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家底①科创投入了多少钱

澎湃研究所 吕钲陶 王昀
2015-05-25 17:0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上海要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家底到底如何?其中,上海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何种成效,又面临哪些挑战?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又发挥着哪些作用?和北京、深圳等其他城市比,又有哪些特点?我们本周用数据说话,从政府统计公报、年鉴等数字中,来看看上海的科创状况。

        本篇要说的是,上海在科创方面进行的投入情况。

方财政的投入

        
2009-2014年上海的地方财政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

        从统计公报的数字上看,上海地方财政对科技投入似乎并未下大气力。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2009年的7.2%下降到2014年的4.66%,其总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

        是上海意图淡化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角色,而更多地把科技活动交给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么?

        我们从《上海科技统计年鉴》里找出了2009-2013年上海市科研资金来源情况的数据,结果发现,政府资金在全市研发经费中的角色并未被弱化,其比例甚至存在微小提升。

2009-2013年上海市科研资金的来源:政府与企业

        由此可见,科技支出之所以在财政支出中比例下降,是因为财政支出总额增速大大高于政府科技支出增速。政府财政收入每年增长都较快,高于企业的利润增幅是普遍情况,企业只有在盈利较多的时候,才会提取出一部分放到研发上。至少在当前,政府对科技投入而言,仍然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那么,既然政府的投入对科研来说意义重大,为何不见更多增加?财政投入到了哪里呢?

        或许可以这样说,更多的钱被投入到夯实基础的工作中去了,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从统计公报中看到,2009-2014年,上海财政对教育的支出近年来大幅增长——不仅支出总额在上升,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里不仅包括与科研息息相关的高等教育支出,还包括学前教育支出、初等教育支出,中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支出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支出。

        事实上,近五年上海地方财政支出里,一般公共服务、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社保就业等几乎所有项目的比重都在降低,只有教育一项是显著升高的。说明上海市这几年的财政支出,主要偏向了教育投入,而包括科技在内的其他项目的投入,相对则不那么集中了。

上海地方财政支出,教育比重在上升

全市的研发经费分布在哪儿

        从全社会看,上海全市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还是很给力的。

        这里要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这项指标,它是指在科技领域增加知识总量的行为,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的创造性活动。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城市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上海在R&D投入数量和强度上都有较大进步,研发经费从423.38亿元增加到831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4%,其占GDP的比例也从2009年的2.81%增长至2013年的3.53%。

2009-2014年上海市研发经费支出情况。

        数以百亿计的研发经费,到底去了哪些领域呢?

        研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上海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3年,776.78亿元的R&D经费支出中,619.24亿元都流向了试验发展,也就是说,80%的研发经费都用来产生新产品、新材料和新装置,建立新工艺、新系统和新服务。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主要是扩大科学技术知识,这块经费支出相加,只占全部的20%。

        若按执行部门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企业投入最多,达502.45亿元,科研机构次之,为192.54亿元,说明这两个部门是进行科研的主力。
        这些投入又去往哪些行业?2013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共投入625.51亿元科技活动经费。信息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等6大高新技术产业(下图中橘色部分)投入总额为162.68亿元,占全部投入额的26%。

        而上海市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下图中蓝色部分),即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投入资金505.48亿元,占了全部资金的80.8%。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有部分重合,故以上两个数字相加大于100%。这样看来,上海市的传统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其转型升级的潜力不可小觑。

与不同城市的比较

        与北京和深圳相比,上海的研发投入强度稍弱。如下图所示,作为全国教育与文化中心,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在科研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其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了6.03%。科技创新强市深圳,2014年的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也超过了4%。而上海仅有3.6%。

        客观上而言,这样的差距不难解释。与拥有中科院本部、众多顶尖高校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北京相比,上海的科研机构和高校数量差距较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比起来确有不足。而深圳拥有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等众多大规模高新技术企业,其科技投入自然不低。深圳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深圳的经济规模仅为上海的68%,常住人口不到上海的一半,2013年,其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却达到609亿元,与上海的625亿元基本持平。

上海、深圳和北京在研发经费方面的比较

        只看总量,还不能说明问题,不同城市有自身的特征。我们下面看看不同城市在R&D投入方向的差异。

        先看北京,其试验发展投入占总量的67%,低于上海的80%,可以判断,拥有更多科研机构的北京,将更多经费投入到了基础和应用研究这类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项目,相比工商业发达的上海,企业、产品层面的试验发展投入较少。

        今年3月26日,以“加强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要支持基础研究,引导地方大幅度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目前,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例不到5%(上海7%,北京11%),与OECD国家普遍的15%-20%左右差距较大。

        在鼓励进行基础研究的科研环境下,北京倒是有不小的优势,但是,从执行部门分类看科研投入,我们发现,相比上海65%的研究经费来自企业,北京这一数字只有36%,来自科研机构的比例高达51%,是上海的两倍还多。另外,北京12%的研究经费来自高校,也高于上海的9%。

        按行业看,北京213.06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中,前六大行业研发投入占全部经费的70%,低于上海的80%。同时,上海还有三个超百亿的产业,而北京的各产业投入差异相对较小。

        北京并不是工业企业十分发达的城市,与上海相比,其产业上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和集中度有差距。当前,北京在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把工业企业,尤其是非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出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北京的实体产业地位会更加弱化。

2013年北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

 再来看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占经济主导的长沙市。如下图所示,2013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总计109.44亿元,其中专用设备制造占绝对优势。而其经费来源也主要是企业自身,80%以上的经费用于试验发展,从这些特征来看,长沙是上海模式的极端化翻版,其企业在科研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2013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

(本文得到了chenqin的帮助,特此感谢)

    责任编辑:吴英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