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北有条雨农路:在台湾寻找戴笠

徐有威
2015-03-28 20:58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2014年11月初,笔者拜谒了隐居在台北阳明山麓林语堂纪念馆后,去蒋介石的士林官邸,在车站突然看到左侧有“雨农路”的路牌。啊,戴笠戴雨农,我在台北总算第一次看到以你的名字命名的马路了。

        早就听说在台北市北部有条雨农路,是国民党为了纪念军统局创始人戴笠命名的。从1932年至今,这个神秘机构曾经四易其名:三民主义力行社特务处(1932年,对外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务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8年),国防部保密局(1946年),国防部情报局(1955年),国防部军事情报局(1985年至今)。

        无论这个神秘机构的名字如何变换,诸多处座局座走马灯似的更迭,在中国大陆老百姓心目中,记忆犹新、津津乐道的恐怕只有这位戴笠少将。戴老板时至今日还出没在大陆的地摊文学、抗日神剧,以及国共谍战片中。

        据说台湾学者和百姓对戴笠在大陆依旧风头正健,往往摇头深表不可思议。不过,在民主浪潮翻滚多年的台北,居然还有一条雨农路,虽然从南到北,再加北端的一座雨农桥,前后只有六百米左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笔者两度从头至尾漫步其间,细细品味。凡是有着雨农招牌的店铺,住宅和机构,都成了我的探寻目标。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附近的台北市士林区雨农国民小学了。

        从网上找到这个小学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恰巧是小学的留校长。冒昧说明我的意图,留校长一口答应约定时间后,我便可以前去。几天后,当我走入整洁开阔有序的校园,留校长热情地带着我边走边介绍说,学校附近还有条马路叫雨声路,有家雨声小学。

        说到这里,就有故事了。1949年保密局迁台后,局长毛人凤下令在台北近郊观音山建戴公祠,在芝山岩建戴雨农图书馆和雨声小学。雨声小学实为保密局的子弟小学,直到1965年才移交台北市地方政府接办。其第一任校长就是由当时的保密局局长潘其武中将兼任。潘在军统局大名鼎鼎,最为出名的是曾经担任抗战时期中美合作所的主任秘书。第二任校长是军统局史上唯一的女少将处长姜毅英。这位昔日浙江江山木匠的女儿,凭借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电文而在国际上一举成名。据说雨声小学的子弟对姜校长很是津津乐道。我曾经看到过姜校长晚年聚餐照片,谁会想到照片中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曾是情报处长。

        时至1974年,台北市政府决定开办雨农小学,由雨声小学承办,于是台北市同时出现了两个有着雨字头的小学。看到在校史室不起眼的地方放着一张戴笠的照片,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文字介绍,我好奇地问留校长,师生知道他们校名的由来吗?留校长说老师应该知道,而学生则不知道。我还注意到,校园树立的1988年翻修时时任校长撰写的纪念碑文,其中对校名来历一字不提。雨农小学的校歌中,也只是含糊地提及“要学父兄当英雄,志气豪如虹”,没有出现戴笠的名字。

        在网上曾经看到学校后面的芝山岩建有戴雨农图书馆,一些没有实地去台北的网友,甚至通过谷歌地图,对此进行一番研究,说得活灵活现,令人充满向往。留校长于是请她的一位年轻同事带我上芝山岩细看。

        从学校后门出来,我们爬上芝山岩,现在叫芝山公园。在攀登芝山岩路途中,时不时看到已经废弃的岗哨、炮台和炮座,有的上面还有字迹斑驳的编号。路旁不少铭牌说明,1949年以后,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的统治中枢,同时保卫近在咫尺的蒋介石的士林官邸。直到1990年,这些机构才撤离,1993年起慢慢成为一个文化史迹公园。
        山顶上是一所挂名“雨农阅览室”的建筑物,这大概就是网上传闻的戴雨农图书馆了。阅览室大门口有块铜牌标题为“戴笠将军事略”,室内有一些座椅,以及两块文字牌,介绍戴笠的“忠义事迹”和“情报工作与国家发展”,其他没有任何的书报资料。阅览室中冷冷清清,只有一位读者趴在书桌上阅读自己带来的图书,和大门口一条趴在地上打瞌睡的黄狗相映成趣。

        走出阅览室,后面路旁有块1984年12月树立的“戴雨农将军事略”纪念碑,简单介绍戴笠的情况。我在纪念碑拍照细看时,路旁经常路过锻炼身体慢跑者,均目不斜视,估计早已熟视无睹。

        下山后,雨农路左侧最南端有家名为雨农花房的小花店。卖花姑娘笑盈盈迎上来,我问她是否知道雨农两个字的来历时,她一脸茫然。在花店马路另外一侧,有家叫雨农小馆的小饭店,我进去要碗馄饨顺便歇脚。里面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聚餐。我趁机询问,他们异口同声——“国民党大特务”!他们非常友好地和我攀谈,还邀请我一起喝上一杯。他们都是附近的居民,雨农小馆对面名字叫雨农山庄的住宅小区,就是曾经的情报局的眷村翻盖而成的。“那里的房价升了很多,都赚了!”

        据1992年3月情报局的一本内部刊物透露,按照老旧眷村重(迁)建计划,情报局管十五个眷村,已经完成三个眷村重建,两个整建中,两个计划重建。估计雨农山庄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漫步在小区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位小保姆模样的女孩子,推着一辆轮椅,上面坐着一位戴口罩的老人,腿上还盖着一块毛毯保温,一看就是出来散步的。只听这位老人指挥女孩“右拐右拐”,纯正的河南口音。按照他的模样,起码在八十岁以上,多半是从大陆撤退过去的老一代保密局干部。我至今遗憾,应该上去问一下,可惜当时真的不敢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