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黎气候大会倒计时,法国能说服各缔约国达成全球协议吗

澎湃新闻记者 黄芳
2015-05-30 12:2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2014年9月21日,为迎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气候峰会,全世界156个国家在超过2646个不同地点举行游行活动。CFP 资料

       不管对法国还是对全世界,即将于2015年年底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都是一件大事。

        届时4万人将汇集巴黎,这将是法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气候会议。而对全球来说,也寄予本次会议历史使命——将联合世界上195个国家达成一项气候问题的国际协议,以使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旨在就气候问题建立全球科学共识的联合国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提供过一系列诊断报告:过去一个世纪中,地球表面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一度;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现象(如热浪、极端降水)更频繁,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自1958年以来增加了20%,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聚集处于八十万年来的最高水平。

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变暖。CFP 资料  

        而气候变化源于包括工业排放在内的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这意味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事业。但同时也必须要直面这样的现实:一些遭受气候变化后果的国家,比如一些小岛国家,可能并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

        所以,在全球治理中,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分别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就国家间责任的划定,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气候谈判进行了二十年之久,被认为是“有进展但无突破”。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今年5月中旬访华期间的一次演讲,将这一局面形容为“经济和国际关系中的囚徒困境”。

        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曾为此困境贡献初步答案——确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将延续到2020年。但法比尤斯认为,“目前似乎不足以应对挑战,二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此,COP21被寄予厚望。大会已进入倒计时,5月18日-5月22日,澎湃新闻等中国媒体在法采访了与此次气候大会相关的法国政府“智库”专家。

        “目标是取得一个国际协议,是所有国家签署的。”法国总理外交顾问斯特凡.罗马岱(Stephane Romatet)在受访时非常坚定的表示,这个协议只考虑高标准——缔约国共同签署的,不考虑低标准。“协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各国的努力和合作,中国是很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也知道,中国为打击污染正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也牵涉到可持续、能源城市、消费转型等转变。”

        这项国际协议被期待具有30年法律效应,以完成《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的各国减排约定。而在此之前的几天,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访华期间概括了此次大会的另三大使命:一是在大会召开之前,促成各国针对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第二,回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力求在2020年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遏制气候失常。最后,关注非政府方面的努力,达成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提案进程表”,作为对“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补充。

        作为主办方,法国方面在积极筹备,并说服各缔约国以更积极态度参与。接受我们采访的相关人士都“信心满满”——他们认为“有条件”且“一定要”达成这项历史性的全球协议。

        一位法国外交部人士在受访时解释了几点原因:一,科学界已经证明气候变化是事实;二,经济上有新的技术发展,是新兴国家可以接受的;三,政治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有意愿和决心,欧盟国家很早就作出减排承诺,而去年底中国和美国也达成减排方面的协议。

        法国将怎样推进协议在各国间达成?应对气候变化,法国国内正在怎样行动?中国被期待扮演怎样的角色?5月18日,法国前环境部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可持续发展特别顾问布里斯.拉隆德(Brice Lalonde)接受了记者采访。

        拉隆德先生曾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的执行协调人。

        

        对话布里斯.拉隆德:

        澎湃新闻:法国外长近日访华为年底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寻求中方看法,我注意到他谈到“气候变化”时用的措辞是“气候失常”,怎么理解这个措辞的改变?

        拉隆德:因为“变化”这个词在法语里是好的意思,而我们都知道气候变化不是好的事情,所以措辞就稍微修改了下。我个人更喜欢用“气候破坏”,因为这是人为导致的改变。

        澎湃新闻:外界对年底的气候变化大会有很多期待,包括要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但是此前缔约国之间多轮谈判下来都没有实质突破,分歧比较大。你怎么看待缔约国之间的分歧,目前在做哪些努力去促成这个协议达成?

        拉隆德:我介绍下法国对这个协议的期待,我们希望协议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义务,然后希望他们对此有统一的态度,每年公告一些排放量的统计,一些行动的具体信息,第二部分就是“INDC”——各国自主承诺。我们希望这些承诺每过五年就能检查一下,调整一下。第三部分就是融资方面,第四部分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我们要互相帮助,首先是要帮助政府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资源给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好地发展起来。但也需要一些私营部门参与,这是公益的作用。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国家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但他们不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国家,我们要协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在政策上要创新一些,其实我们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都会受害,不要以个别国家去思考问题,所以需要全球政策。

        澎湃新闻:你说到叙利亚战争与气候变化相关?

        拉隆德:在叙利亚,(因为气候变化)一些地区变得非常干旱,使得当地居民无法生存,他们不得不前往其他地区,(气候移民)当然会造成很多方面紧张,压力。

        当然叙利亚政府还有很多国家政府以政治因素考虑,不会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叙利亚战争有一部分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

        澎湃新闻:法国怎样来鼓励更多的清洁能源使用,和激励人们参与节能减排的?

        拉隆德:在法国的企业,被要求对二氧化碳定价,因此很多企业在努力了解排放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何,比如他们会算员工出行对环境的影响,供货商也会做同样的工作,地方政府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明确的了解,然后努力把他减少。我跟一些房地产企业开会,他们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二氧化碳定价各国各有做法,要么是对二氧化碳排放制定上限,要么有一些配额。在欧盟,我们对二氧化碳的上限有配额,好像在中国有8个城市已经作为试点,做碳交易。我们希望是所有这些试点能够有统一的做法,比如最近(美国)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进行一体化。这是两个州之间进行的,并非政府指导的。

        在法国,国民议会正在通过能源转型的法律,以降低化石能源在发电的比例,这样到2030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40%。此外,法国大力推动电动车,巴黎路上有一些自助的小型电动车,另外骑自行车通道也越来越多,高铁也很受欢迎,在法国内部出行很大部分是坐高铁而不是坐飞机。政府规定企业都要制定碳排放规划。

        巴黎在城市规划方面,建写字楼不允许建停车场,而且建(写字楼)的话也要靠近地铁站和公交,这样员工上班就必须坐公交,开车就不行,因为办公的地方就无法停车。

        澎湃新闻: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可持续发展特别顾问,你怎么看待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

        拉隆德:我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参与,担任大国角色。

        作为结论,我想强调两点:气候变化是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应对。第二,我们要发展绿色经济,要在经济模式中考虑自然发挥的作用,我们要创新,发明一个新的绿色的经济模式。比如森林对水资源的涵养很关键,所以很好的模式是你买了一瓶水,有一部分价钱是还给森林的,保护他,城市化也不要破坏大自然。

        气候变化不是各国环境部长所能解决,我们需要创新一个国际性的经济模式来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G20国家在碳排放占80%,他们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化石燃料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我们要与化石燃料做斗争,所以要协助企业脱碳发展,有一些鼓励措施。这正好是中国在走的方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