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凯带着马云和雷军,在德国寻找“中国互联网缺失部分”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杨鑫倢
2015-03-16 19:15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从左至右: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德国总理默克尔、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东方IC 图

        当地时间3月15日晚,2015年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在德国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同出现在开幕式上。

        2015年,中国成为CeBIT,这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展会的合作伙伴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本届博览会发了视频贺辞,马凯携带的庞大的代表团,包括阿里巴巴、华为、中兴、小米、东软等600家企业,马云、雷军等中国互联网大佬也前来参展。

        汉诺威展览公司董事局成员Oliver Frese说:“中国带来了CeBIT历史上最大最强的展示团队。”

        本届展会最中央的6号展厅属于阿里巴巴,以至于德国媒体都不无醋意地写道:在这个位置上,去年是大众,前年是空中巴士,而再前面,是谷歌。

        作开幕式企业家主旨演讲的,正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此前作演讲的,都是西方企业领袖,包括大众汽车CEO(首席执行官)文德恩、空中客车CEO恩德斯、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演讲嘉宾是由汉诺威博览会全球顾问委员会投票选出的。

        中德为何如此“投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不少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德国则提出“工业4.0”。

        李克强在贺辞中表示,中德两国在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方面的合作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大。中方愿借助博览会合作伙伴国关系平台,启动“中德创新合作年”,同德方提出的“工业4.0”计划形成互补,推动中德关系与合作深入发展。

        中国庞大的企业团参展,一方面,是希望在世界平台展示不断崛起的中国科技力量;一方面,也希望寻找答案:在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国家,工业4.0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

        马云在14年前和8年前分别来过汉诺威博览会,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因为博览会本身不成气候,第二次是因为大家不接受在阿里巴巴上卖东西的概念,认为在线交易和贸易展会是互相冲突的

        此次到来,马云坦言,是希望“找到互联网经济缺失的那重要一部分”。马云说,过去20年,互联网非常成功,但是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很少有互联网公司能健康、平静活过3年。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只有“蜜日”,“蜜周”,他们甚至没有蜜月。

        马云希望能在欧洲,在本次展会,找到答案。马云认为,这个缺失的部分是一种能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的方法,比如让鼠标和水泥进行合作。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给了马云灵感。“d!conomy”的主题,与英文economy(经济)一字之差,其中的e替换为了d。

        d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大家自己联想。有人理解为digital(数字),马云则认为是data(数据)。

        “与其说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未来三十年,因为数据经济,人类社会将会真正进入巨大的变革时代。我们将不再由石油驱动,而是由数据驱动;生意将是C2B而不是B2C,用户改变企业,而不是企业向用户出售——因为我们将有大量的数据;制造商必须个性化,否则他们将非常困难。未来的世界,所有的制造商他们生产的机器,这些机器不仅会生产产品,它们必须说话,它们必须思考。机器不会再由石油和电力驱动,机器由数据来支撑。未来的世界,企业将不再会关注于规模、标准化和权力,只会关注于灵活性、敏捷性、个性化和用户友好。”马云说。

        “我没有被训练成一个科技专家,我对电脑一无所知,我对互联网也了解的不多。但是我有一个强大的梦想,我要帮助中小企业。”马云说道。

        在发表演讲后,马云向默克尔和马凯推销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这项崭新的支付认证技术由阿里巴巴关联企业蚂蚁金服与国内一家人脸识别公司face++合作研发,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

        法新社称,中国以前是硬件,手机和PC的零部件供应商,而今天,阿里、华为等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领袖,这是数字化浪潮的东移。

        也有人士指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繁荣,是因为大环境的乏善可陈,巨大的市场规模效应,老百姓吃喝玩乐的刚性需求,缺乏对工业和社会进行数字改造的诚意和能力。中国厂商是该借此机会好好向德国学习。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