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从元芳到包拯,张子健不懂为啥收视高就被归为神剧

澎湃新闻记者 丁立
2015-04-22 07:1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12年,微博上“元芳体”一夜走红,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口头禅“元芳,此事你怎么看”,成为大家互相调侃的网络经典语录之一。饰演元芳的演员张子健曾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揶揄很少上网的自己这是“睡着中枪”。

        距离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第一部的拍摄已有10多年,“元芳”已成为“神探”。张子健与《神探狄仁杰》系列的导演钱雁秋合作的《神探包青天》正在热播。该剧和他们另一部高收视率作品《石敢当之雄峙天东》一样,被网友称为“神剧”。

        对此,张子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说:“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收视率高、关注度高的剧就会被归为‘神剧’,这个特别不好。收视好了怎么就成‘神剧’了呢?”

《神探包青天》中的张子健,这个造型是包拯他爹。

        内心怀揣强烈英雄主义梦的张子健,出演的角色大多刚正不阿、拳脚功夫了得,除了上述的“神探”系列,还有1993年的《白眉大侠》、2000年的《英雄》、2014年的《大漠枪神》等。他说,“其实自己也演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只是因为这几年的形象比较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忘了我的其他角色”。

        除了演戏之外,张子健几乎没有其他爱好,“去年我一下子拍了四部戏,今年年初播了《石敢当》,现在播《神探包青天》,下半年还有三四部,这么满的工作哪有时间谈爱好。”

“石敢当”张子健

【对话】

史上最清瘦的包青天

        澎湃新闻:《神探包青天》中,你饰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包拯之父包铁山,一个是包拯,过瘾吗?

        张子健:当然很过瘾,因为这两个角色反差很大,一文一武,包铁山是一个武将,包拯是文官。所以,包铁山主要是以动作戏为主,包铁山后来牺牲,30年后包拯长大,我就开始以文戏为主。第一次在一个剧里演两个角色,很过瘾。

        我们原定计划“包青天”要拍120集,做成三部,现在播出的是第一部。现在也是想要看看播出以后能不能达到预期,毕竟后面还有很多故事可以讲。我们这一版的“包青天”是根据单田芳的评书《七侠五义》改编的。

        澎湃新闻:《神探包青天》和《神探狄仁杰》都是“神探”系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张子健:还是有很多相似点的,狄仁杰是文官,他的身边有一个武将元芳,一文一武;《神探包青天》里包拯和展昭也是这样的搭配。另外,这两个剧是一个创作团队,导演、编剧是同一拨,所以肯定会有一些神似风格的影子在,我认为《神探狄仁杰》能吸引的观众群体也是《神探包青天》的收视群体。

        澎湃新闻:你曾说通过《神探包青天》可以认识一个全新的张子健,这个“全新”怎么讲?

        张子健:元芳也好,石敢当也罢,他们身上的武功动作戏都很强化,包拯这个人物就没有这些,我在表演时需要注重的是人物的正气、倔强。相较于过往版本的包青天,我这个版本是最清瘦的。我没觉得清不清瘦会影响人物的塑造,很多东西不是外在的,来自于内心,演绎包拯需要看心里的力量够不够。

        澎湃新闻:会不会担心观众不习惯你的包青天造型?

        张子健:我觉得还好,这部戏我们从最开始就考虑观众能不能接受由我这样一个曾经深入人心的武将形象来饰演包青天,所以才把戏设定成一开篇从包铁山说起,包铁山恰好是一个武将,这样就非常贴切,形成一种过渡。大概有差不多二十集的戏,把我这个人物从武戏的氛围带进文戏的场合,形象、肤色做出了调整。观众应该是能接受的,因为我们这么用心地做了一个从“元芳”到“包拯”的过渡。

清瘦版包大人

演员不是那么随心所欲的

        澎湃新闻:你和导演钱雁秋合作快二十年了,聊聊你眼中的钱雁秋?

        张子健:我们彼此非常熟悉非常了解。钱导知道这部戏需要张子健能出什么样感觉,让观众可以接受他;我也知道他想要我在这部戏里是什么状态。当初准备做《神探包青天》这部戏的时候,他和我商量,问我“你来不来”,我说“你要觉得想让我来我就来”,这事大家商量着做,我一个人演不好包拯,咱俩还演不好呀!

        多年合作之后大家有信任和了解,合作起来就会少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澎湃新闻:你跟钱雁秋的合作这么多,特别这几年都成一个固定模式了,你有想过改变吗?

        张子健:我们两个人从1987年开始就在一起合作了,很多事都已经顺理成章了。所以现在我接戏,他这个团队的戏是第一考虑,空下来的时间我再去接其他的戏。其他戏和这个团队的戏有冲突了,我也还是先考虑这个团队的戏。

        我演戏这么多年,各种类型的角色其实都演过了,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只是因为这几年和钱导的合作比较多,所以很多形象比较深入人心。

        我也一直都在寻求改变,但是对于一个演员,你真的要他能有多么大特别的改变,我认为不现实。

        投资方也好,电视台也好,可能会更强调一个演员身上有一些个人特色的内容,包括电视台说买张子健的戏,也是认为张子健某一方面的戏观众会去看。

        演员有时比较被动,会受很多方面的制约,并不是你想去做什么就能去做什么的。

元芳和狄仁杰

观众决定作品的成败

        澎湃新闻:“元芳体”那么红,上街会有人叫你“元芳”吗?你是不是一个网络达人?

        张子健:我没有微博,网上大家看到的那个账号是别人假冒我名义开的。微信我也不熟,网络对我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每天上网看看新闻。就像前几年新浪给我颁奖,主持人都说我一个没有微博的人居然得了新浪年度突破奖,很搞笑。

        “元芳体”红的时候,很多人都跟我说让我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红一下,也有人问我怎么操作 (“元芳体”的流行),但是我就说“如果这个事儿能操作起来,那真是太了不起了”,互联网还是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的。

        澎湃新闻:《神探狄仁杰》之后,“狄仁杰”梁冠华离开了你和钱雁秋,当时说法很多,你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张子健:这个问题我不太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可能就是觉得是不是签约另外的公司对他今后的发展更有帮助和益处。这些东西我不好再怎么多说。这是别人的事,我只能说,在曾经的合作中我们还是非常愉快的。

        澎湃新闻:现在网络剧也有“狄仁杰”了,你看了吗?你认为传统电视剧会受到网络剧的冲击吗?

        张子健:暂时还没有那么快的冲击,很多观众还是追着看我们的剧。网络剧和传统电视剧是互相借鉴的关系。拍什么,不该拍什么,我们心理都有数。到最后市场检验下来都还是不错的,包括在网络上的点击,一个良性循环下来我们对市场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电视剧不是电影,不能用电影的标准去做电视剧。拍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人看,观众看不懂,那拍了做什么呢,喜不喜欢一个东西的权利在观众那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多研究观众需要什么。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之间只能说是互相推动、共同学习。至于最后还是得说:观众决定你的成败。

        澎湃新闻:有人说你演的很多剧都是“神剧”,比如《石敢当》,你怎么看?

        张子健: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收视率高、关注度高的剧就会被归为“神剧”,这个特别不好。收视好了怎么就成“神剧”了呢?

        任何艺术创作都有夸张的地方,“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这样的情节是造假,但是略微的夸张是可以接受的。

        《石敢当》在剧本的撰写、场景的选择,包括后期的特效制作都是花费了大精力的,跟市面上很多凑合的不认真的所谓“五毛钱特效”是不一样的。我们投资了很大的金额在这些东西上。你不能说,这“神剧”那“神剧”,我发现好像“神剧”收视率点击量还都不错,你怎么解释?

        很多人说“神剧”把观众的审美水平带偏了,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电视剧就是一个特别商业的东西,你没有必要整得过于严肃。如果真的那么需要艺术性,你完全可以去拍摄独立电影去国外参赛,电视剧还是稍微平和一点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