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读书日前“解放书单”又推10种,《平凡的世界》在列

澎湃讯
2015-04-17 16:1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第2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解放日报社共同出品的“解放书单”推出了第三期,再度精选10本好书。“解放书单”是为了响应落实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的要求,全国首个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为目标受众的读书品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亲自为第一期“解放书单”撰写了文章。        

        NO.1

        《平易近人: 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陈锡喜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书评摘要:

        说话是门大学问,领导干部怎样说话,才能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值得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讲话中,就经常通过打比方、讲故事、引用俗语俚语等方式来阐述深刻的道理,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释疑解惑,不仅入情入理,更入脑入心。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感受在形象表达中所蕴含的语言力量和智慧哲思。        

        NO.2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书评摘要:        

        在作家梁晓声眼里,《平凡的世界》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梁晓声说,今天,《平凡的世界》重新唤起人们阅读的愿望,证明好的文学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认为,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此书尤其值得重读或补读,因为读它,可以让你了解过去的农村,进而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如果不了解从前的农村、农民,便很难理解如今的农村为什么“空心化”现象比比皆是;很难理解如今的农民为什么会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犹豫徘徊、左顾右盼、有所向往而又有所不舍。补上了这一课,面对农民的诸项工作,我们就会多一些温度,少一点冷感;多一些人性化的举措,少一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        

        NO.3 

        《从0到1: 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美] 彼得•蒂尔 布莱克•马斯特斯 著

        高玉芳译

        中信出版社        

        书评摘要:        

        “从0到1”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作者彼得•蒂尔这样阐述:实际上“从0到1”有很多不同的意义,其中一点就是做一些新事情,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一些新的、不同的、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的东西,比如发现科学的规则,发明新的机器或者创建新的企业。        

        彼得•蒂尔甚至不太鼓励企业去竞争,因为他认为当你选择了竞争这种方式时,就意味着你可能在做一件“从1到N”的事情,而如果你是在做“从0到1”的事情,是没有人和你竞争的。        

        NO.4        

        《精准创新:如何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创新 》

        [英] 杰姬•芬恩 马克•拉斯金诺 著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家组 译审

        中国财富出版社        

        书评摘要:        

        作为本书中文版的引进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院长、管理学教授朱晓明认为,在数字化与互联网让商业世界变得越来越快的当下,我们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搞创新,盲目跟着新技术走,很可能做的仅仅是时尚的技术,而不是成功的创新。所以,创新不能盲干、蛮干,而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创新”,也就是精准创新。        

        朱晓明教授认为书中介绍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有助于我们凭借科技预测结果判断创新的最佳途径,提前警示可能会遇到的陷阱。

        NO.5        

        《中国历史的教训》

        习骅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书评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部署中,不但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大威慑力,还不断寻求治本之策,向制度建设要效益,其历史意涵丰富,现实意义深远。而《中国历史的教训》对此做了独到诠释,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正是该书广受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广大读者欢迎的原因。        

        NO.6        

        《智慧社会: 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

        [美] 阿莱克斯•彭特兰 著

        汪小帆 汪容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评摘要:        

        “要着眼于想法的流动,而不是财富的流动。”对本书作者提出的这一观点,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深度认同,“这是文化规范和创新的源泉。”        

        将“想法流”作为看待人类关系构建、社会结构演进的新的视角,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更具开创意义。“拥有最好想法的并非只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最擅长从别人处获取想法的人。”

        NO.7        

        《方大曾: 消失与重现》

        冯雪松著

        锦绣文章出版社        

        书评摘要: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冯雪松在其新书中,聚焦了一位战争中一个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人物——方大曾。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方大曾是第一个抵达前线进行报道的记者,但如今有关方大曾的资料记录却非常碎片化。冯雪松的寻找缘于一个偶然,但他的探寻,让方大曾重现,也让一种民族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重现。        

        NO.8        

        《工匠精神: 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美] 亚力克•福奇 著

        陈劲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书评摘要: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成为热词的今天,“创客”和“工匠精神”等概念同样引人关注。

        “工匠精神”为何值得关注、如此重要?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古往今来,“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不仅推荐本书,更针对我国的社会现实,为如何培养“工匠”开出了四剂良药。        

        NO.9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孙机 著

        中华书局        

        书评摘要:        

        解读本书,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从作者孙机先生的学术渊源与治学入手,“书是百科全书式的,对应了作者学问的博大精深。今天,某一个领域、门类的专家越来越多,但像他这样学识广博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比较稀缺的。读者读这本书肯定会有很大获益。这个获益不仅仅是丰富了一点知识、拓展了一些眼界,而是它可以让你打开胸怀,了解学问的大格局、大气象。”

        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成就,是我们五千年辉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是“常识”,如今却成了现代人的“未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本书,是一种“扫盲”。        

        NO.10        

        《耶路撒冷三千年》

        [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张倩红 马丹静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书评摘要:        

        耶路撒冷是一座神奇的城市,长期以来,描述她的著述不少,但大多是一些程式化的解读。直到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为她立传,一部《耶路撒冷三千年》,让她复杂的美呈现得如此立体——神圣与世俗交织,美好与丑恶并存。        

        而此书译者、河南大学犹太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对本书的解读,让这种美变得更为清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