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倍说日本积了70年“阴德”,这个道教词汇他用得合适吗?

澎湃新闻记者 张喆
2015-04-03 17:1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4月2日召开的即是“专家恳谈会”的第三次会议,安倍出席了会议,他宣称:“日本在战后积了各种阴德”。 CFP 资料

        4月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积了各种阴德。

        过去两年,安倍屡次放风要在战后70周年之际发表“谈话”,起初他说要用新的“安倍谈话”取代“村山谈话”,后在国内外压力下,不得不表态将“整体继承”“村山谈话”等历届内阁对历史的认知立场。

        今年2月,在安倍的授意下,首次召开了全称为“回顾20世纪、构想21世纪世界秩序与日本作用的专家座谈会”,由安倍政府选定的16名专家组成,为今年8月的“安倍谈话”提供建议和参考。

        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报道,4月2日召开的即是“专家恳谈会”的第三次会议,安倍出席了会议,他宣称:“日本在战后积了各种阴德,也不是说日本国民都积极地支持对外贡献,但好好说的话就会给予理解”。

        这里有必要把日文原文也同时复述一下:“戦後、日本はさまざまな陰徳を積んでやってきた。外国で十分知られていないので、知ってもらうことも大事だ”。

        日文中的“阴德”二字,拼读为(いんとく,intoku),在几个日语在线词典里(http://dictionary.goo.ne.jp/leaf/jn2/16826/m0u/)大多都解释为“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人に知られないようにひそかにする善行。隠れた、よい行い),并基本都认为这个词语出自中国道教词汇,一般均引述《淮南子·人间训》所载:“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事实上,如果你用雅虎日本等日本流行的搜索引擎搜“陰徳”,搜索结果大多指向的是网络占卜、网上祈福之类的日本网站页面,可见在当下的日本,“陰徳”大抵是与占星、塔罗牌等无异。

        而在日本,许多人了解的“阴德”二字,与一本名叫《阴德太平记》的古书有关,这本书以日本战国时代山阴、山阳地区(大致在今日本濑户内海一侧兵库、山口、冈山、广岛一带),毛利家族从地方豪强崛起为大名的历史。此书因日本社会对于日本战国时代的痴迷,而流传甚广。

        日本民俗学大师柳田国男先生生前曾专门研究了日本人的生死观,他认为:在日本古老的氏神信仰中,认为人死后过一段时间灵魂会融入氏神,同时在融合中个人的灵魂会失去个性,成为无差别的氏神的一部分。因此氏神是一种不具备特定人格形态的特殊灵体。并非所有的灵魂都能融入氏神。有污秽、得不到子孙供养以及带有怨恨的灵魂——变成荒魂的御灵,都不能融入氏神。后来佛教的传入才给出了补偿,让那些荒魂也有了往生之所。

        可见,中国人传统概念里的“阴德”“阳报”,与日本人信仰的神道教、佛教等宗教里一些概念不太相同。

        一直以来,中韩等国媒体都分析,“安倍谈话”很可能是一个“三段式”谈话:第一部分涉及历史认知,第二部分述及日本战后历程,第三部分主谈面向未来。目前看,这个“三段式”谈话的重点在于后两部分,即大谈日本战后的“和平历程”和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以及安倍情有独钟的“积极和平主义”,而对于第一部分则是尽量淡化处理。也就是说,对构成“村山谈话”核心内容的“殖民统治”“侵略”“道歉”等关键措辞,“安倍谈话”会选择极力回避。

        在已经召开的三次专家恳谈会上,这些专家们阐述的大多仍然是:日本战后的和平主义、通过政府开发援助(ODA)等为国际社会做出的贡献。

        今年3月8日举行的人大记者会上,日本NHK记者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提问时称:“在日本,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来贬低日本这些年来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中伤日本在国际上的信誉。如果中国作为大国有宽广的胸怀,是不是应该调整对日政策?”

        王毅部长坦率地回答: “你刚才又提到了历史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中日关系,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一声,究竟原因何在?我想起一位中国的外交老前辈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他认为,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其实,这句话既是人与人的交往之道,也是对待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日本的当政者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如何,首先请扪心自问,世人也自有公论。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实际上,安倍晋三不是第一个使用中国经典抒发自己观点的日本首相,2004年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引用了一句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名言“为义非避毁就誉”,作为日本向伊拉克派兵的“注释”。

        所谓“为义非避毁就誉”,原意为“行使道义,是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不是为了避免诋毁或者赢得荣誉”。小泉希望借此来强调派遣自卫队支援伊拉克重建的意义。

        对此,时任民主党党首菅直人在小泉演说后批评道:“小泉首相只引用只言片语,却不引用《墨子》中最重要的‘非战’思想。墨子是倡导‘非攻’理论的思想家,他强调在遭受攻击的时候应该实行共同防御,即专守防卫的思想。仅仅断章取义来蒙骗国民,这完全是小泉自己要表明的意思。”

        社会党党首福岛瑞穗也批评说:“小泉引用倡导和平主义的墨子的话,纯属机会主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