胡轶说自己当时还没睡醒,一看手机“吓死了”。采访中,他翻出了自己的手机,给记者念了陈丹青当时发给他的短信内容:

        “胡轶先生,昨晚在电视聆听了你的歌曲,非常感动,想到木心先生已经去世,他生前从未听到自己谱的曲子被演奏,更不知道有人以他的诗谱曲并登台演唱,谢谢你。”

        后来,陈丹青又联系刘胡轶,因为木心先生的美术馆要在下半年重新开。“他说美术馆开馆时你能不能再来唱一下。”刘胡轶激动地说,“一定要去的!”

        初见刘胡轶,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个紧绷的人,不怎么笑。像歌词中“从前的人”、诚诚恳恳,有一句,是一句。只有谈到音乐,他才放肆地笑笑,脸上的两个酒窝特别引人注意。对于《从前慢》的成功,他小心翼翼地说,“从看到这首诗,到决定写,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我觉得我做到了,大家听歌的时候,不会破坏掉对文字的认识。”

        刘胡轶说自己曾趁在嘉兴录节目的空档去了趟乌镇,见到了木心的作品。“尤其是美术作品给我的震撼特别大,他是一个将东西方文化都吃的很透的人,但是他最厉害的不是把它们吃透,而是把它们融合了。”

        他说,90%的人是先喜欢上木心先生的词,然后才是《从前慢》这首歌。

刘胡轶第一次亮相《中国好歌曲》时。

旋律跟着词走

        澎湃新闻:歌红人不红,对于唱作人其实无所谓?

        刘胡轶:对,音乐可以给更多人听到就好了。作品可以和大家分享是最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方式也就不重要了。

        澎湃新闻:你海选时那句“到这个舞台用了20年”,为什么这样说?

        刘胡轶:20年的储备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写一些大家能够有共鸣的好歌,至于名气,没思考过,我对现在的结果很满意。

        澎湃新闻:谈谈你谱曲的理念,那看起来比自己独自完成一首歌更难。

        刘胡轶:有可能是因为从小学习作曲,对于作品的想法,如何去设计,对词作者的初衷会更尊重,更深入到歌词本身。我会把这首诗在心中念很多遍,虽然木心先生不喜欢人家在公众场合去念他的诗,他觉得他的诗是应该在心里的,但如果把这首诗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一定是需要唱的,唱这首诗和念这首诗一定是不一样的。

        澎湃新闻:给《从前慢》这首诗谱曲,你不是第一个人,我在网上听了另外3首,确实差距还蛮大的,尤其接受不了R&B风格,你偏向于古典,可能更适合这首歌的歌词。

        刘胡轶:我创作的基本点是,听众在没有看到文字的情况下,光听唱他是能听懂的,也明白这首歌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被旋律抢夺更多的注意力。

        中国人其实在格式上是非常注重的,一首音乐作品首先是作词是谁,然后才是作曲是谁,这个词是在曲之前的,我个人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另外一种方式会先写旋律,再请身边的朋友或老师来帮我填词,既然已经有木心先生这么好的一篇诗了,那咱们一定要尊重它,起码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让观众感受它。音乐如果旋律太有个性,对歌词是不尊重的。

        澎湃新闻:刚上手时觉得为这样一首诗来谱曲,最大的难度在哪儿?

        刘胡轶:真诚。因为这首诗的表达是朴素的、真诚的,一个年代、一个场景,或者是一个生活观,或者是一种价值观。这几个恰好都是在音乐里最不好表达的,如果说想要在音乐上硬生生让人家记住,还不如完全将音乐交给文字,就是完全贴着文字走,我觉得我这一点是做到了,起码大家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不会破坏掉对文字的认识,也是绝大部分朋友给我反馈的信息:曲很贴这个诗。

一个音乐工作者的孤独

        澎湃新闻:你很早就出过一张叫《独听》的专辑,基本上都是翻唱的歌曲,那张专辑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

        刘胡轶: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才23岁。当时广州的唱片公司总会做一些发烧碟,人家买回去放在汽车里听。我的一个哥哥当时在广州开了一个录音棚,他说你来吧,赚点零花钱。

        澎湃新闻:当时给了多少零花钱?

        刘胡轶:也就一千块一首吧。录了几天就录完了。

        澎湃新闻:都说真人秀节目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一个人,你在来“好歌曲”之前和现在心态上有什么变化?

        刘胡轶:虽然参加了“好歌曲”,电视上也好,春晚也好,我依然还是在幕后。通过这个比赛我接触到了好多特别想去接触的前辈,这个很重要。前天晚上我和莫文蔚的制作人荒井壮一郎见了面,他给我的建议是,“虽然我不懂编曲,但我觉得你的精力被分散了,你的唱也能打动人,你的曲也很能打动人,但你不够专注,你的旋律可以写得更好。”在艺术行当里,每一个方向做到极致才能够把作品做到一个level,写歌的时候不要想编曲,不要自己给自己编,我原来根本没想到。

        至于到幕前去唱歌……如果有商演我也愿意,因为人要两条腿走路,你不可能完全饿着肚子去创作,商演不用多,只要能够保证每个月还房贷,日常开销,更多的时间我宁愿待在家里写歌、编曲。

刘胡轶与歌手林二汶合作。

        澎湃新闻:此前你的生活、创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刘胡轶:我是一个很孤立无援的流行音乐作者。因为武汉没有适合流行音乐生存的土壤,当地流行音乐文化氛围不是那么好,身边没有人和我聊,自己那么坚持,也不知道为什么坚持,就觉得总会有机会。

        澎湃新闻:环境不好,具体指什么?

        刘胡轶:在武汉这么长时间,不管我自认为好的还是不好的歌,连个否定我的人都没有,你知道那种感觉吗?没有对话,我总是一个人在冥想阶段(笑)。要维持生计,又不愿意到学校里教书,也不想到工作单位上班,虽然后面挂了一个单位——歌剧舞剧院的创编室,专门写歌剧舞剧。身边的人都很不理解,你就宁愿唱酒吧唱了15年,为啥?其实就是为了挣那一份钱让我生活正常运转,然后我可以用其他时间来写自己的音乐。

        在武汉,唱酒吧唱到30岁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到了30岁就应该结婚生子,要么就创业做生意,唱酒吧就是卖艺的,很多人会嘲笑你,你是专业院校出来的,怎么还干这个?我家里人倒是很支持我,但其实挺难熬的,很幸运,坚持下来了。

        澎湃新闻:这一次全国的观众都看到你了,那些以前嘲笑你的人的态度是不是有所转变?

        刘胡轶:有些人就是祝贺我,有些人就不理我了,可能觉得之前的话太狠了,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感谢刘欢老师,真的

        澎湃新闻:你读了很多遍木心的诗,你对“慢”的理解是?

        刘胡轶:其实我对文学是非常不擅长的,于是我很不擅长写歌词。如果让我用文字来描述木心老师的诗,这么简简单单几句话却写成这么好的诗,我写不了。但看到这样的文字,去形成音乐,我是可以的。学了25年音乐,其中学了20年作曲,这是我自信的地方。

        对于“从前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感想。我的理解,没从更多自身的感觉去写这首歌,更多的可能是共鸣的思考方式。因为这首诗太大了。它写的不光是年代,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尤其在当下。我在网上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慢的不是从前”,现在想慢下来也可以。但现在不管是通讯方式还是交通方式,会让我们越来越追求目的,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

        我觉得现在很多成年人其实都像个孩子,把欲望写在脸上,小孩子玩玩具,要赶快得到,要不然我的人生就很空虚无聊。这首诗引起了这么多共鸣,让我也知道,有很多人是向往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

        澎湃新闻:你自己是这样的吗?

        刘胡轶:我爱好不多,游游泳,喜欢喝茶、看老电影、听老歌,我不喜欢坐飞机,喜欢坐火车,出去玩我喜欢自驾游。你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就是尽量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而不是单纯到达目的地。去海南三亚,飞机两个小时就到了,直接送到海滩,那不是很蠢吗?或者说,像货物一样被运来运去。

        澎湃新闻:看什么样的老电影,听什么样的老歌?

        刘胡轶:《教父》、《罗马假日》,古典音乐、甲壳虫,香港张国荣那段时间的歌,哪怕是很小情怀的东西,但也是很细致不造作的。

        澎湃新闻:那你从来不听现在的音乐?

        刘胡轶:有时候听啊,带着批判的耳朵去听,哈哈,开个玩笑。前段时间也和别人聊过,现在的音乐类型很多,有些看上去是音乐其实不是音乐,它是音乐工业的商品。恰好音乐到现在的这个阶段,《从前慢》的出现可以让大家回头看看,看一眼就够了,也许下一段路会走的更好,毕竟生活还是得往前走。

        澎湃新闻:学员里跟谁最铁?

        刘胡轶:他们都特别棒,我来到“好歌曲”才发现,真的是歌如其人,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方式都不一样,都很特别。我和林二汶比较能谈得来,我之前特别喜欢她的歌,我们在深圳有一起合作,我弹琴她唱歌,包括我有改她以前的一些作品,那个环节就叫“现弹现唱”。

        澎湃新闻:很多人说刘欢没有你唱的好。

        刘胡轶:这个说法有两方面的先入为主;一方面大家对我唱的《从前慢》有先入为主,另外一方面大家对刘欢老师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果说刘欢老师第一次唱了这首歌,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样子,所以现在做这样的比较是不合适的,尤其是在春晚那样功能性的舞台上,这样评价刘欢老师是不客观的。刘欢老师为了我能上春晚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因为春晚的节目不是他能够决定的,他的初衷也是想把我的作品推上更大的舞台,我非常感谢他,真的。

        澎湃新闻:你心里有没有遗憾?其实第一届的霍尊就自己上了春晚。

        刘胡轶:真的还好。我当时把上春晚的消息发给了陈丹青,他说,你怎么不去唱?我说我能不能唱真的无所谓,作品能够得到一个数以亿计的传播量,全世界的华人都在看,那么木心老师的文字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传播出去,我个人就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再说,我就是沾了木心老师的光,他的这首作品在前面带着我,没有他这篇文字,我现在的一切也没有。喜欢词的观众应该有90%,然后才来关注这首歌。

        我一直都这么认为,做音乐自信是好事,过分自信不是好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