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哲·食|清明节的团子为什么是青的?

澎湃新闻记者 张喆
2015-04-02 09:5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在互联网上,许多网友会半开玩笑地把端午节说成是粽子节,把中秋节说成是月饼节。在传统年节、风俗逐渐被消解、被简单化、被娱乐化的今天,清明节倒还没有物化成为某一种食品的“纪念日”。这或许一方面表明大家有慎终追远之心,同时也表明,清明节并不如其他中国传统佳节一般,有着全国范围内的代表性节令食品。

        以笔者所在的上海而言,最能代表清明节的食品便是青团了,它亦是中国南方多地民众在清明节时必吃的食物。即便是如东方早报2011年4月2日报道,上海老字号王家沙所做几个批次散装豆沙青团菌落总数不合格(http://www.dfdaily.com/html/3/2011/4/2/588097.shtml),但清明前后这家店外仍然会排起买青团的长队,足可见青团之于上海的意义。

青团的绿色,来自于艾叶,所以青团外皮绿得应该不是很均匀,而且不至于绿得那么鲜亮,像以下那种货色,还是少吃。

        自然的,青团这一地域性的节令食品对于北方的民众可能就十分陌生了。比如在2014年1月28日的央视新闻报道,当年1月30日播出的央视春晚上会出现一个用各地点心组成送祝福节目,一位操着纯正北京口音的面点女师傅说,她采用了上海地区常见的艾草嫩叶榨汁,和着糯米粉做出代表上海的面点,镜头一扫,人们看到的正是类似于青团的食物。
        最终,在当时各种@央视的微博下,这一江浙人熟悉的糕点,没有出现在当年的春晚里。

        可以这么说,清明节上所吃的许多食品,本源上是为寒食节所做的。因此,清明节食品虽在各地大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冷食的特点(当然,你想加热后吃也可以,但寒食的意义在于“不动灶”,关于清明和寒食的关系,请参见我于3月31日在澎湃新闻上所写的《清明节就是寒食节吗?扫墓就是踏青游乐吗?》一文,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6590)。

        苏轼所做《寒食帖》留存至今,在其二中写道:“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清明节食品,往往会和青团一样,有着青绿色的外表,这与其制作过程中,加入天然染色成分有关。

        就以青团为例,目前最常见的染色原料为艾草,因其生长地域广、种植面积多,这皆因其在现代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作用。一般来说,人们会将洗净后的艾草放入大锅,加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便能做成青绿色的团子。

洗净的艾草入锅煮熟榨汁,揉入糯米粉中,便能做出青绿色的团子
        当然,有些老吃客会说现在市面上见到的青团,吃起来不香,其实过去除艾草外,还有其他几种着色植物,比如清明草,俗称绵菜、绵蓬,它的学名叫“鼠曲草”,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此外还有泥胡菜、苎麻叶等。

        事实上,青团不仅流行于江南地区,还是客家人、闽粤赣多地的代表性食品,只是各地叫法不同,比如在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所谓“粄”是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糕点的通称。客家人其实有许多种清明粄,以所用着色植物不同而加以名字上的区分,包括了“艾粄”、“田艾粄”、“苎叶粄”等。

        明朝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节吃“青团子”。

        与青团相类似的食品还有绍兴艾饺、浙江与安徽部分地区的清明馃、台州、温州等地的清明饼等。

        南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还记载了另外一种寒食节食品叫做“青隋饭”,他在书中记录的做法是:“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此外,清明节及寒食节的菜单里,还包括了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