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东开发25周年|沈晓明:浦东应该成为万众创业的重要基地

澎湃新闻记者 储静伟 实习生 李欢
2015-04-17 08:3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沈晓明说,“浦东应千方百计降低创业的成本和门槛,如果我们的创新成本比较低,我们依然会有吸引力。”  雍凯 澎湃资料

        “浦东没有马云是一件遗憾的事,但浦东没有马云照样是浦东。如果浦东能有万千年轻人创业,那比一两个马云更加让人高兴。”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

        4月9日,在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改革创新成就和最新进展情况通报会上,沈晓明接受记者集中采访,回答了自贸区扩区、科创中心建设、政府职能改革等问题。

“浦东有三个层面上的自贸区试验”        

        澎湃新闻: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不久将要挂牌,浦东在保持先发优势方面有什么计划?

        沈晓明:自贸区扩区以后的格局,浦东有三个层面上的自贸区试验。第一个层面上的自贸区试验是原来自贸区的28平方公里,第二个层面上的是新扩的包括28平方公里在内的120平方公里。这两个层面的自贸区主要任务是总书记要求的要成为我们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第三个层面上的自贸区是120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1200平方公里就是全浦东的自贸区,其更多地将接受现在已经形成的自贸区经验的辐射和推广。        

        澎湃新闻:临港这次没有都进入自贸区片区,临港的发展方向、定位会不会有一些调整?

        沈晓明:其实临港一直是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中就有临港片区。所以临港过去是自贸区,现在也是自贸区,只不过大家比较敏感的是管委会(注: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从临港新城搬出来了,因为管委会和浦东新区政府合署了,所以他们搬出去了。

        临港一直会是浦东和全市开发的重点地区,而且市里对临港的定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目前为止,临港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一个120万到150万人口的独立的辅城。由此一来,临港和上海的关系就好比是横滨和东京的关系,对于100万和150万人口的城市来讲,五脏六腑都要全,一个城市有的功能它都要有。所以,临港城市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新城,也是一个独立城市。我对临港的发展寄予厚望,充满信心,区委区政府将会继续支持和推动发展。        

        澎湃新闻:浦东承担的国家战略越来越多,怎么把这些战略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找到一个抓手把这些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来推动?

        沈晓明:这些战略是有联系的,这些战略出自于不同的时代,也带有时代的烙印。比方说,浦东的出生是因为开放,浦东2005年的综改(注:综合配套改革)是因为改革,现在自贸区的试验是改革加开放。以前还有一些国家战略,自主创新示范区,它从一个侧面也是希望能够利用浦东在改革方面的一些优势。

        事实上,我们在推动这些工作时也是在利用集合的办法、联动的办法。所以自贸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四个中心建设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以及和人才特区的联动,这些联动都不只是口号,都是有具体的行动的。

“浦东没有马云照样是浦东”        

        澎湃新闻:在即将开启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浦东怎么定位?未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沈晓明:在科创中心建设中,浦东应该发挥核心功能区的作用,因为浦东具备这样的条件。浦东在科创中心建设中还应该成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基地。浦东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希望能够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园。

        前段时间,我专门邀请了一些创投、风投方面的专家来开座谈会,每一次都会有人在座谈会说浦东没有马云、没有谁谁谁。我觉得浦东没有马云是一件遗憾的事,但浦东没有马云照样是浦东。如果浦东能有万千年轻人的创业,那比一两个马云更加让人高兴。因为有年轻人的创业,未来必定会有马云,可能是李云、张云。所以,我更加看重的是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这一点是我们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着重把握的。

        上面第一条我讲了核心功能区,第二条讲了年轻人创新创业的乐园,第三条要做好自贸区及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工作。大概就是这些。        

        澎湃新闻:你曾说过“不拼爹,来浦东”,来浦东不拼爹,拼的到底是什么?

        沈晓明:在浦东,我和团委的小年轻聊“年轻人成长靠什么”。一个年轻人能够在浦东很好地成长,他要有才干,因为浦东高手云集,在创新创业界是这样,甚至在机关都是这样,在浦东,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创业界还是在社会活动界,我都能碰到一些背着书包、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浦东,这一个群体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群体,所以你要在浦东事业有成,一定梦想加才干,当然还有勇气加机遇。

        浦东给大家提供公平竞赛的舞台,我为什么在清华和北大讲“不拼爹,来浦东”,就是因为浦东是公平的,浦东不看你背景行不行,只看你自己行不行。浦东区委区政府也将尽我们一切所能,维护这样一个公平的环境。我相信不管有无背景,有无才干,大家都希望能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澎湃新闻:浦东现在发展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遇到什么挑战和阻力?

        沈晓明:高成本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事情,高成本不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这件事情不归政府管。浦东一直都在想办法,如何在高成本的环境下面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基本的考虑是有的,一条是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公平透明的经商环境。但即便这一条,从中国的角度讲我们是高成本,但从世界的角度来讲我们不是高成本,纽约、伦敦等也是高成本,为什么也能吸引那么多大公司呢?是因为他们认为那里有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所以我们也要打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经商环境,来创造我们对这些国际大公司的持久的吸引力。事实上,这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一条道路,所以才有我和你之前讲的数据(注:浦东外商投资成功率约为2/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全国最高)。我们虽然成本高,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我们依然有吸引力。

        第二,浦东应千方百计降低创业的成本和门槛,虽然生活成本、商务成本高,但是如果我们的创新成本比较低,我们依然会有吸引力。

“大概只有人先下放,事才能下放”        

        澎湃新闻:浦东在吸引民营龙头企业方面有一些什么举措?

        沈晓明:我依然记得国内有名企业家和我讲过的话,“那些靠政府的钱的民营企业是搞不大的,对民营企业来讲,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浦东要吸引民营企业,去设计新政策一定不是我们走的路,我们希望能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会,靠的就是好的营商环境,如果我们这个环境里面更加国际化,更有工作效率,政府的一言一行、一点一划是透明的,讲法治讲公平的,我相信虽然我们这里商务、生活成本高一点,民营龙头企业会来选择这里的。        

        澎湃新闻:事前改革,事中事后的监管是不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

        沈晓明:事中事后监管是自贸区环境的一项重点,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方案,这个工作方案会在以后说,目前还在等候国务院的批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和一系列的自贸区改革息息相关的。        

        澎湃新闻:浦东一系列政府职能改革中,推行“两个15%”的政府瘦身改革,改革成效如何?

        沈晓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我遇到过的已经下去的人的反映,有的是年轻人、还有一些中年人,所有的人众口一词跟我讲“谢谢你,谢谢区委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而且准备继续干下去,干得很欢。他们的同事、他们的领导也众口一词,“这批人就是很好,比我们原来的人水平高,他们来以后帮上大忙,发挥大作用。”我听到的就是这样。

        第二方面要说没有下去的人,从“两个15%”改革之后,就有人通过各种关系来和我说要下去的。我到浦东来以后,没有人说托关系来升官的,但是有机关的干部希望下去的还有不少,所以区委组织部也在酝酿,要谋划下一批的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问题。

        这件事情给我的启发:第一,人挪活树挪死,我看现在相关方面对这件事情都很认同很高兴;第二个启发,我们现在老在讲要重心下移,实权下放,大概只有人先下放,事才能下放。“两个15%”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事权的下放。这是推动这项工作以后我的体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