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探索社区矫正新模式:政府向心理咨询中心购买专业服务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实习生 赵金昳
2015-04-28 14:5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5年4月23日,上海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心理咨询师王晓波正在给服刑人员传授心理教育。  澎湃新闻记者 高征 图

        劳教制度废止后,社区矫正人员呈现逐步增长态势,社区矫正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社区矫正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在我国接受社区矫正的对象主要为缓刑、管制、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

        如何将“在家服刑”的矫正对象教育成为守法公民?如何从心理上缓解他们内心积压的负能量?如何实现矫正教育“要我来”变为“我要来”?

        普陀区司法局积极探索教育矫正的新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沪上专业的心理机构合作,为辖区内5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矫正项目。

“专业心理咨询后,她的脸色亮了”

        据介绍,普陀区目前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约为520人。根据相关规定,他们每周需要到社区所在的司法所报到,除了每周完成8小时的社区服务外,还要接受8小时的教育学习活动,包括法律常识、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

        普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科副科长华军表示,在日常管理中经常发现一些社区矫正人员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比如我们遇到过有些矫正对象观念上还不能接受被法律惩戒的事实,内心充满负能量,便采取暴力的方式发泄在家人身上。更有人无法走出心理上的自卑,用极端的方式——吸毒,以期能摆脱心理痛苦。”他指出,为了帮助这些矫正对象能够顺利走出心理上的阴影,普陀区司法局请来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帮助他们释放情绪,排解他们的负能量,同时也能为社会的安定起到积极作用。

        2014年12月,普陀区司法局正式和睿灵心理咨询中心签约合作,推进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矫正工作。

        据悉,普陀区司法局的心理矫正项目为期一年,从去年12月起,每个月会安排一次心理知识讲座和团体心理培训,对个别有需要的矫正人员提供一对一专家心理咨询。“这些心理咨询都是义务提供给社区矫正对象的。我们会在心理讲座和团体培训时仔细观察,针对特别有需要的对象提供一对一专家心理咨询辅导。”

        今年52岁的陈洁(化名)是一名社区矫正人员,2013年,她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尽管已经在社区服刑一年半,陈洁依然走不出内心上的痛苦深渊,每次来社区矫正中心接受法制教育,都会忍不住地流泪。

        “有一次上课,大家都已经进教室了,唯独陈洁坐在教室外面不愿起身。我走上去问她为什么不进去,没说几句,她就以泪洗面。”矫正中心民警透露,在普陀区所有的社区矫正人员中,陈洁的情况较为特殊,她自身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却因为一时贪念被人利用,放起了高利贷,以诈骗罪接受法律的制裁。“她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不应该和犯罪联系在一起,所以内心不愿接受现实,对教育矫正的活动非常排斥。”

        为此,2015年3月,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邀请了睿灵心理咨询中心的高级心理专家万丽珠为陈洁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近一个小时的专业辅导,陈洁的情绪明显好转,也乐于参加各类教育学习活动。

        “在心理咨询中,我尽可能让她说出自己的故事、纠结、痛苦。由于自己的失足,陈洁不好意思抬起头做人,对家人也觉得亏欠,所以有痛苦不愿和任何人说起。”心理专家万丽珠透露,在交流中了解到陈洁曾在看守所待了32天,这段经历让她一夜白头。“她非常受打击,毕竟在牢里蹲过,总认为人家看不起她,所以一直精神萎靡,不愿直面人生。”为此,万丽珠循循善诱开导她,告诉她如何正视自己的内心,同时启发她多参与教育学习,以弥补自己在法律知识上的空白,避免再次犯错。

        “整个心理辅导结束后,我能够明显感觉到,她的脸色亮了,和之前灰暗的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万丽珠回忆道。

        据了解,自普陀区司法局和睿灵心理咨询中心签约合作以来,像这样针对个别对象进行的一对一心理专业咨询已经有4人次。根据结果来看,所有参加过专业咨询的社区矫正人员都和以往有了较大的改观。“他们都能够积极看待今后的人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不再排斥。”矫正中心工作人员透露。

团队活动形式矫正情绪控制

        在普陀区司法局的心理矫正项目中,团体心理培训也是一大亮点。据社区矫正科副科长华军介绍,团体心理培训简称“团训”,是教育矫正的一个创新形式,通过团队活动的有趣形式来让社区矫正人员得到压力舒缓、释放内心的效果,努力实现教育矫正“要我来”为“我要来”。“据我们的实践结果来看,团训大大增加了社区矫正人员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大家抵触情绪减少了,热情高涨了。”

        目前,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已经开展了5次心理团训,涉及“团队建设”、“情绪压力管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等主题。“每次团训的参加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分批进行,既让团训开展得到质量保证,又能让大多数矫正对象参与到这项特色活动。”

        4月23日下午,在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团训现场,记者注意到,来自睿灵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老师带领着20位社区矫正人员正进行着团队游戏,气氛活跃、投入,有别于一般教育矫正严肃沉闷的氛围。

        培训时,咨询师借助画情绪温度计和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大家回忆在最近一次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心理感受,以及应对行为,并思考如果是冷静状态中的自己又会怎么做。之后,咨询师还组织学员们玩起了吹气球游戏,在吹气中释放压力。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场的矫正学员们都积极互动,全情投入。游戏之余,咨询师还介绍了一些专业的控制情绪的方式,比如运动解压、转移注意力、非暴力沟通等。

        为了及时了解教育反馈情况,团训结束后,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学员们可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名参加团训的矫正人员在活动结束后表示,这样的专业心理辅导非常特别,不仅游戏形式有吸引力,对他的帮助也非常大。“每个人都有冲动的时候,会不考虑后果地做些事情。我就因为冲动而犯了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事后现在想想非常后悔。”他说,通过团训来学习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非常有必要,冷静地思考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当天提供培训的心理咨询师王晓波表示:“在和社区矫正人员接触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对自我内心的封闭,有时候负面情绪非常严重,不仅困然着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可能对家庭、社会造成矛盾隐患。”她指出,针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团训课程主要以情绪管理为主;同时,也会适当进行沟通类课程。

        由于场地、时间、人数的限制、目前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所开展的心理矫正项目的受益对象不能固定,辖区内的社区矫正人员只能分批参加。根据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意见,如果能有固定的小组安排,进行系列培训辅导,效果会更好。

        对此,普陀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峰表示,为了方便学员们的学习,并扩大心理矫正受益面,普陀区社区矫正中心正在策划网络教学模式。今后,学员们在家也可以通过观看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将心理矫正项目融入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这些社会上的特殊群体注入正能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