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者来信|莫要让需要再生育的夫妇等得太久

薛宝生
2015-05-04 16:4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失独夫妇已经成悲剧主角,非独夫妇不可重演悲剧。 杨一 澎湃资料

        澎湃新闻在4月25日、26日连续发表记者赵孟采写的《失独者艰难自救:高龄妇女做7次试管婴儿失败;情绪失控挥刀赶走心理医生》《失独群体自救:民间关爱协会困境》两篇报道。这两篇报道讲述的苦涩故事,均来自湖南。

        读起来大有撕心裂肺之感,往事不堪回首。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岁月,到底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有哪些获得,也成为失独家庭至今还未能找到答案的揪心拷问。

        报道披露了不同的失独父母,却有一样的痛苦经历,那就是失掉了再生育的条件和机会,甚至没有资格再怀孕了。任凭他们怎样求助科学技术搞补救性生育,或享受中央和地方对失独家庭施以的经济、文化关爱,或分享来自志愿者的种种帮助,都恐难去掉中晚年子女夭折之痛。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慢慢进入了老年的行列,其家庭赡养和居家养老难题,一个都不少地出现。“难”字当头的失独父母,其处境堪忧,已成为不争的残酷现实。

        湖南怀化的许少锋,是经受失独打击最为惨烈的一个父亲,很有代表性。2009年,许少锋20岁的独生女被一场疾病夺走了生命,从此将这个家庭拖入痛苦的深渊。抹不去的心痛,总会让许少峰夫妇升起再生育的强烈欲望。就在两个月前,湖南省计划生育研究所生殖医学中心的专家不无遗憾地告诉许少锋,妻子刘妙的体检报告显示,再次做试管婴儿的成功概率接近于零。专家的这番话是不得不说的话,等于是最后的,也是最权威的结论,许少峰夫妇不可能再怀孕生孩子了。

        像许少峰夫妇这样的失独家庭,可谓不少,并成为家庭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特殊人口群体,卫生计生部门将其定位为特殊困难家庭。可从实际情况观察分析看,仅仅如此定位还是远远不够的。应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再生产自身需要平衡发展,而不是失衡和变形。如果非得要有效控制越来越膨胀的人口数量和规模的话,也没有必要盲目地去追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的快速刹车效应,而让独生子女家庭承担安全风险。普遍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照顾生育三个孩子的生育政策,可谓是适度的计生工作举措,可谓是每一个家庭发展,包括合理繁衍后代、有利保障养老的良策,不至于出现失独后的尴尬与无奈。

        在我国,出现失独夫妇,导致家庭不幸和社会之难被动局面,不能不说是一种天大的遗憾,这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而这个特殊的人口群体,不仅是特殊的困难户,还是最让人担忧的老无所依、老无所养、老无所保“三无户。”即使我们的社会保障覆盖到了每一个人,低保额度不断提高,失独夫妇老了没有儿女陪伴的孤独和苦楚,也是难以解除的。如果身体状况不错,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能会好一些。倘若真的是那边失独,这边失能,那可就糟糕透了。到了这个地步,注定是欲哭无泪。

        因此而言,国家高层尽快打开允许育龄群众选择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之门,以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正常发展,同时为保障家庭养老提供接续力量,显然是刻不容缓的急事、大事。绝对不可让非独夫妇走老路,再遭遇像失独风险那样的打击。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对独生子女伤、病、残、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妇,女方满49周岁后,可享受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额度的扶助金,很暖人心。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妇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给钱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若认为这样做,可以安慰家庭的话,那无疑是幼稚可笑的。况且,这笔钱能干什么呢?能排除失独夫妇的苦闷吗?能让人心安宁吗?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全面放开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莫要只局限于“单独二孩”,莫要让需要再生育的夫妇等得太久。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是迟早的事情,那为何要退后呢?排除“官本位”思想,让“人本”理念当家,就不会不往前赶。

        失独夫妇已经成悲剧主角,非独夫妇不可重演悲剧。解决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问题,是最好的完善我国计生基本国策,也是最大的改善民生。国家高层应采取果断措施,在决策允许“单独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非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渴望。

        (作者系吉林省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