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摄影家计划用205天重走“海上丝路”,将实时回传资料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实习生 雷册渊
2015-04-28 21:1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自由摄影家尔冬强

        驾驶一艘60英尺(约18.3米)的无动力帆船,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航行11549海里(约21388.7公里)到达欧洲,停泊数十个不同国家的城市,全程耗时205天,自由摄影家尔冬强即将从上海启航,开启绕地球半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觉文献计划。

        “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但是要顾虑的东西太多,印度洋西南季风导致的复杂气候条件、索马里海域海盗威胁、近岸商船渔船干扰等等。”尔冬强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4月28日,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在上海市徐汇区正式成立,除了展示尔冬强近15年来对“丝绸之路”的研究积累外,未来还将实时发布尔冬强这次海上丝绸之路的动态资料。

        尔冬强是最早在中国提出“视觉文献”概念的摄影家,早在2000年,尔冬强就曾经与夫人李琳一起,驾车56天、行程1.8万公里,从上海至德国汉堡,完成了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穿越。

        在15年的时间里,尔冬强追随李希霍芬、斯文赫定、黄文弼等先行者的脚步,将中外学者在陆上丝绸之路的探险、发掘和研究成果,纳入视觉文献的梳理和拍摄范畴。2014年亚信峰会期间,尔冬强的“一个人的丝路”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展曾在中华艺术宫展出。

        尔冬强透露,今年他的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工作将从陆地延伸至海洋。近期,他将与其他7名专业海员一起,驾驶一艘60英尺的无动力帆船从上海出发,开启他绕地球半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觉文献计划。

        据尔冬强介绍,此次重走“海上丝路”的航程共计11549海里,计划海上航行109天,岸上采访96天。途经中国的东海、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最终在欧洲完成本次航程。

        对于这条航线的设置是否与历史完全一致,尔冬强解释说,在古代的时候,海上航行其实并没有固定的线路,有时候风向不对,船队可能就飘到了另一个城市。而且,所有的海上线路都是根据贸易来的,哪里有贸易,哪里就是港口,因此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线路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加上国家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亚美尼亚有出海口,在泉州有很大的亚美尼亚当年居住的群落,但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内陆国家。”尔冬强表示,此次线路综合了历史中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到达的国家和城市。在他看来,目前国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公共码头和下水坡道,几乎所有的岸线都被房地产占领,游艇、帆船都被定位成高大上的奢侈品,所以导致普通人很难自驾帆船从城市出海,这也让他在寻找沿途依靠码头之初遇到了一些困难。

        为完成这个航海计划,尔冬强经过了长达2年的高强度训练,“几乎每个周末都在海上飘着,中国周边从北到南的海域我都已走过。”为了给他提供保障,上海海事大学专门组建了一支由航海科考专家担纲的技术援助志愿者团队,其中包括中国第十二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交通运输部派驻联络员、商船专家顾维国,中国第三十一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女二副、中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队雪龙号三副龚慧佳等专家。航行途中,尔冬强将通过海事电话、卫星传真、电报等同步传输的方式,获得技术支援,同时实时向视觉文献中心传送资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