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一部电影能让社会都来关注情绪病,那也挺不错的

哈搭巴
2015-04-03 07:2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有人问我《暴疯语》怎么样?

        我说,很压抑。

        于是就被一传再传地变成了,“不好看”。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这部电影让人看得很压抑,很难受,但真的不难看。

        这是一个新晋电影人用心之作,用心到电影本身找不出什么槽点来。让人看得揪心,却也能在陈奕迅诠释的片尾主题曲唱起时释怀。

        只是,这部电影并非像宣传方说得那样,有多么地让人烧脑,有多么地高智商,正如影片监制之一的罗志良所言,《暴疯语》可贵之处在于,李光耀作为一个新人导演,没有犯许多新导演常犯的毛病——爱炫技。

        本片在李光耀与其亦师亦友的尔冬升共同琢磨之下,十易其稿,两三年时间的打磨,让影片在叙事上非常的质朴,不张扬,举重若轻地把一个本质上很难拍好的题材拍好了。这才是我对电影本身很推崇的原因所在。

        故事梗概若是让我来写便是这样的:一个因丧子而开始精神分裂的男人,在犯病时将妻子推下窗台。因其有病并未判刑而是送去一家精神病院治疗。三年后,主治医生力排众议,说其病愈可以出院了。随后医患二者之间因系列事件产生微妙变化。

        影片其实想要去探讨的,恰是当下城市中常见的情绪病。这一概念,在我听来多少是有些新鲜的,因为在内地的语境里,更多听到的是诸如精神病、神经病、脑子不正常之类的词汇,或者专业点,听到诸如抑郁症、躁郁症、狂躁症、精神分裂之类的专有名词。

        李光耀说,他常看报纸上的社会版,被香港报纸里时常出现的市井新闻所吸引,他常在看到那些吸引眼球的标题背后思考,为什么现在会有那么多人情绪失控,精神不正常?

        李光耀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于是开始搜集起各式各样的资料,然后写成了剧本。

        而电影尽管是在讲精神分裂患者,但它并没有只是在一味呈现这种疾病的种种表现,以及其对本人及他人带来的伤害。可以说,影片的重点不在于此,影片话里话外似乎都在引导观众反思一个问题——你压力大吗?千万别自己硬撑着,要懂得适时减压。

        本片上映或许正逢其时,自上月德翼航空不幸事件发生后,全世界范围内都在讨论两个问题,一是飞行安全,二便是心理健康。实质上,心理健康问题更关乎每一个普通人。

        在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社会里,情绪病扑面而来,以个人理解,所谓情绪病是尚未到达精神疾病程度,但却已处在了精神的亚健康状态。许多人焦虑、抑郁、强迫症、疑神疑鬼,或是对许多事畏首畏尾,选择以逃避了事。这样的隐疾往往就像是把自己置身于火山口之上。还是借用罗志良所言,电影想要让人们思考,为什么现代社会里人们愿意公开自己是癌症晚期,却不愿大大方方说自己在精神方面出现了某些问题。

        因为恐惧与不理解而去歧视,让更多的人强装自己神经大条,这样的恶性循环,或许才产生了德翼空难的恶果。如果《暴疯语》这部影片的上映,能在很大程度上让社会对精神问题产生关注和讨论,并对精神疾病脱敏,或许会让这部电影更有价值。

        当然,对一部电影要求太多,或许也有些强人所难了。

        还有人问我教主在戏中演得怎样?我说,别看黄晓明在其中的有些扮相像《中国合伙人》里的造型,但他这次演得真不错,十足的进步了。所以我相信尔冬升等人所说“刘青云负责颜值,黄晓明负责演技”,不是为了宣发而故意做的噱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