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初心之路|全国劳模梅志平:精益求精,12年“匠心”创佳绩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何朗朗
2021-06-21 06:52
来源:澎湃新闻
初心之路 >
字号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小钳工到安徽省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从技术小白到研发部部长,现任安徽省科昌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研发部部长的梅志平只用了12年。

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梅志平不仅参与和主持研发了30余项重要专利技术,并且先后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等诸多奖项,在2020年11月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梅志平工作照 受访者 供图

“成为全国劳模,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谈到被评为全国劳模的感受,刚满33岁的梅志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坦言,只有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不辜负这份荣誉。

而长久以来,“真诚待人,本分做事”也是梅志平所坚持的信条。

勤能补拙

梅志平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全椒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父亲经常会帮别人修柴油机、农具等,我经常在旁边看,久而久之对机械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梅志平说。

2009年,从江西蓝天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毕业的梅志平,回到家乡,应聘成为科昌机械的一名钳工,他回忆当时找工作的情形时说:“很多人说钳工最苦、最累、最底层,但我觉得做钳工能学到技术,更重要的是自己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冲着钳工的岗位报名的。”

然而,钳工这份工作,看似简单,操作起来却不容易。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钳工,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能识懂图纸,还要会使用一些专业工具和机床,进行划线、钻孔、锯削、锉削等作业。

“刚来的时候比较吃力,因为基础知识薄弱,连打孔的钻头都磨不好,老师傅们磨出来的钻头切削很锋利,又比较耐用,我磨出来的效果总是不理想。白天要工作没有时间去学,只能晚上别人下班了,我留在公司学磨钻头,那时候整个开发区已经没有车回到县城,自己走回去,大概要走一个半小时。”梅志平回忆。

凭着一腔热爱加上自己本身就能吃苦、爱钻研,在同事与装配车间师傅的帮助下梅志平用短短三天学会了磨钻头。

同事郭树标对此事也记忆颇深:“我跟梅志平一起进企业的,当时他才23岁。别看他年轻,这小伙子能吃苦、肯钻研,操作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从没有退缩过,一直到弄懂为止。”

因为钳工做得出色,梅志平很快就从车间里脱颖而,2010年,他被调整到研发部成为一名技术设计人员。

稳扎稳打

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技术员的日常工作中明显不足。

梅志平并不气馁,他立足实践,不仅虚心向老员工学习,还买来机械、液压、电气控制等专业书籍,白天实战操练,晚上挑灯夜读,很快练就了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

如何让机器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工人劳动强度更小,成为他在技术部证明自己能力的重要项目。

“2012年,在和客户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发现,他们在成型冷柜产品侧板扣槽时,都是通过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成型。于是我向公司申请研发一种将产品一次成型的组合模具。”梅志平说。

这个项目起初只是在和客户沟通技术方案时产生的一个想法,后来梅志平向公司领导汇报,得到领导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整个的实施过程都是由他主导完成的。

梅志平介绍,后来经过反复的技术构想,市场调研,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最终成功研发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精度高的板筋组合成型模具。该模具能够一次成型所有形状的产品,将过去多道生产工序简化为一道工序。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帮助客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提升了产品精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很多知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更重要的是这次成功的研发经历,使我信心倍增,更加坚定了搞技术研发的信念”。梅志平坦言。

2012年8月,梅志平加入了公司成立的技术研发小组,先后参与《八工位大卧柜直线式箱体发泡线》《新型智能化冷柜内胆—内底自动成型线》两个项目的研发。2014年,这两个项目获得了省新产品技术鉴定证书,梅志平也因为表现突出获得个人省级科技成果奖。

“其实我知道自己资质平庸,只能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来提升自己,尤其刚进入技术研发部的时候,就是稳扎稳打,踏踏实实的进步,最后终归付出会有回报的。”梅志平表示。

未来可期

取得了一些成绩后,梅志平没有骄傲自满,依旧在岗位上勤奋努力。

他每天6点半起床,7点到公司,中午有不到1小时的时间用于休息,晚上通常要加班到10点才能回家,回家后学习高校培训的网课,补充欠缺知识,直到12点多才结束这忙碌的一天。

机遇总是善待不懈努力的人。2016年,企业进行股份重组,公司面临着业绩下滑、研发团队人才流失的困境。

研发,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骨干,梅志平挺身而出,主动申请挑起重担重组研发团队,承接了国内首条“厨房柜中梁自动成型线”项目,该项目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程度高。面对公司困境,一些还在犹豫去留的技术人员,在梅志平的鼓舞和带动下都决定留下来,和企业一起共度难关。

“人手不够就用加班来凑,那段时间基本上每天都在加班,周末都没有休息的时间,家住得远的干脆就住在厂里。”梅志平回忆。

研发团队攻坚克难,每个技术难点梅志平都亲自论证确定方案、跟踪实验、上线调试,最终带领团队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该项目的效能较之前提高了5倍,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企业就实现了平稳过渡。

梅志平工作照 受访者 供图

2016年至2019年间,梅志平牵头研发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生了一项项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专利发明,也助力公司承接了海尔、海信、美的、越南和发等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合作项目,据初步测算,他牵头参与的工艺改进和新产品研发每年至少为企业增加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达1000多万元。

最近梅志平和他的团队正在做“内胆自动成型线”,主要是一个用于制作冷柜内胆的机器,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了,他又开始紧锣密鼓准备下一个项目。

“做企业我们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现在的客户对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去创新,所以压力也会大,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所以忙碌已经是我们的常态了。”梅志平坦言,忙碌更让他安心,从忙碌中他能看到可期的未来。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