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医保付费机制亟须改革

2015-04-07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4月1日,实施短短一周后,重庆仓促推出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在千余名尿毒症患者的抗议声中被暂停。

医疗服务价格与付费机制是患者感受最直接的部分,尤其是在看病难、看病贵的今天,各地政府对此的调整往往非常慎重,制定的改革方案总会强调降低患者的实际负担。

一般来说,医疗服务价格与付费模式的改革是这样:提高门诊、住院和大病、慢性病医保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标准,同时提高医疗服务的名义价格,两者相抵后,患者的自费比例降低,但实际支出略有降低。

对患者来说,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提高,即使实际支出变化不大,心理也比较能接受,还增加了看病的意愿,近些年农村的新农合就是如此。对医院、医生、药厂、医疗器械商等医疗服务供给方来说,医疗服务的名义价格提高,他们就是得益者,所差的只是分到的蛋糕有多大。

吃亏的是医保基金。医疗服务名义价格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提高以及医保覆盖面扩大新增的医疗需求,致使医保费用增速非常快。各地医保基金的收支状况迅速恶化,反映在重庆就是(城乡)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的收不抵支。

2013年,重庆居民医保81.4%的收入来自于政府补贴,只有18.6%的收入来自于居民的缴费。每年基金的缴费收支的缺口高达65.39亿。而各地向来处于赢余的职工医保,在重庆也开始收不抵支, 2013年出现2亿元的缺口。

最近十年,中国持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全民医保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这个时候,医改方案如果增加患者的负担,那表明医保体制的危机已经一触即发。医保基金的支付危机不独重庆,各地均存在。为此,各地医保不得不“医保控费”,将医保付费的总额分解到各医院、科室。这样一来,到每年11、12月,医保额度提前用完,医院往往不得不拒绝医保付费患者,让其全额自费看病。

为何医保费用增长失控?根源在于目前的医保付费机制上。如重庆此次的价格调整,医疗服务计价是以项目为单位,而非病种,医院、医生倾向于多开药、多检查,患者也愿意配合。限于专业能力,医保基金根本没有能力去逐个甄别每个项目价格的合理性。

遏制医保费用要回到医疗的本质,是以治好每个患者为要,药品、检查只是手段。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同龄、同病、同诊断时,治好病需要的费用大致相当,医保付费的原则应该是按病种付费,而非项目。医保对同一病种实行定额付费,超额部分不再支付。这样一来,医生就会努力“做减法”,少花钱(开药、开检查单)就意味着多获利。对于医保来说,数千个项目被简化成几十种常见病,它也有能力按病种控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