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国交往新模式:15次习普会!中俄伙伴成国际“稳定锚”

澎湃新闻记者 黄翱 王泳桓
2015-05-07 13:0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两年多来,15次会面,这不仅体现出两国间空前热络的双边关系,同时史无前例地开创了大国交往的全新模式。

        “史上最好”。

        今年4月,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会见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时,这样形容目前中俄的双边关系。

        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俄罗斯,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将是习近平第四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中俄两国领导人第十一次会面。

        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开的信息,除了这次访俄以外,中俄两国领导人今年至少还将举行4次会晤,分别是7月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峰会与上合组织峰会、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活动、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的G20峰会、11月在菲律宾举行的APEC峰会。

        两年多来,15次会面,这不仅体现出两国间空前热络的双边关系,同时史无前例地开创了大国交往的全新模式。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韩旭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甚至用“哥们”一词来形容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间的频繁互动。

        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习近平主席与普京的关系好是中俄两国关系好的一种反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旬以来,中俄两国之间便形成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会晤传统。无论国际社会的变动如何波谲云诡,中俄关系也始终保持着高水平运行。

        目前,中俄两国元首通过密切互动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已经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的保障,同时也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王毅曾表示,中俄关系的鲜明特点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同时也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两国追求和重视的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新形势下,中俄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行着成功实践,并为大国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有益经验,将拥有广阔的前景。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树立了大国、邻国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强大正能量。”5日,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则表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俄是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二战胜利付出惨重牺牲、作出巨大贡献。

        习近平和普京此前便已商定,中俄今年将在双边、多边框架内共同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9日当天,习近平将首次亮相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出席第一次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的红场阅兵式。

        韩旭东称,习近平参加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一方面是表达对苏联在二战中所作贡献的敬意,另一方面也是表达对俄罗斯进行阅兵的支持。

能源、高铁合作备受瞩目

        高度的政治互信深化了两国关系的内涵,两国在经贸领域空前热络的关系则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更多实质。

        在本次习近平的访俄之旅中,两国元首还将签署并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双方还将签署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文件。

        乌克兰危机、国际原油市场的低迷、西方国家的围堵加速了俄罗斯战略“东进”的步伐。中国则在加速实践“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动下,将经济触角向西延伸。客观的经济环境同样为两国全面深化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创造了空前的战略机遇期。

        5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还在外交部吹风会上透露,两国元首将商讨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相对接合作等重大事宜。

        此前有中国媒体报道称,中俄两国元首在即将举行的会晤中,将签署一系列的重大合作文件,涉及高铁、基建、航天等多个领域。

        就在几天前,普京刚刚签署有关协议,批准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输气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根据计划,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最新框架协议一旦生效,中国将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者。

        随着中俄能源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俄罗斯已成为中国主要能源进口国,双方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开展的一批大项目合作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除了能源,两国在高铁领域的合作更加令人瞩目。

        去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俄期间,国家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铁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

        根据俄罗斯媒体披露,借助中国的高铁技术,俄罗斯还希望能够建立起其雄心勃勃的北京-莫斯科高速铁路,将沟通两个城市的车程从目前的5天缩短到30个小时。

构筑公正合理国际秩序

        “习近平主席此次莫斯科之行是一次维护和平、共创未来的访问,也是全方位推进中俄关系的访问。”程国平在吹风会上表示。

        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然而乌克兰危机、中东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以及东西方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让全球治理面临全新的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中俄“战略靠拢”则在客观上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稳定锚”。

        “中俄两国现在关系密切的一个原因是两国都面临着霸权国家打压的态势,因此在反对霸权上有着相似立场。此外,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正在利用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韩旭东说。

        西方一些评论人士认为,当前中俄两国正在通过密切的互动关系结成“同盟”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而在韩旭东看来,此次说法有失偏颇。

        “‘阵营说’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延续,”韩旭东强调,“中俄两国并不是同盟关系,而是在‘诸多利益上合作的伙伴关系’,中俄现在在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两国加强密切合作对于维护全球和平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在赵华胜看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便是中俄两国关系的最好阐释。

        “在新阶段中,中俄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项目合作,中俄两国也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国家发展设想并将这些新的战略性规划进行对接。”赵华胜补充说,“中俄两国在保证国际安全、维护国际政治稳定上的价值观是相近的,中俄都希望促进形成一种稳定、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