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化腾撰文:我所说的"互联网+”

马化腾
2015-05-19 14:1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由腾讯CEO马化腾和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等人联合撰写的《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即将上市。这是马化腾的首部著作,他在书中从理论层面、实践经验角度对“互联网+”进行了全方位阐述。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关系,不是“减去”(替代),而是“+”上。各行各业都有很深的产业基础和专业性,互联网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东方IC 资料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经授权刊发书中的部分内容:

        今天“互联网+”一下子成了社会和业界追捧的热词,这是我两年前始料未及的。腾讯当时已在这个方向上积极探索了。

        2013 年,我和马云、马明哲在上海一起推出众安保险时,就谈到了“互联网+”的实践。几天后的“WE大会”上,我再次提出“互联网+”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七个路标之一。

        当时频繁提及“互联网+”,主要是想改变人们的一些固有看法。因为我们跟一些政府或传统行业的朋友交流时,发现他们很难理解我们在做什么。大家觉得,互联网是新经济、虚拟经济,跟自己所在的领域或传统行业没有太大关系,或是觉得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存在冲突,是颠覆、取代、捣乱甚至对立的关系。

        今天“互联网+”引发前所未有的热议,表明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看法已有很大改变,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虚炒“互联网+”概念的情况。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联网+”,但“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设备都连接在了一起。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主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与互联网相连,互联网与万物共生共存,这成为大趋势。

        过去两年,我在各种场合提到最多的词可能就是“连接”。腾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希望实现“连接一切”。连接,本身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我们的QQ(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微信,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人与人的连接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现在,我们把人与服务、设备和内容源等连接起来,开始实现互联互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

        连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未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

        “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各行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在此过程中,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会层出不穷,彼此交融,最终呈现出一个“连接一切”(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关系,不是“减去”(替代),而是“+”(加)上。各行各业都有很深的产业基础和专业性,互联网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

        我经常用电能来打比方。现在的互联网很像带来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电能。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新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使用,就好比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拒绝使用电能。

        “互联网+”就像电能一样,把一种新的能力或DNA注入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在新的环境中实现新生。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文学读者、影视观众、动漫爱好者、游戏玩家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游戏、动漫、文学、影视也不再孤立发展,而是通过聚合粉丝情感的明星IP(知识产权)互相连接,共融共生。可以说,“互联网+”给各个传统文化娱乐领域带来了一种新生。腾讯提出“泛娱乐”战略,围绕明星IP打造粉丝经济,正是行业大势所趋。

        “互联网+”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在万物互联的新生态中,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这使得传统企业的形态、边界正在发生变化,开放、灵活、“寓大于小”成为商业变革的趋势。

        过去,企业自上而下地进行市场推广,现在则需要基于传感、数据去感知每个用户每个瞬间的位置、需求、行为,快速理解和响应每一个细胞的需求和行为,甚至和每一个不同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

        借用“信息熵”的概念来说,“互联网+”生态中,实现连接的层级单位越小,熵就越低,商业活动、社会经济的耗费就越少,效率就越高,确定性就越强,有序程度就越高,生态体系也越有活力。反之亦然。

        “互联网+”代表着以人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经济。局部、碎片、个体的价值和活力,在“互联网+”时代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万物互联和信息爆炸带来的不是人的淹没,其实恰恰是人的凸显,每个人的个性更加容易被识别,消费者更灵活地参与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中去,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

        普惠经济也是一种集约型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它能高效对接供需资源,提升闲置资源利用率,实现节能环保。例如,“互联网+”在拼车、房屋互换、二手交易、家政服务等领域创新迭出,以“滴滴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在井喷式发展,这为优化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实现绿色环保,解决现代城市难题带来了新的思路。

        腾讯参与“互联网+”生态的方式,主要是开放协作,跨界融合。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森林,而不是一座宫殿。”我很认同。最近两年,腾讯对自己的业务做了大量减法,聚焦在最为核心的通信社交平台、内容游戏等业务上,其他则交给合作伙伴。这是几年来我们历经痛苦得出的结论,我们会坚定地做所有创业者最好的合作伙伴。我喜欢“自留半条命”这个说法,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

        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如今已有几百万合作伙伴,数亿用户。很难讲今天的腾讯只是腾讯自己,企业正逐渐变成无边界的开放组织。

        现在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在内的生态公司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腾讯早走一点,但只是早一点碰壁,早一点改而已。我相信大家都会走向开放。不管是数据开放、云平台还是提供连接,我们都想把更多的信息孤岛连接到各自的生态体系,让更多传统行业在这个体系中共生、发展,让各自生态体系里的用户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良性竞争,看谁做得更好,生态体系的黏性、用户量就会更多。

        经济领域之外,“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空间也相当广阔。例如,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聚合多项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把政府服务大厅建在智能手机上,这将推动中国服务型政府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设。

        2015 年4 月中旬,腾讯与上海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时,有位政府官员在交流时提出,“互联网+”代表着未来,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社会形态变化的一种趋势。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互联网+”确有无限想象空间。

        “互联网+”会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起跑线。摩尔定律与梅特卡夫定律,这两个指数型增长的效应叠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互联网+”可能带来大量“弯道超车”的机会以及被超越的风险。例如,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动力,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在更广阔的国际竞争中,我们看到资源禀赋不同的各个国家,正重新聚集在“互联网+”这个起跑线上较量:发达国家希望继续抢占优势生态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借此实现弯道超车。时下大家热议的德国工业4.0 和美国先进制造,都将互联网视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创新引擎。

        回头看我们国家,工信部这个机构设置里,为什么把工业和信息产业放在一起管理?战略意义其实也早已明确。

        2015 年全国两会上,我再次提了“互联网+”的建议。很庆幸,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互联网+”概念,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在互联网行业一线工作十几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振奋。

        今天,在“互联网+”的起跑线面前,不但我们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而且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都需要把握难得的机遇窗口,做出 至关重要的反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