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工真:德、日对历史的态度为何反差巨大

澎湃新闻实习生 余珮瑶
2015-04-13 08:48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编者按】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战争的发动者和侵略者,日本对历史的反思仍然是个沉重又现实的问题。4月6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审定对历史教科书的修改,其中将钓鱼岛和独岛称为“日本固有领土”,并更改对南京大屠杀的表述。可见日本离正视历史的期望还相去甚远。日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问日本期间,多次强调正视历史是实现和解的前提,提醒日本直面历史。

        同样是法西斯国家,为什么德、日对历史的反思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带着这个问题,澎湃新闻采访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专研德国史的李工真教授。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工真

        德国对历史反思彻底,而日本对历史的反思不彻底的原因很多,我这里主要只谈三个方面。

        第一,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德国人是讲哲学、讲逻辑的。德国懂得一个道理:要谋取世界霸权,通过暴力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德国曾经用暴力的方式,通过发动两场世界大战来获得世界老大地位的尝试都失败了。希特勒都几乎拿下了欧洲,最后依然失败了,这说明世界不允许德国这种企图使用暴力的国家成为世界霸主,这里且不谈战争犯罪的问题。德国从这条逻辑推导,凡是再把人们引向这条道路的行为就是犯罪,所以坚决不要走暴力战争的道路;而日本人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思维,简单来说就是能屈能伸、韬光养晦。实力减退时就低调行事,等实力恢复了又甚嚣尘上。

        第二,生命财产的损失程度差异。德国在二战中损失的18-50岁的男性接近800万,民族中最精华的部分损失惨重,另外战争中没有丧命的男性都被关在战俘营里。导致战后社会上拥有投票权的成年人中三分之二是妇女,战后社会恢复和重建的重担都压在她们身上,因而被称为"trummerfrauen",直译是“瓦砾女人”,也可译为“废墟上的女人”,有人专门就战后德国重建过程中女性的贡献做相关的研究。

瓦砾女人

        女性天生是有反战情结的,生儿育女的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儿子要被迫上战场。因此当时的社会在制定基本法的时候是坚决反战的。另一个因素是战后妇女地位的提升,家庭经济主要靠女人支撑,孩子的教育也主要是由妇女负责,由于妇女在战后重建中几乎承担着战争带来的所有伤痛和损失,吃尽了暴力战争的苦头,因此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都倾向于反思战争,维护和平。

        日本的情况则不一样。我们一直都在讲日本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日本也是被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给救了,同时也是原子弹的得利者。在二战末期,1945年时日本本来是准备拼死抵抗的,提出了“一亿玉碎”的概念,意思就是全体国民誓死抵抗。但是被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轰炸后,就迅速无条件地投降了。因而日本部队在中国大陆东北、东南亚的,以及留守日本本土的精锐部队大部分都存活下来了,粗略算起来至少有一百万。这就导致日本战后孩子的教育基本是由父亲来完成的。可想而知,一个打败仗的民族由父亲来教育下一代,就比较危险了。整个社会的气氛就跟德国战后女性主导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所以说“安倍现象”并非偶然,所谓“安倍现象”就是指在日本社会上尤其是政坛上的右翼人士企图篡改历史、掩饰侵略罪行的行为,尤以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故统称为“安倍现象”。现在日本极右翼人士的祖辈绝大多数都是当年军国主义狂热分子。

        比如说安倍晋三本人,就出生于显赫的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外叔公以及父亲都曾担任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坛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公佐藤荣作就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战后保守政治路线的代表性人物。岸信介是二战的甲级战犯嫌犯,曾经在侵略中国时期历任“伪满洲国”实业部总务司司长、产业部次长、总务厅次长等职,和当时的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满洲国总务厅长星野直树、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长鲇川义介并称“满洲五巨头”,在中国期间因生活放荡,性情古怪,刚愎自用又难以捉摸而被称为“昭和之妖”。岸信介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就曾发表敌对中国的言论。

岸信介

        而另一位对安倍影响较大的,是其外叔公佐藤荣作,他是亲美反华的典型,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在担任首相的7年任期内11次参拜靖国神社,创下了冷战结束前在任日本首相参拜的最高记录。

佐藤荣作

        我们这里说的也主要是针对那些极端分子而言。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日本对战争的反思不彻底。当然他们可以找很多文化上风俗习惯的由头,我认为那都是烟雾弹,问题的实质在于日本的伤亡程度不够,并没有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

        第三,国际背景上,还有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在执行德国的反纳粹政策上是非常彻底了,但在执行日本的战后处置时就不一样了。美国迅速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后,在政治上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而在组建政府时又混入了不少右翼势力,所以说日本政治体制的解体与重构可以说是瞬间完成的。当大多数国人还处在战败失落和精神空虚状态的时候,日本就以美日军事同盟的身份成为反共的重要一环,基本没有给全民的反思留下任何余地。这中间就有冷战因素影响。美国在二战把日本打败后,不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它的威胁,而是视苏联、中国等为真正的威胁和大敌。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利用日本来作为反共的桥头堡,因而扶植日本与中国抗衡。有了美国支持的大气候,日本的右翼就很得势。将来会怎样发展,就很难讲。

        有思维方式的差别,有战争的实际创伤程度的不同,还有国际形势的差异,德、日在历史反思的问题上有如此差距就不难解释。可以借用现任外交部长王毅的话“不如拿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来评价日本现在的态度。我们在敦促日本政府正视历史的路上任重道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