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帆札记:从英镑霸权到美元霸权的“惊险一跃”

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2015-05-28 16: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的一个奇特现象是:国际货币体系本身具有很强的惰性,用惯了一种货币,换成一种新的货币,会让人们觉得非常不习惯;但是,如果有一种新的国际货币蓄势待发,真正开始发力,那么,新的国际货币替代旧的国际货币可能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从美元霸权替代英镑霸权的历史来看,这一“惊险的跳跃”大约只需要十来年的时间。这倒是很像生物进化中的“间断性平衡”:在大部分时间内,进化的速度都是缓慢的,懒洋洋的,一点也不着急,但到了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之后,进化的速度可能会突然提高,发足飞奔,生怕被落在后面。

        若算经济规模,美国在1872年就已经超过了英国。但在金融实力上,美国却一直望尘莫及。不要说别的,1913年之前,美国连中央银行都没有。如果平日里没有“央妈”,金融市场上的熊孩子们倒也不觉得什么,但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就想起来有妈的好处了。正是因为美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频繁地出现金融危机,才促成了美联储的成立。

        美联储从一开始成立,就开始助推美元国际化。美联储鼓励美国的商业银行走出去,推广以美元发行的商业票据,搞得轰轰烈烈。

        其实,美联储之所以推动美元国际化,乃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美联储并没有一个让美元替代英镑的“大战略”。美联储只是注意到,英国的央行,即英格兰银行,调控利率水平的主要政策工具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商业票据。美国不过是想比葫芦画瓢。

        美联储也想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利率水平,但要是想这样做,就得有足够多的以美元发行的商业票据。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量少得可怜。在美国之外,只有在一个地方能够看得见美元,那就是加拿大,因为加拿大直到19世纪60年代都没有自己的货币。

        为了让美国的商业银行能够发行更多的美元商业票据,美联储鼓励美国的商业银行“走出去”。1913年的美联储法案规定,只要是资本金超过100万美元的商业银行都可以到国外开办分支机构。到1920年,美国商业银行已经在海外开设了181个分支机构。

        虽说谋事在人,实则成事在天。促成美元霸权迅速替代英镑霸权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爆发在欧洲,美国在大部分时间都置身局外,忙着大发战争财。在战争期间,欧洲国家的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购买各种军火和战时物资;到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的资金大量流入欧洲,帮助欧洲的战后重建。欧洲国家从债权国的宝座之上跌落到债务国的红尘之中。美国成了当之无愧的“金主”。

        战争期间,贸易信贷急剧萎缩,唯一能够愿意为贸易融资的就是美国。这一时期,英镑又极不争气,市场上总是少不了英镑可能会贬值的传言。相比之下,美元仍然和黄金挂钩,岿然不动,深得南美、亚洲商人的青睐。

        从英镑霸权到美元霸权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美国的商业银行没有经验,美联储也没有经验,在国际货币体系剧烈变化的时候,难免触发巨大的震荡。

        在政府的鼓励下,美国的商业银行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凭着一腔热血和激情,美国的商业银行在海外市场上互相竞争,抢夺能够拉到的国外贷款。最疯狂的时期就是在1929年股灾爆发之前的那几年,美国的商业银行几乎没有任何风险意识,它们购买的大量海外债券都已经成了坏账。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在泡沫崩溃之后大幅度萎缩,导致了银行危机。

        美联储当时成立还不过十多年,仍然是一个慌慌张张的新手。1931年,欧洲最大的银行破产,英镑随后贬值。世界经济陷入恐慌。美联储本来应该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稳定物价和经济,但它却偏偏放弃了最重要的工作,转而去保卫金本位制。美联储不仅没有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反而收紧了银根。

        本来不过是一场股灾,后来却演变为银行危机;本来不过是一场银行危机,后来却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在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说到:

        “如果在20世纪20年代能够提高黄金价格,或者,如果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能够坚守物价稳定,而非坚持金本位制,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大萧条,不会有纳粹上台,也不会有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果,如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